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插头隔离防护器,其特征是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和至少一副起拔杠杆;主体具有用于容纳电源插头内腔,该内腔的底面具有极薄的用于支撑电源插头的托板,该托板上开有供电源插头导电脚穿出的通孔,所述起拔杠杆的端部连接有着力板,该起拔杠杆通过轴类部件活动地连接在主体的外侧。本产品与现有电源插头配合使用,可轻松地将电源插头从插座内拔出,解决了电源插头与插座联接过紧、分离困难、以及因直接抓握电源插头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源隔离防护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杠杆原 理使电源插头与插座分离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用电器和办公电器与日倶增,人们日常生活 工作中己经离不开各种电器,几乎人人都要与电器打交道,为完成电 器与电源的连接和分离,每天都要插拔电源插头,由于设计和制造电 源插接件的厂家众多,电源插头和插座的材质、工艺、零部件各不相 同,导致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年久老化等原因,当起拔插头时,可能 会出现不安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电源插头上的导电脚因受潮、电蚀而被氧化,与插座中的导 电片接触不良,起拔插头时容易漏电。二、 在潮湿环境或光线条件较差的环境中起拔插头时,也容易因 操作不当而触电。三、 电器的功率越来越大,起拔插头时,会断开大电流,容易形 成电弧火花放电。四、 电器的功率越来越大,为了使电流通过更加可靠,避免因电 极之间接触不良引起的过热、烧蚀现象。很多厂家生产的插座中导电 片的弹性都很大,与电源插头配接时非常紧密牢固,这样虽然可解决 接触不良的问题,却使得电源插头与插座分离变得困难,尤其是一些 大功率的电器,插上电源插头很容易,取下电源插头非常困难,对于 活动插座,需要双手并用, 一手按着插座、 一手用力摇动插头,不仅 易损坏器件,用力过猛还容易出现触电危险;若插座是固定在墙壁上, 也很不安全,因为来回摇动插头时,会施加给插座相同的作用力,造 成插座松动,久而久之,插座的稳固度下降,有时会将固定在墙壁上 的插座拔出来,十分不方便和不安全。五、 除上述原因外,最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插头本身体积小,电 源插头都是由塑胶制成,表面光滑,很多电源插头的外形是圆锥形, 不容易捏牢,在起拔插头时,手指容易接触到导电脚,很容易出现触 电危险。特别是对于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体质虚弱的病人等存在 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以儿童为例,其好奇心强、好动、安全意识薄弱,行为上容易出现误差和纰漏。随着家用电器的与日俱增,儿童单独使用电器的情况也在增加,更易发生伤害事故。据报道,每年有超过20 万的0-14岁的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触电而死亡人数占死亡 总人数的10.6%。儿童意外伤害最常发生的地点是在家中,发生率为 43. 2%。电弧火花、漏电、起拔费力、不便、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乃 至普通人群都存在安全隐患,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源插头隔离防护器,与现有电源 插头配合使用,可轻松地将电源插头从插座内拔出,从而解决了现有 电源插头与插座联接过紧、分离困难、以及因直接抓握电源插头而存 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源插头隔离防护器,其特征是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和 至少一副起拔杠杆;主体具有用于容纳电源插头内腔,该内腔的底面具有极薄的用于支撑电源插头的托板,该托板上开有供电源插头导电 脚穿出的通孔,所述起拔杠杆的端部连接有着力板,该起拔杠杆通过 轴类部件活动地连接在主体的外侧。所述起拔杠杆上固接有用于与所述轴类部件配合相连的铰接部 件。所述主体内腔中有电源插头卡紧装置。所述主体内腔的形状与电 源插头的形状对应相符。所述主体内腔的侧壁上开有出线槽。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本防护器相当于在手指与电源插头之间增加了一道绝缘隔离屏 障,并加大了手指与电源插头导电脚之间的距离,在起拔电源插头时, 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实现人体与电源远离,隔绝,解决现有技术用电 不安全、不方便的问题。本防护器外形美观、协调、结构简约紧凑、通用和互换性强、使 用方便,加工生产容易。本防护器利用杠杆原理,当向杠杆一端的着力板施加作用力时, 杠杆转动,杠杆的另一端施加给插座一个推力,借助这个推力,就很 容易将电源插头从插座上取下,同时消除了直接抓握电源插头而与电 极近距离接触的隐患。使日常生产、生活中用电更加安全可靠,方便 省力,本技术对原有的电源插头内部结构无变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俯视图。图6是图4的正视图。图7是图6的A —A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俯视图。图IO是图8的正视图。图11是与图8所示实施例配合使用的电源插头的外形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14是图12的俯视图。图15是图14的B — B剖视图。图16是图15的C一C剖视图。图17是本技术轴类部件与铰接部件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 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轴类部件与铰接部件又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 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中标号1主体5起拔杠杆9插座13横板17耳座21轴类部件2内腔 6着力板 10电源插头 14出线槽 18撬臂 22铰接部件3托板7轴套11卡紧装置 15轴座 19凹槽 23弹性卡具4通孔8轴类部件 12横板 16按压板 20销轴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图2、图3,本技术是一种电源插头隔离防护器, 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1和四副起拔杠杆;主体1具有用于容纳 电源插头10的内腔2,内腔2的底面具有极薄的用于支撑电源插头的 托板3,托板3上开有供电源插头导电脚穿出的通孔4;本实施例中, 托板3由内腔2底部的唇缘构成,厚度极薄,所以不会影响电源插头 10的导电脚与插座之间紧密结合。通孔4为内腔底面的中心孔,每副起拔杠杆5的端部连接有着力 板6,起拔杠杆5通过轴类部件连接在主体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轴类部件由主体1的左、右两侧凸起的轴头8构成。 起拔杠杆5上固接有用于与轴类部件配合的铰接部件。本实施例中铰接部件由起拔杠杆5的中部的轴套7构成,轴套7与起拔杠杆5连体固接。四副起拔杠杆5分成两组,分别布置在主体l的左、右两侧,左 侧两副起拔杠杆5的轴套7套装在主体1左侧的轴头8上,右侧两副 起拔杠杆5的轴套7套装在主体1右侧的轴头8上,左侧两副起拔杠 杆5呈十字交叉形状对称布置,右侧两副起拔杠杆5也呈十字交叉形 状对称布置。本实施例是依据马扎原理设计而成,为双手起拔的方案,当要起 拔电源插头时,双手分别捏压左、右两侧起拔杠杆5上的着力板6, 向上提起,起拔杠杆5的底端抵顶插座9,使主体1抬升,电源插头 10与插座9轻松分离。实施例二请参照图4、图5、图6、图7,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与上述实施 例一的技术方案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在主体1的内腔2中增设了卡紧 装置ll,卡紧装置11由一圈环绕内腔2侧壁的弹性卡条构成,因现 有电源插头的外形尺寸有所差异,弹性卡条可以防止电源插头10在内 腔2中晃动,从而增加本产品的通用性。本实施例的起拔原理与实施例一相同。请参照图5、图6,当用双手分别在主体l左、右两侧的着力板 上施加图中箭头所示的作用力Fl、 F2时,起拔杠杆5以轴头8为支点 旋转,其底端抵顶插座,产生竖直的分力F3和水平的分力F4,竖直 分力F3压着插座,水平分力F4使起拔杠杆5沿插座的上平面向内移 动合拢,使主体1上提,由于托板3撑托着电源插头10,电源插头10 被从插座中拔出。由于分力F3压着插座,消除了起拔电源插头时对插 座产生的拉力,维护了插座的稳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插头隔离防护器,其特征是包括绝缘材料制成的主体和至少一副起拔杠杆;主体具有用于容纳电源插头内腔,该内腔的底面具有极薄的用于支撑电源插头的托板,该托板上开有供电源插头导电脚穿出的通孔,所述起拔杠杆的端部连接有着力板,该起拔杠杆通过轴类部件活动地连接在主体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亦农,
申请(专利权)人:宋亦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