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装便捷的组合式建筑模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75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拆装便捷的组合式建筑模壳,包括由两根横杆和两根竖杆拼接的底框架、设于底框架内侧的V型加强筋、设于底框架顶面拼接呈矩形框的两个面板和两个侧板以及对面板和侧板连接的四个连接件,通过V型加强筋对底框架拼接的横杆和竖杆之间加固连接,提高底框架对建筑模壳支撑稳定性;通过连接件上的插接边与面板和侧板上的垂向插槽组装矩形框,且矩形框通过插接件、第四卡块和第五卡块与底框架再次插装固定,实现对建筑模壳的快速组装,且组装过程中具有无螺丝、无焊接,方便组装的同时可实现快速对建筑模壳拆卸,并可以对拆卸后的建筑模壳组件重复利用。拆卸后的建筑模壳组件重复利用。拆卸后的建筑模壳组件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拆装便捷的组合式建筑模壳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拆装便捷的组合式建筑模壳。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模壳,是周转模壳的更新换代产品。一次性菱镁建筑模壳因其优越的性价比,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和大荷载、大空间的多层和高层建筑,如商场、办公楼、图书馆、展览馆、车站等大中型公共建筑,也适用于多层工业厂房、仓库、地下车库及人防工程等。但目前生产企业生产的一次性菱镁建筑模壳质量良莠不齐,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普遍存在着游离氯超标、强度低、破损率高等问题;建筑行业为降低成本,减轻建筑物自重,目前广泛使用建筑模壳制做密肋楼盖。但现有模壳多为铁制、木制、塑料制、玻璃钢制、水泥制和菱镁制模壳,多存在自重大,拆模麻烦用工多、强度低、承载力差、运输、施工易破损、变形及脱落现象较重。
[0003]所以,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对建筑模壳拆装快捷,公开号为“CN209413280U”的一种一种拆装便捷的组合式建筑模壳,该拆装便捷的组合式建筑模壳,包括模壳安装底板、面板、侧板,啮合接头和啮合插槽,模壳安装底板的上端面紧密贴合有拼接板块承台,拼接板块承台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两块面板,拼接板块承台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两块侧板,面板的侧板的左右两侧板均焊接有啮合接头。
[0004]对于上述该拆装便捷的组合式建筑模壳,通过啮合插槽,当模壳安装时,将侧板两侧的啮合接头对应面板两侧的啮合插槽插入,让侧板和面板之间通过榫接的方式连接,完全使用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固定,通过板块稳固前框、板块稳固侧板和两根横贯龙骨加固条,可将面板和侧板以及建筑模壳底部进行加固,从而起到了让模壳的面板和侧板在安装方便的同时强度也提高的效果,但是其在组装过程中较多连接处需要通过焊接固定,给组装带来一定不便,且由于其连接处有焊接,在拆卸时需要对焊接处切断,拆卸不便的同时会对模壳构件造成损坏,再次利用时无法达到完美锲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拆装便捷的组合式建筑模壳,面板和侧板之间通过连接件配合装配,并通过连接件以及底框架之间的V型加强筋增加组装后的牢固性,实现对建筑模壳快速拆装,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拆装便捷的组合式建筑模壳,包括由两根横杆和两根竖杆拼接的底框架、设于底框架内侧的V型加强筋、设于底框架顶面拼接呈矩形框的两个面板、两个侧板和对面板和侧板连接的四个连接件,所述横杆两端的卡槽与竖杆内侧上下两端的卡块卡接,所述V型加强筋两个顶端的第二卡块卡入横杆内侧并卡装在卡块设置的第二卡槽内,所述V型加强筋与第二卡块相邻的外侧设有卡入竖杆内侧第三卡槽的第三卡块;
[0007]两个所述面板的底端中部设有与底框架顶面前后两侧设置的第四卡槽卡接的第
四卡块,两个所述侧板的底端中部设有与底框架顶面左右两侧的第五卡槽卡接的第五卡块;
[0008]所述连接件包括外壁呈弧形且截面呈L型的连接杆、设于连接杆底端并与底框架顶面四角的插槽垂向插接的底插杆、设于连接杆两端并分别与侧板和面板连接端的垂向插槽插接的两个插接边,插接边的末端设有垂向圆柱凸起边,所述面板、侧板和连接件的顶端设有顶框架。
[0009]进一步的,所述V型加强筋设有两组,V型加强筋对称设于两根横杆和两根竖杆拼接形成的底框架内,所述V型加强筋对称连接处相互抵压。
[0010]此项中两个对称设于底框架上的V型加强筋在横杆与竖杆组装的同时与横杆和竖杆插接,且V型加强筋的对称位置抵压的目的在对底框架上的横杆之间的距离抵压涨紧,保持底框架组装牢固性。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块和第三卡块呈Y型设于V型加强筋与横杆和竖杆的插接面。
[0012]V型加强筋两端的第二卡块和第三卡块分别与横杆两端穿插的卡块设置第二1卡槽内、竖杆内侧设置的第三卡槽内,实现V型加强筋的两端对横杆与竖杆之间连接处插接固定。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侧板和面板的高度一致。
[0014]此项中连接杆、侧板和面板的高度一致固定在底框架上形成建筑模壳的主体。
[0015]进一步的,所述底框架的外侧面插接有末端贯穿底插杆的销钉。
[0016]此项中的销钉用于对插接在底框架顶面四角的插槽内的底插杆固定,对连接件固定在底框架上,从而实现通过连接件对面板和侧板固定。
[0017]进一步的,所述顶框架为顶部设有开口的矩形框,所述顶框架内壁顶端设有与连接件、面板和侧板顶端卡持固定的n型挡边。
[0018]顶框架与面板、侧板和连接件的顶部套装,并通过顶框架内壁的n型挡边与面板、侧板和连接件顶端卡装并限定位置,提高对面板、侧板通过连接件组装在底框架上的牢固性。
[001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该拆装便捷的组合式建筑模壳,通过横杆上的卡槽与竖杆两端内侧的卡块卡接形成底框架,并在底框架内部设置带有贯穿横杆两端侧壁卡接卡块上第二卡槽的第二卡块和插接在竖杆内壁第三卡槽的第三卡块的V型加强筋,两个对称设于底框架上的V型加强筋在横杆与竖杆组装的同时与横杆和竖杆插接,且V型加强筋的对称位置抵压的目的在对底框架上的横杆之间的距离抵压涨紧,实现无螺丝、无焊接对底框架的组装固定,并保持底框架组装牢固性;
[0021]2、面板与侧板连接处的垂向插槽分别与连接件呈L型两端的插接边卡接,实现连接件通过顶端设有垂向圆柱边的插接边与面板和侧板连接端的垂向插槽由上而下滑动装配,面板和侧板通过连接件的连接呈矩形框位于底框架上,并保持面板与侧板的固定连接,实现无螺丝、无焊接对面板和侧板的组装;
[0022]3、连接件的底端、面板的底端和侧板的底端分别通过插接件、第四卡块和第五卡块与底框架上的插槽、第四卡槽和第五卡槽卡接,并通过销钉固定,对连接件、面板和侧板
组装的矩形框固定在底框架上,连接件、面板和侧板组装的矩形框顶部卡装的顶框架对连接件、面板和侧板组装的矩形框的顶部固定,实现无螺丝、无焊接的完成建筑模壳,保持建筑模壳组装牢固性、稳定性,可对建筑模壳快速拆装。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件、顶框架、矩形框与底框架拆卸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底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底框架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A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图5拆分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的连接件与面板和侧板连接俯视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的图7拆分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的顶框架剖析示意图。
[0032]图中:1、横杆;2、竖杆;3、底框架;4、V型加强筋;5、面板;6、侧板;7、连接件;8、卡槽;9、卡块;10、第二卡块;11、第二卡槽;12、第三卡槽;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拆装便捷的组合式建筑模壳,包括由两根横杆(1)和两根竖杆(2)拼接的底框架(3)、设于底框架(3)内侧的V型加强筋(4)、设于底框架(3)顶面拼接呈矩形框的两个面板(5)、两个侧板(6)和对面板(5)和侧板(6)连接的四个连接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两端的卡槽(8)与竖杆(2)内侧上下两端的卡块(9)卡接,所述V型加强筋(4)两个顶端的第二卡块(10)卡入横杆(1)内侧并卡装在卡块(9)设置的第二卡槽(11)内,所述V型加强筋(4)与第二卡块(10)相邻的外侧设有卡入竖杆(2)内侧第三卡槽(12)的第三卡块(13);两个所述面板(5)的底端中部设有与底框架(3)顶面前后两侧设置的第四卡槽(15)卡接的第四卡块(14),两个所述侧板(6)的底端中部设有与底框架(3)顶面左右两侧的第五卡槽(17)卡接的第五卡块(16);所述连接件(7)包括外壁呈弧形且截面呈L型的连接杆(18)、设于连接杆(18)底端并与底框架(3)顶面四角的插槽(19)垂向插接的底插杆(25)、设于连接杆(18)两端并分别与侧板(6)和面板(5)连接端的垂向插槽(20)插接的两个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立明朱微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泽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