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次集成式电梯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9449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制造技术领域内的一种多层次集成式电梯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内部分为第一单元层、第二单元层及第三单元层,所述电缆本体配合第一单元层、第二单元层及第三单元层对应设置有外套层、内套层及隔离层,所述电缆本体的中心处还配合设置有铜芯电缆,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紧凑且设置有多层保护层,极大地提高了电缆本体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高负荷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一个较好的接地性能,同时提高了绝缘效果。同时提高了绝缘效果。同时提高了绝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次集成式电梯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绝缘电缆,其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1374306.0,申请日为:2020.07.14,公布号为CN212461230U,公布日为:2021.02.02,该技术申请公开一种可增容的架空绝缘电缆,包括第一绝缘层、第一单芯电缆、第二单芯电缆与第三单芯电缆,所述绝缘层一内部设置有第一单芯电缆,所述第一单芯电缆下方设有第二单芯电缆,所述第二单芯电缆右侧设有第三单芯电缆,所述第一绝缘层、第二绝缘层与第三绝缘层均采用耐温等级达到105℃的交联聚乙烯绝缘料,该技术的承载能力不够,输出电容量小,不能满足高负荷要求,无法满足特殊情况下的使用且便捷度不理想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多层次集成式电梯电缆;该技术内部结构紧凑且设置有多层保护层,极大地提高了电缆本体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高负荷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一个较好的接地性能,同时提高了绝缘效果。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层次集成式电梯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所述电缆本体(1)内部分为第一单元层、第二单元层及第三单元层,所述电缆本体(1)配合第一单元层、第二单元层及第三单元层对应设置有外套层(2)、内套层(3)及隔离层(4),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还配合设置有铜芯电缆(5)。
[0005]本技术工作时,在安装时,将铜芯电缆(5)内的铜芯(6)固定于铜芯电缆(5)的上下两侧,将定位线圈(7)设置于铜芯(6)的两侧并与铜芯(6)相接,将铜芯(6)与定位线圈(7)的表面涂覆上绝缘漆,届时将铜芯电缆(5)安装于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并固定,将绝缘层(8)涂覆于铜芯电缆(5)的外部,将编织层(9)绕包于绝缘层(8)的外部,将隔离层(4)绕包于编织层(9)的外部,至此组成第一单元层,将导电线圈(10)阵列设置于隔离层(4)的外部,将接地线缆(11)依次设置于导电线圈(10)的间隙内,将绝缘漆涂覆于导电线圈(10)及接地线缆(11)的外部,将内套层(3)绕包于导电线圈(10)的外部,至此组成第二单元层,将绝缘线缆(12)依次设置于内套层(3)的外部并与内套层(3)的外壁相接,将外套层(2)绕包于绝缘线缆(12)的外部并固定,将绝缘线缆(12)与外套层(2)的的间隙处通过填充层(13)进行填充,至此组成第三单元层,将第一单元层、第二单元层及第三单元层依次组合,至此安装完成;在制造时,绝缘线缆(12)的表面应光滑圆整无损伤,绝缘漆的涂覆厚度为0.4mm

0.6mm,外套层(2)、内套层(3)及隔离层(4)的绕包顺序为相反绕包且在安装完成后需进行工频火花实验电压,实验电压为6000V,实验通过后,需将电缆本体(1)的表面涂覆专用隔离粉。
[0006]本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一种多层次集成式电梯电缆;该技术内部结构紧
凑且设置有多层保护层,极大地提高了电缆本体(1)内部结构的稳定性,同时高负荷的情况下,也能保持一个较好的接地性能,同时提高了绝缘效果。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电缆本体(1)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点为圆心至隔离层(4)内壁的半径所做的圆称为第一单元层,所述以隔离层(4)外壁至内套层(3)内壁的半径所做的圆称为第二单元层,所述以内套层(3)的外壁至外套层(2)内壁的半径所做的圆称为第三单元层。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电缆本体(1)的导电性;所述铜芯电缆(5)设置于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并位于第一单元层内,所述铜芯电缆(5)内配合设置有两组铜芯(6),所述铜芯(6)设置于铜芯电缆(5)内部的上下两侧并与铜芯电缆(5)的内壁相接,所述铜芯电缆(5)配合铜芯(6)设置有两组定位线圈(7),所述定位线圈(7)与铜芯(6)的两侧相接并与铜芯电缆(5)的内壁相接并定位。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电缆本体(1)的绝缘性;所述铜芯电缆(5)的外部涂覆有绝缘层(8),所述绝缘层(8)的外侧绕包有编织层(9),所述隔离层(4)设置于编织层(9)的外侧。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电缆本体(1)的负荷;所述第二单元层内配合设置有导电线圈(10),所述导电线圈(10)共设置有十组且以电缆本体(1)的圆形为中心点阵列设置于第二单元层内,所述第二单元层对应导电线圈(10)设置有接地线缆(11),所述接地线缆(11)依次设置于相邻的导电线圈(10)的间隙内且两侧与导电线圈(10)相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触电;所述导电线圈(10)与接地线缆(11)的外侧皆涂覆有绝缘漆,所述内套层(3)绕包于第二单元层的外侧并对导电线圈(10)与接地线缆(11)进行固定。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绝缘线缆(12)固定;所述第三单元层内配合设置有绝缘线缆(12),所述外套层(2)绕包于第三单元内的外侧并对绝缘线缆(12)进行定位固定。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增加结构稳定性;所述外套层(2)与绝缘线缆(12)之间还配合设置有填充层(13),所述填充层(13)的填充材料为双玻璃丝线。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图。
[0015]图2为铜芯电缆放大图。
[0016]图3为第二单元层放大图图。
[0017]图4为第三单元层放大图。
[0018]其中,1电缆本体、2外套层、3内套层、4隔离层、5铜芯电缆、6铜芯、7定位线圈、8绝缘层、9编织层、10导电线圈、11接地线缆、12绝缘线缆、13填充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

4所示,一种多层次集成式电梯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所述电缆本体1内部分为第一单元层、第二单元层及第三单元层,所述电缆本体1配合第一单元层、第二单元层及第三单元层对应设置有外套层2、内套层3及隔离层4,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还配合设
置有铜芯电缆5,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点为圆心至隔离层4内壁的半径所做的圆称为第一单元层,所述以隔离层4外壁至内套层3内壁的半径所做的圆称为第二单元层,所述以内套层3的外壁至外套层2内壁的半径所做的圆称为第三单元层,所述铜芯电缆5设置于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并位于第一单元层内,所述铜芯电缆5内配合设置有两组铜芯6,所述铜芯6设置于铜芯电缆5内部的上下两侧并与铜芯电缆5的内壁相接,所述铜芯电缆5配合铜芯6设置有两组定位线圈7,所述定位线圈7与铜芯6的两侧相接并与铜芯电缆5的内壁相接并定位,所述铜芯电缆5的外部涂覆有绝缘层8,所述绝缘层8的外侧绕包有编织层9,所述隔离层4设置于编织层9的外侧,所述第二单元层内配合设置有导电线圈10,所述导电线圈10共设置有十组且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次集成式电梯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1)内部分为第一单元层、第二单元层及第三单元层,所述电缆本体(1)配合第一单元层、第二单元层及第三单元层对应设置有外套层(2)、内套层(3)及隔离层(4),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还配合设置有铜芯电缆(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次集成式电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点为圆心至隔离层(4)内壁的半径所做的圆称为第一单元层,所述以隔离层(4)外壁至内套层(3)内壁的半径所做的圆称为第二单元层,所述以内套层(3)的外壁至外套层(2)内壁的半径所做的圆称为第三单元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层次集成式电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芯电缆(5)设置于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并位于第一单元层内,所述铜芯电缆(5)内配合设置有两组铜芯(6),所述铜芯(6)设置于铜芯电缆(5)内部的上下两侧并与铜芯电缆(5)的内壁相接,所述铜芯电缆(5)配合铜芯(6)设置有两组定位线圈(7),所述定位线圈(7)与铜芯(6)的两侧相接并与铜芯电缆(5)的内壁相接并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多层次集成式电梯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亮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特电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