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0505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具体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所述土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集水盒,且过水组件的底端贯穿集水盒的上表面延伸至内部,所述集水盒的内壁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回填坑的一侧面设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的引水口插设有贯穿回填坑至集水盒内部的引水管,所述微型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安装在预埋孔内部且位于土体上表面的过水组件,可以在水流到土体上表面时具有收集的效果,以汇聚的形式排出,减少土体所吸收的水分,降低防护墙会倾斜的危险系数,当水进入到过水组件时,会沿着过水组件流到集水盒的内部,由微型水泵的驱动将水从集水盒内部抽出排放。出排放。出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

技术介绍

[0002]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的工程措施或办法,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狭义的防治工程是指为防治地质灾害而修建的各种治理性和防护性的工程措施,广义的防治工程是为预防、控制、治理地质灾害,减轻地质灾害损失所采取的各项工作措施的总称,对此又称为地质灾害减灾工程。
[0003]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为防治崩塌会修建护墙、护坡、挡石墙等,但在施工过程中大多只在意工程的施工标准,对于防护工程体而言排水措施考虑欠佳,尤其是在特别容易聚水的地势,防护墙底部的土体松紧会严重影响防护墙的稳定性,很容易就会使土壤因为排水效果不好而聚集,导致土壤饱和以至于墙体发生倾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包括防护墙一侧面开设的回填坑,以及在回填坑内部的土体,所述土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预埋孔,所述预埋孔的内部插设有过水组件,所述土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集水盒,且过水组件的底端贯穿集水盒的上表面延伸至内部,所述集水盒的内壁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回填坑的一侧面设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的引水口插设有贯穿回填坑至集水盒内部的引水管,所述微型水泵的出水口连通有排水管。
[0006]优选的,所述过水组件的顶端套设有与土体上表面紧密贴合的橡胶套。
[0007]优选的,所述过水组件包括外水管和内水管,所述外水管位于预埋孔的内壁,所述外水管的底端插设有贯穿进集水盒内部的内水管。
[0008]优选的,所述过水组件还包括安装在外水管顶端内壁的第一阻断网,以及内水管顶端内壁的第二阻断网。
[0009]优选的,所述土体的底面与回填坑内壁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砂砾。
[0010]优选的,所述预埋孔和过水组件均设有若干组,且呈均匀分布状。
[0011]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1、通过设置安装在预埋孔内部且位于土体上表面的过水组件,可以在水流到土体上表面时具有收集的效果,以汇聚的形式排出,减少土体所吸收的水分,降低防护墙会倾斜的危险系数,当水进入到过水组件时,会沿着过水组件流到集水盒的内部,由微型水泵的驱动将水从集水盒内部抽出排放。
[0013]2、通过设置过水组件的外表面套设橡胶套,可以防止有物体落下时造成过水组件
的破损,影响使用,并且在外水管的底部安装内水管,可以防止有滑坡时掉落的泥土进入到集水盒的内部,当大的泥块掉落在外水管的内部时无法进入到内水管的内部,经过长时间的挂靠在内水管的顶口可以使水分下落,从而使泥土风干,即使再有水流进,也可以使其挂靠沥水。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为:1、防护墙;2、回填坑;3、土体;301、砂砾;302、预埋孔;4、过水组件;401、外水管;402、内水管;403、第一阻断网;404、橡胶套;405、第二阻断网;5、集水盒;6、导流板;7、引水管;8、微型水泵;801、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如附图1

3所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包括防护墙1一侧面开设的回填坑2,以及在回填坑2内部的土体3,土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预埋孔302,预埋孔302的内部插设有过水组件4,土体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集水盒5,且过水组件4的底端贯穿集水盒5的上表面延伸至内部,集水盒5的内壁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流板6,回填坑2的一侧面设有微型水泵8,微型水泵8的引水口插设有贯穿回填坑2至集水盒5内部的引水管7,微型水泵8的出水口连通有排水管801,通过设置安装在预埋孔302内部且位于土体3上表面的过水组件4,可以在水流到土体3上表面时具有收集的效果,以汇聚的形式排出。
[0020]通过设置过水组件4的顶端套设有与土体3上表面紧密贴合的橡胶套404,可以防止有物体落下时造成过水组件4的破损,影响使用。
[0021]通过设置过水组件4包括外水管401和内水管402,外水管401位于预埋孔302的内壁,外水管401的底端插设有贯穿进集水盒5内部的内水管402,当大的泥块掉落在外水管401的内部时无法进入到内水管402的内部,经过长时间的挂靠在内水管402的顶口可以使水分下落,从而使泥土风干,即使再有水流进,也可以使其挂靠沥水。
[0022]通过设置过水组件4还包括安装在外水管401顶端内壁的第一阻断网403,以及内水管402顶端内壁的第二阻断网405,可以防止有石子进入外水管401的内部造成堵塞。
[0023]通过设置土体3的底面与回填坑2内壁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砂砾301,可以增加与防护墙1之间的连接性。
[0024]通过设置预埋孔302和过水组件4均设有若干组,且呈均匀分布状,可以提高收集水的速度。
[0025]本技术工作原理:当该装置正常使用时,如遇到山体滑坡有石子掉落时,可以在橡胶套404的防护作用下,防止外水管401被损坏进水口,当有泥土掉落在外水管401处时第一阻断网403可以将其阻挡在外,即使有小石子掉落进去,也会在第二阻断网405的作用
下再次被阻挡,并且只能挂靠在内水管402的顶部第二阻断网405处,同时会将石子或者泥块的水分沥出,流进集水盒5的内部,然后再驱动微型水泵8,用引水管7将水抽出排掉,另外导流板6的设置可以防止水流在集水盒5的四角边缘处难以抽出。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包括防护墙(1)一侧面开设的回填坑(2),以及在回填坑(2)内部的土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土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预埋孔(302),所述预埋孔(302)的内部插设有过水组件(4),所述土体(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集水盒(5),且过水组件(4)的底端贯穿集水盒(5)的上表面延伸至内部,所述集水盒(5)的内壁底面固定安装有导流板(6),所述回填坑(2)的一侧面设有微型水泵(8),所述微型水泵(8)的引水口插设有贯穿回填坑(2)至集水盒(5)内部的引水管(7),所述微型水泵(8)的出水口连通有排水管(8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体背侧回填构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组件(4)的顶端套设有与土体(3)上表面紧密贴合的橡胶套(40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作守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恒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