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灿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946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包括安装板和外筒,所述外筒竖向固定于所述安装板顶部中央,该外筒内部转动设置有贯穿安装板的内筒,所述内筒底端连通有转动密封配合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底端外侧设置于储水罐,所述安装板顶部一侧设置有驱动内筒转动的电动机,所述内筒顶端连通有软管。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水平旋转的喷水降尘设备改变为沿波浪方向旋转,从而将传统降尘设备喷出的环形降尘区域优化为内部也可覆盖的圆形降尘区域,进而增加降尘水液对空气中灰尘的吸附效果,降尘作用更好,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地内扬尘点多、面广、线长,建筑工程扬尘已成为中心城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工地现场存在没有完全实现路面硬化,以及运输水泥、砂石、渣土的车辆产生大量扬尘,造成城市扬尘加剧,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降尘设备是保障工地扬尘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重要设备。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建筑工程施工降尘设备是使用转动式喷雾降尘设备,通过旋转喷水以吸收灰尘,促进扬尘降落地面,现有旋转式喷水降尘设备喷出的水液在施工场所会形成一个环形降尘圈,仅对环形水带覆盖到的灰尘存在降尘作用,水液覆盖范围小,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将现有水平旋转的喷水降尘设备改变为沿波浪方向旋转,从而将传统降尘设备喷出的环形降尘区域优化为内部也可覆盖的圆形降尘区域,进而增加降尘水液对空气中灰尘的吸附效果,降尘作用更好,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包括安装板和外筒,所述外筒竖向固定于所述安装板顶部中央,该外筒内部转动设置有贯穿安装板的内筒,所述内筒底端连通有转动密封配合的供水管,所述供水管底端外侧设置于储水罐,所述安装板顶部一侧设置有驱动内筒转动的电动机,所述内筒顶端连通有软管;
[0007]所述软管外端部设置有喷管,所述喷管外端部设置有喷头,该喷管外侧铰接有固定于所述内筒外壁上的固定臂,所述固定臂下方设置有活动臂,所述活动臂一端与所述喷管铰接,且所述活动臂另一端固定有受力块,所述受力块外侧竖向滑动配合有C形滑框,所述外筒顶端外侧固定有导向环,该导向环外侧设置有波浪形导向槽,且所述导向环上下侧均设置有环形滑槽,所述滑框上下两端分别延伸到两组所述滑槽内侧且与该滑槽滑动配合,所述受力块中部设置有横向延伸到所述导向槽内且与该导向槽滑动配合的导向杆。
[0008]采用上述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在使用时,利用电动机带动内筒在外筒的支撑下转动,同时利用水泵沿供水管向内筒中供给降尘水,在内筒转动过程中,通过固定臂带动软管、喷管以及喷头同步转动,喷管底侧的活动臂受到该喷管的牵拉作用,以利用喷管支撑活动臂同步转动,在活动臂转动的同时,该活动臂底端受力块的导向杆在波浪形导向槽内滑移,从而利用活动臂牵拉喷管在固定臂的支撑下产生上下往复转动,以促进喷管端部喷头喷出的降尘水在旋转的同时进行上下反复喷洒,增加降尘水对施工区域的喷洒覆盖均匀性。
[0009]作为优选,所述内筒底端外侧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电动机输出端竖向延伸到所述安装板底侧,且所述电动机输出端固定有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
[0010]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底部前后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底架,该底架为开口朝上的U形框体,且两组所述底架底部相对侧均纵向连接有支撑储水罐的横梁。
[0011]作为优选,所述储水罐正面底侧纵向连通有排放管,该排放管中部设置有手动开关阀,所述供水管底端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固定于所述储水罐内部一侧,且所述水泵输出端与所述供水管相连通。
[0012]作为优选,所述水泵底部输入端连通有吸管,所述吸管为柔性管材质,且所述吸管远离所述水泵一端外侧固定有浮板。
[0013]作为优选,所述吸管端部竖向贯穿所述浮板且延伸到所述浮板下方,所述浮板底部四角均竖向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长度大于所述吸管延伸到所述浮板下方长度。
[0014]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将现有水平旋转的喷水降尘设备改变为沿波浪方向旋转,从而将传统降尘设备喷出的环形降尘区域优化为内部也可覆盖的圆形降尘区域,进而增加降尘水液对空气中灰尘的吸附效果,降尘作用更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外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活动臂的主视结构图;
[0020]图5是本技术储水罐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2]1、安装板;101、底架;2、外筒;201、导向环;201a、导向槽;201b、滑槽;3、内筒;301、传动齿轮;4、电动机;401、驱动齿轮;5、储水罐;501、排放管;6、供水管;601、水泵;602、吸管;603、浮板;603a、支杆;7、软管;701、喷管;702、喷头;703、固定臂;8、活动臂;801、受力块;801a、导向杆;802、滑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4]参见图1

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包括安装板1和外筒2,外筒2竖向固定于安装板1顶部中央,该外筒2内部转动设置有贯穿安装板1的内筒3,内筒3底端连通有转动密封配合的供水管6,供水管6底端外侧设置于储水罐5,安
装板1顶部一侧设置有驱动内筒3转动的电动机4,内筒3底端外侧设置有传动齿轮301,电动机4输出端竖向延伸到安装板1底侧,且电动机4输出端固定有驱动齿轮401,该驱动齿轮401与传动齿轮301相啮合,内筒3顶端连通有软管7,软管7用以将供水管6向内筒3内输送的降尘水向外喷出进行降尘;
[0025]软管7外端部设置有喷管701,喷管701外端部设置有喷头702,该喷管701外侧铰接有固定于内筒3外壁上的固定臂703,固定臂703用以支撑喷管701跟随内筒3进行转动,固定臂703下方设置有活动臂8,活动臂8一端与喷管701铰接,且活动臂8另一端固定有受力块801,受力块801外侧竖向滑动配合有C形滑框802,外筒2顶端外侧固定有导向环201,该导向环201外侧设置有波浪形导向槽201a,且导向环201上下侧均设置有环形滑槽201b,滑框802上下两端分别延伸到两组滑槽201b内侧且与该滑槽201b滑动配合,滑框802用以支撑受力块801上下滑动,受力块801中部设置有横向延伸到导向槽201a内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板(1)和外筒(2),所述外筒(2)竖向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顶部中央,该外筒(2)内部转动设置有贯穿安装板(1)的内筒(3),所述内筒(3)底端连通有转动密封配合的供水管(6),所述供水管(6)底端外侧设置于储水罐(5),所述安装板(1)顶部一侧设置有驱动内筒(3)转动的电动机(4),所述内筒(3)顶端连通有软管(7);所述软管(7)外端部设置有喷管(701),所述喷管(701)外端部设置有喷头(702),该喷管(701)外侧铰接有固定于所述内筒(3)外壁上的固定臂(703),所述固定臂(703)下方设置有活动臂(8),所述活动臂(8)一端与所述喷管(701)铰接,且所述活动臂(8)另一端固定有受力块(801),所述受力块(801)外侧竖向滑动配合有C形滑框(802),所述外筒(2)顶端外侧固定有导向环(201),该导向环(201)外侧设置有波浪形导向槽(201a),且所述导向环(201)上下侧均设置有环形滑槽(201b),所述滑框(802)上下两端分别延伸到两组所述滑槽(201b)内侧且与该滑槽(201b)滑动配合,所述受力块(801)中部设置有横向延伸到所述导向槽(201a)内且与该导向槽(201a)滑动配合的导向杆(801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建筑工程用施工现场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3)底端外侧设置有传动齿轮(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灿
申请(专利权)人:李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