一种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煤泥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133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煤泥干燥装置,包括煤泥干燥箱和二氧化碳循环机组;所述煤泥干燥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湿煤泥进口和干煤泥出口,在干煤泥出口的上方设置有干风入口、在湿煤泥进口的下方设置有湿风出口,所述煤泥干燥箱内设置有沿箱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加热排管;所述湿风出口通过湿风管连接至湿度调节箱的壳程入口,湿度调节箱的壳程出口通过中间管道连接换热器的管程入口,换热器的管程出口通过干风管连接干风入口;所述二氧化碳循环机组包括压缩机组和减压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湿煤泥的快速干燥,同时对工质的热量进行了充分利用,不再使用蒸汽和冷冻水,能耗降低50%以上。降低50%以上。降低5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煤泥干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煤泥干燥装置,属于煤泥干燥


技术介绍

[0002]煤泥,泛指煤粉含水形成的半固体物,是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一种产品,根据品种的不同和形成机理的不同,其性质差别非常大,可利用性也有较大差别,其种类众多,用途广泛。煤泥由于具有粒度细、持水性强、灰分高、含有较多粘土等特点,加之价值低、运输不便,给煤泥的综合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如果长期堆存,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严重污染环境。随着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选煤厂日益增多,煤泥处理问题越来越严峻。因而,煤泥干燥综合利用是使煤泥变废为宝、解决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0003]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煤泥干燥方法为:湿煤泥通0.5MPa的高温饱和蒸汽加热;同时,空气通过冷冻水降至15℃左右,空气中的水分被冷凝排出,此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00%,绝对含湿量为12.9g/m3,成为低温干燥风;再通过蒸汽来加热低温干燥风,使其升温至85℃左右,此时相对湿度为3.7%,再用干燥热空气吹加热后的湿煤泥,将煤泥吹干。
[0004]该方法在干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蒸汽和冷冻水,耗能量很大。如何在快速干燥的基础上降低能耗,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能耗的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煤泥干燥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煤泥干燥装置,包括煤泥干燥箱和二氧化碳循环机组;所述煤泥干燥箱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湿煤泥进口和干煤泥出口,在干煤泥出口的上方设置有干风入口、在湿煤泥进口的下方设置有湿风出口,所述煤泥干燥箱内设置有沿箱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加热排管;所述湿风出口通过湿风管连接至湿度调节箱的壳程入口,湿度调节箱的壳程出口通过中间管道连接换热器的管程入口,换热器的管程出口通过干风管连接干风入口;
[0008]所述二氧化碳循环机组包括压缩机组和减压机构,所述压缩机组的出口端通过高温高压管道连接加热排管的入口端,加热排管的出口端通过高压中温管道连接换热器的壳程入口,所述换热器的壳程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减压机构,所述减压机构的出口通过低温低压管道连接湿度调节箱的管程入口,湿度调节箱的管程出口通过回风管连接压缩机组的进口端。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湿煤泥进口的高度高于干煤泥出口的高度,所述加热排管为向下倾斜状。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间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提供干燥用风循环动
力的风机。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二氧化碳循环机组还包括用于为压缩机组供油的储油器。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湿度调节箱与压缩机组之间还设置气液分离机构,所述压缩机组和加热排管之间还设置有油分离机构。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气液分离机构和油分离机构的液体出口均与储油器相连通。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缩机组包括并联设置的多台压缩机。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湿度调节箱的底部还设置有冷凝水排出口。
[001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煤泥干燥装置,以二氧化碳工质的热泵循环机组的吸放热,代替原有冷冻水制冷和蒸汽加热过程,实现了湿煤泥的快速干燥;干燥过程对工质的热量进行了充分利用,不再使用蒸汽和冷冻水,经测算,与原本的干燥装置相比,本技术的能耗降低50%以上。
[0018]本技术节约了冷冻水泵及制冷机组配套投资,设备占地面积大大减少,设备投资显著降低,设备的维修维护难度也得以显著下降,使得湿煤泥的大规模干燥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空心箭头代表煤泥的运行方向,单实心箭头代表干燥用风的运行方向,双实心箭头代表二氧化碳工质的运行方向,线箭头代表压缩机油的运行方向;
[0021]图中,1、煤泥干燥箱,2、二氧化碳循环机组,3、湿煤泥进口,4、干煤泥出口,5、加热排管,6、干风入口,7、湿风出口,8、湿度调节箱,9、换热器,10、风机,11、压缩机组,12、减压机构,13、储油器,14、油分离机构,15、气液分离机构,16、湿风管,17、中间管道,18、干风管,19、高温高压管道,20、高压中温管道,21、低温低压管道,22、回风管,23、冷凝水排出口,24、油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3]一种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煤泥干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煤泥干燥箱1和二氧化碳循环机组2。湿煤泥在煤泥干燥箱1内实现干燥,二氧化碳循环机组2用于为煤泥干燥箱1提供热介质和干风介质。
[0024]所述煤泥干燥箱1为长条形箱体,在煤泥干燥箱1的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湿煤泥进口3和干煤泥出口4,且湿煤泥进口3设置在煤泥干燥箱1左端的上部、干煤泥出口4设置在煤泥干燥箱1右端的下部。在煤泥干燥箱1的内部沿箱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加热排管5,所述加热排管5的左端设置在湿煤泥进口3的下方、其右端对应干煤泥出口4,呈向下的倾斜状。湿煤泥落在加热排管5上,受热逐渐变干,并在重力作用下倾斜下滑,实现湿煤泥的彻底干燥,最终经干煤泥出口4排出。
[0025]所述煤泥干燥箱1上还设置有干风入口6和湿风出口7,其中,干风入口6设置在干
煤泥出口4的上方,湿风出口7设置在湿煤泥进口3的下方,干风的流动方向与湿煤泥的行进方向相反,逆向充分接触,带走湿煤泥蒸发产生的水蒸气。所述湿风出口7通过湿风管16连接至湿度调节箱8的壳程入口,湿度调节箱8的壳程出口通过中间管道17连接换热器9的管程入口,换热器9的管程出口通过干风管18连接干风入口6;湿风在湿度调节箱8内实现脱湿、在换热器9实现升温,高温干风送入煤泥干燥箱1干燥。
[0026]在所述中间管道17上,还设置有用于提供干燥用风循环动力的风机10。在风机10的作用下,干燥用风在煤泥干燥箱1、湿度调节箱8和换热器9之间循环运动。
[0027]所述二氧化碳循环机组2包括压缩机组11和减压机构12,用于对工质二氧化碳进行压缩和减压。所述压缩机组11的出口端通过高温高压管道19连接加热排管5的入口端,加热排管5的出口端通过高压中温管道20连接换热器9的壳程入口,所述换热器9的壳程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减压机构12,所述减压机构12的出口通过低温低压管道21连接湿度调节箱8的管程入口,湿度调节箱8的管程出口通过回风管22连接压缩机组11的进口端。
[0028]所述二氧化碳循环机组2还包括储油器13,储油器13的出油口与压缩机组11的进油口相连通,用于为压缩机组11供油。由于压缩机组11出口的高温高压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煤泥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煤泥干燥箱(1)和二氧化碳循环机组(2);所述煤泥干燥箱(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湿煤泥进口(3)和干煤泥出口(4),在干煤泥出口(4)的上方设置有干风入口(6)、在湿煤泥进口(3)的下方设置有湿风出口(7),所述煤泥干燥箱(1)内设置有沿箱体长度方向布置的加热排管(5);所述湿风出口(7)通过湿风管(16)连接至湿度调节箱(8)的壳程入口,湿度调节箱(8)的壳程出口通过中间管道(17)连接换热器(9)的管程入口,换热器(9)的管程出口通过干风管(18)连接干风入口(6);所述二氧化碳循环机组(2)包括压缩机组(11)和减压机构(12),所述压缩机组(11)的出口端通过高温高压管道(19)连接加热排管(5)的入口端,加热排管(5)的出口端通过高压中温管道(20)连接换热器(9)的壳程入口,所述换热器(9)的壳程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减压机构(12),所述减压机构(12)的出口通过低温低压管道(21)连接湿度调节箱(8)的管程入口,湿度调节箱(8)的管程出口通过回风管(22)连接压缩机组(11)的进口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跨临界二氧化碳煤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文高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探坤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