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组件及具有其的合成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78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组件及具有其的合成仪设备。混合组件包括:上反应板;下反应板,与上反应板叠置;进入流道和排出流道,设置在上反应板和下反应板之间;反应单元,设置在上反应板和下反应板之间,反应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混合缓冲区、混合反应流道以及第二混合缓冲区,第一混合缓冲区通过混合反应流道与第二混合缓冲区连通,第一混合缓冲区与进入流道连通,第二混合缓冲区与排出流道连通;静态混合结构,设置在混合反应流道内,以增加流体层流运动的速度梯度或形成涡流,对进入混合反应流道的待混合物料进行混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合成仪反应效率低的问题。低的问题。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组件及具有其的合成仪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合成反应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合组件及具有其的合成仪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生产中使用的连续反应器,一般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注入到连续反应器的混合组件中,流体在混合空间内处于静态自然混合,在流动过程中容易出现混合不均匀,流体分布均匀度较低,通道形式中的流体流速也较低,使得传质传热效率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传质传热效率低。同时,流体的压力损失过大,使得整个反应器进口压力过大,导致整个反应器的反应收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组件及具有其的合成仪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的混合组件中的流体混合不均匀,导致反应效率低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组件,包括:上反应板;下反应板,与上反应板叠置;进入流道和排出流道,设置在上反应板和下反应板之间;反应单元,设置在上反应板和下反应板之间,反应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混合缓冲区、混合反应流道以及第二混合缓冲区,第一混合缓冲区通过混合反应流道与第二混合缓冲区连通,第一混合缓冲区与进入流道连通,第二混合缓冲区与排出流道连通;静态混合结构,设置在混合反应流道内,以增加流体层流运动的速度梯度或形成涡流,对进入混合反应流道的待混合物料进行混合。
[0005]进一步地,静态混合结构包括多个螺旋段,多个螺旋段包括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中的至少一个由矩形板扭转180
°
而成,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交替设置。
[0006]进一步地,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均由矩形板扭转180
°
制成,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均包括位于前端的分割边和位于后端的引流边,且第一螺旋段的分割边与第二螺旋段的引流边之间具有夹角。
[0007]进一步地,静态混合结构还包括中心轴和设置在中心轴上的多个叶片,多个叶片沿中心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叶片与中心轴呈夹角设置。
[0008]进一步地,混合反应流道包括设置在上反应板上的第一流道槽以及设置在下反应板上的第二流道槽,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交叉设置,第一流道槽和第二流道槽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静态混合结构。
[000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合成仪设备,合成仪设备包括进料单元和与进料单元连接的混合组件,混合组件为上述的混合组件。
[0010]进一步地,进料单元包括多个第一进料阀组、与多个第一进料阀组对应连接的多个第二进料阀组以及多个控制阀,各控制阀设置在第一进料阀组和对应的第二进料阀组之
间,进料单元还包括用于连接多个控制阀的输送管道,以使经第一进料阀组和第二进料阀组进入的物料通过输送管道输出,进料单元还包括辅助清洗管路,辅助清洗管路与多个控制阀中位于最外侧的一个控制阀连接。
[0011]进一步地,第一进料阀组和第二进料阀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进料管路,通过控制阀与对应的第二进料阀组连接;进料阀,设置在第一进料管路上;合成仪设备还包括与第一进料管路连接的主清洗管路和设置在主清洗管路上的清洗通断阀;或者,合成仪设备还包括设置在辅助清洗管路上的通断阀,以控制辅助清洗管路的通断;或者,合成仪设备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进料阀组、第二进料阀组、控制阀均与控制系统连接。
[0012]进一步地,合成仪设备还包括合成柱组件,合成柱组件包括合成柱和与合成柱连接的反冲洗装置,合成柱具有反应腔以及与反应腔均连通的第一入口和第一出口,自第一出口至第一入口,反冲洗装置用于对反应腔进行反向冲洗。
[0013]进一步地,反冲洗装置包括与第一出口连通的第一冲洗管路和与第一入口连接的第二冲洗管路,合成仪设备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冲洗管路或者第二冲洗管路上的动力泵,以使冲洗液自第一出口进入反应腔并从第一入口流出。
[0014]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待混合物料能够经进入流道流入混合组件内,并依次通过第一混合缓冲区、混合反应流道以及第二混合缓冲区,再由排出流道流出混合组件。当待混合的物料进入混合反应流道内,待混合的物料与静态混合结构之间会发生多次碰撞,这样能够改变物料的流向,流体混合地更加均匀,从而可以改善物料的混合效果和混合效率。混合反应流道内的物料流动更加紊乱,这样可以解决物料混合不均匀或流速不均匀、不稳定的问题,从而达到较高的混合均匀性,同时还能够提高物料的混合效率。另外,由于在静态混合结构的作用下流体混合地更加均匀,可以减小混合反应流道的长度尺寸,从而能够减小整个混合组件的体积,实现空间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合成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示出了图2的混合组件的局部透视图;
[0019]图4示出了图3的混合组件的静态混合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示出了图1的合成仪设备的进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示出了图1的合成仪设备的合成柱组件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表示物料的流动方向);以及
[0022]图7示出了图1的合成仪设备的合成柱组件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表示物料的流动方向)。
[00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4]1、混合组件;2、进料单元;10、上反应板;20、下反应板;21、第一进料管路;23、第一进料阀组;24、第二进料阀组;25、输送管道; 27、主清洗管路;30、反应单元;31、进入流道;
32、排出流道;33、第一混合缓冲区;34、混合反应流道;341、第一流道槽;342、第二流道槽;35、第二混合缓冲区;40、静态混合结构;41、第一螺旋段;42、第二螺旋段;43、分割边;44、引流边;60、合成柱组件;61、合成柱;62、反冲洗装置;63、反应腔;64、第一入口;65、第一出口;66、第一冲洗管路;67、第二冲洗管路;80、辅助清洗管路;90、控制阀;101、支架;102、隔板;103、控制系统;104、流量控制模块;105、PAT监测模块;106、压力传感模块;107、背压调节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待混合物料优选为单体&活化剂,Capping A&Capping B,用于合成寡核苷酸。
[0027]实施例一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对合成仪设备中各个部件的结构和布局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反应板(10);下反应板(20),与所述上反应板(10)叠置;进入流道(31)和排出流道(32),设置在所述上反应板(10)和所述下反应板(20)之间;反应单元(30),设置在所述上反应板(10)和所述下反应板(20)之间,所述反应单元(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混合缓冲区(33)、混合反应流道(34)以及第二混合缓冲区(35),所述第一混合缓冲区(33)通过所述混合反应流道(34)与所述第二混合缓冲区(35)连通,所述第一混合缓冲区(33)与所述进入流道(31)连通,所述第二混合缓冲区(35)与所述排出流道(32)连通;静态混合结构(40),设置在所述混合反应流道(34)内,以增加流体层流运动的速度梯度或形成涡流,对进入所述混合反应流道(34)的待混合物料进行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混合结构(40)包括多个螺旋段,多个所述螺旋段包括第一螺旋段(41)和第二螺旋段(42),所述第一螺旋段(41)和所述第二螺旋段(42)中的至少一个由矩形板扭转180
°
而成,所述第一螺旋段(41)和所述第二螺旋段(42)交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段(41)和所述第二螺旋段(42)均由矩形板扭转180
°
制成,所述第一螺旋段(41)和所述第二螺旋段(42)均包括位于前端的分割边(43)和位于后端的引流边(44),且所述第一螺旋段(41)的分割边(43)与所述第二螺旋段(42)的引流边(44)之间具有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态混合结构(40)还包括中心轴和设置在所述中心轴上的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中心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叶片与所述中心轴呈夹角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反应流道(34)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反应板(10)上的第一流道槽(341)以及设置在下反应板(20)上的第二流道槽(342),所述第一流道槽(341)和所述第二流道槽(342)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流道槽(341)和所述第二流道槽(342)中的至少一个内设有所述静态混合结构(40)。6.一种合成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仪设备包括进料单元(2)和与所述进料单元(2)连接的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浩洪亮陶建周洪如王波辉刘丹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莱英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