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光椅专利>正文

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951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包括插头座体和可活动地安装于插头座体的插头部分。所述插头座体包括前盖、电路板、后盖、一对连接片以及后盖盖板,其中该后盖可与前盖相互扣合并将电路板、连接片、后盖盖板容置其中。插头部分包括穿设有插脚的底座、插头盖板及一对弹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保电路板与插脚之间保持可靠的接触,并能够安全隔离触点,确保插头安置牢固,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且结构简单,插接方便,成本低廉,适用于世界各地插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供应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根据不同插座类型而更换插头的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
技术介绍
目前,便携式小型电源供应器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有的用于提供工作电源,有的作为充电器件。虽然这些电源供应器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方便,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插座孔形状和结构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地区使用此类电器时仍存在许多不便。世界上插座结构主要有四种形式具有三个矩形孔的BS式插座、具有两个扁平孔的UL式插座、具有两个圆孔的VDE式插座以及具有两个相互成60度角的扁平孔的SAA式插座。为匹配各地不同结构的插座,人们专利技术了多种电源供应器。在这些专利技术中公告号为CN 2304206Y的中国专利描述了一种可变换插头的旅行用电源供应器,如图1所示,其在下壳开口,并在开口中设有活动扣片、定位滑片、滑座、内壳座、两导电片以实现导电功能和插头的转换功能。从结构上看,该电源供应器能够更换不同形式的插头,但从安全角度分析,其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旦出现插头与下壳组装不够精确或使用不当,则会造成电源插头14与电源下壳11脱离,倘若此时电源插头14仍插在插座上,则它的另一个外露触点144上具有同与电源插头相等的电压,使用者若不慎接触外露触点144就会遭到电击。同公告号为CN 2304206Y的可变换插头的旅行用电源供应器相比,公告号为CN 2517145Y的中国专利公开的“接插部件可更换的适配器”较好的解决了插头转换功能并通过在外壳上设置滑槽的办法减少与触点接触的机会。但该万能适用器在使用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图2所示,为实现滑槽功能,其上、下盖均有开口,使得结构复杂、装配困难;换接插头时,仅靠施加水平方向力推拉接插部件,会导致多次换接后不牢靠;而且,接插部件一旦与壳体出现松脱,则使用者与壳体内零件接触时也会有触电危险;此外,电路板与插头间仅靠接触片331连接通电,长期使用后可能会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与公告号为CN 2517145Y的接插部件可更换的适配器相比,公告号为CN2361023Y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电源供应器多功能转换插头”在结构上又有一定改善,使得其结构更加紧凑,接插部件与壳体间的配合也更加牢靠,如图3所示,其滑槽仅设在产品后盖上,插脚部件与后盖间利用弹性扣片16及扣勾160的配合能紧扣插头部件避免松脱。虽然该电源供应器多功能转换插头在结构及配合上有一定进步性,但长期使用后电路板与插脚间的接触不良隐患仍然存在。此外它的触点虽有凹槽24保护,但如果有金属丝等导电体掉入凹槽,使用者同金属丝接触后也会有触电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根据不同插座类型而更换插头的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以确保电路板与插脚之间保持可靠的接触,并能够安全隔离触点,确保插头安置牢固,保证使用的安全性,且结构简单。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包括插头座体和可活动地安装于插头座体的插头部分,其中插头座体包括前盖、电路板以及后盖,该后盖可与前盖相互扣合并将电路板容置其中,插头部分包括穿设有插脚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座体还包括一对连接片,所述插头部分还包括插头盖板及一对弹片;所述后盖底面设有滑槽,该滑槽的侧壁上开设卡槽,所述连接片穿过后盖底面所设第三通孔安装于后盖上,其一端焊接连接至电路板,另一端置于滑槽中且与滑槽底面有间隙;所述插头盖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与该底座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弹片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与插脚导线连接;所述插头盖板可沿所述卡槽插入插头座体,并穿过所述连接片与滑槽底面之间的间隙,将该连接片置于滑槽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相应弹片连接。所述插头座体还设有可安装于后盖内的后盖盖板,该后盖盖板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后盖上所设胶柱穿过所述连接片上所设第四通孔焊接于后盖盖板的第二通孔内,所述连接片焊接至电路板的一端先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再焊接至电路板。所述后盖盖板的侧边设有导向槽,所述后盖于其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槽配合的柱体。所述弹片与相应连接片衔接式连接。所述弹片各包括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向一侧延伸出两导向片,该两导向片之间形成插入口,所述连接片置于滑槽的一端插入该插入口与所述弹片连接。所述底座内设有分别卡合弹片的第二本体和导向片的第一弹片卡槽和第二弹片卡槽。所述弹片上设有与插脚导线连接的导线连接孔和可与扁平插座插脚铆接的定位孔。所述连接片各包括第一本体、于该第一本体的一端垂直弯折的第一弯折臂、于该第一本体的另一端向相反方向垂直延伸出第二弯折臂以及于第二弯折臂自由端弯折形成与第一本体平行的第三弯折臂,其中所述第一弯折臂焊接至电路板,所述第三弯折臂与所述弹片连接。所述插头盖板上设有外伸凸缘、封焊线、第一导向斜位以及导向孔,其中外伸凸缘可与后盖上的卡槽配合,封焊线凸设于该插头盖板的内侧面上,第一导向斜位设于该插头盖板插入后盖的滑槽的一端的内侧面上;所述底座上相应设有与所述封焊线配合的封焊槽、与第一导向斜位形成导向口的第二导向斜位以及与所述导向孔配合的导向柱。所述滑槽上设有“Z”字形按键,该“Z”字形按键的一端为按键,另一端为安全卡扣,其中按键容置于滑槽末端所设收容槽中,安全卡扣自滑槽的底面朝向插头部分一侧探出;所述底座向上凸设卡块,该卡块可与后盖的安全卡扣相卡扣。所述插头盖板上对应所述底座的卡块以及后盖的安全卡扣设有避空凹槽。所述“Z”字形按键是与后盖一同注塑成型而成的。本技术在电路板与插脚之间设置连接片和弹片,且连接片与弹片及电路板分别采用衔接式接触和焊接式接触配合连接,由于这些接触比面接触和点接触的可靠性更高,能确保电路板与插脚间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延长使用寿命,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弹片无法接触的缺陷。且本技术于其插头底座与后盖间设有一插头盖板,它能完全覆盖外部电源与内部电路相接触的触点,从而有效解决触电危害,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此外,本技术采用卡块与安全卡扣相卡扣的设计而使插头部分不易从插头座体脱落,确保插头安置牢固,使用时安全可靠。本技术结构简单,插接方便,成本低廉,适用于世界各地插座。附图说明图1-图3是现有电源供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的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另一个角度的分解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对应VDE式插座的插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对应UL式插座的插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对应BS式插座的插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5、6所示,本技术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实施例包括插头座体和可活动地安装于插头插座上的插头部分,其中插头座体包括前盖1、电路板2、后盖盖板3、后盖4以及一对连接片5,插头部分包括插头盖板6、一对弹片7及底座8。其中插头座体的前盖1为一中空壳体,其于一侧壁上设有一向外凸出呈圆曲面的第一卡位11。该前盖1还于表面上设有多个凸点,于两外侧面设有多个条形凸块,便于用户握持。电路板2上设有连接孔21。后盖盖板3上设有两个对称的第一通孔31以及两对对称的第二通孔32,并在其侧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换插头电源供应器,包括插头座体和可活动地安装于插头座体的插头部分,其中插头座体包括前盖(1)、电路板(2)以及后盖(4),该后盖(4)可与前盖(1)相互扣合并将电路板(2)容置其中,插头部分包括穿设有插脚的底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座体还包括一对连接片(5),所述插头部分还包括插头盖板(6)及一对弹片(7);所述后盖(4)底面设有滑槽(47),该滑槽(47)的侧壁上开设卡槽(45),所述连接片(5)穿过后盖(4)底面所设第三通孔(48)安装于后盖(4)上,其一端焊接连接至电路板(2),另一端置于滑槽(47)中且与滑槽(47)底面有间隙;所述插头盖板(6)设置于所述底座(8)上,与该底座(8)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弹片(7)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并与插脚导线连接;所述插头盖板(6)可沿所述卡槽(45)插入插头座体,并穿过所述连接片(5)与滑槽(47)底面之间的间隙,将该连接片(5)置于滑槽(47)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与相应弹片(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光椅
申请(专利权)人:洪光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