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72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和设置于绝缘外壳内的至少两个组合端子,所述至少两个组合端子和绝缘外壳是注塑成一体的,每个组合端子由一端子和一连接片铆接而成,连接片与端子的铆接部、端子上靠近铆接部的定位凸环、以及连接片除焊接部外的其它部位均包覆在绝缘外壳的相应部位内。它的每个组合端子均由一端子和一连接片铆接而成,并与绝缘外壳注塑成一体,不会产生接触不良现象。组合端子的连接片与端子的铆接部、端子上靠近铆接部的定位凸环、以及连接片除焊接部外的其它部位均包覆在构成绝缘外壳的塑料中,连接牢固,同时连接片受塑料保护,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大大提高了产品安全性能。其加工成本低,能根据需求灵活变化结构。(*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如图12a、b、c所示,目前的插座连接器一般由绝缘壳体61、用于与插孔插接的端子62、以及用于与内部电路连接的连接片63组成。插座连接器的加工方法为先将绝缘壳体61注塑成形,再将端子62装在该绝缘壳体61上,然后将连接片63铆接在端子62末端而做成。这种插座连接器的连接片63、端子与连接片的铆接部均暴露在塑料外部,易受外界不良环境而产生氧化,影响电气传输性能;易因潮湿空气、水滴、其它导体等触碰到或靠近连接片而产生电弧引起火灾现象;当振动或发生碰撞时,端子与连接片的铆接部容易松动,导致接触不良而产生电弧引起火灾现象等。如图13a、b、c所示,也有一些插座连接器的端子72与连接片73采用一次成型的方法做成,这种插座连接器没有铆接工艺,不会发生端子与连接片接触不良的现象,但是其结构因受功能之限制,无法配合需求灵活变化,且加工成本较高。例如连接外界电源部位要做成圆柱形,而传输电源至电器部位要做成片状,且须与圆柱形成90度之组合端子就很难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灵活变化结构、成本较低的插座连接器,使用该连接器不会产生接触不良现象,不易产生电弧,不易受外界不良环境而产生氧化。本技术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和设置于绝缘外壳内的至少两个组合端子,所述至少两个组合端子和绝缘外壳是注塑成一体的,其中每个组合端子由一端子和一连接片在注塑成形之前铆接而成,连接片与端子的铆接部、端子上靠近铆接部的定位凸环、以及连接片除焊接部外的其它部位均包覆在绝缘外壳的相应部位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插座连接器的每个组合端子均由一端子和一连接片铆接而成,并与绝缘外壳注塑成一体,在振动和碰撞时,连接片与端子的铆接部、以及它们与绝缘外壳的结合部均不会产生接触不良现象。每个组合端子的连接片与端子的铆接部、端子上靠近铆接部的定位凸环、以及连接片除焊接部外的其它部位均包覆在构成绝缘外壳的塑料中,保证了端子、连接片与绝缘外壳的牢固连接,同时连接片受塑料保护,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有效避免了现有插座连接器因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产生电弧引起火灾等缺陷,大大提高了产品安全性能。其组合端子采用连接片与端子分别加工然后铆接在一起的再成形工艺,加工成本低,能根据需求灵活变化结构,可减小插座中相临组合端子之间的间距,使产品体积缩小,易实现自动化生产,从而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前视立体图;图2为其侧视立体图;图3为其剖视图;图4为其另一剖视图;图5为其用于接地线的组合端子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分解图;图7为用于接火线或零线的组合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分解图;图9为本实施例插座连接器注塑成形的加工过程的示意图;图10a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前视立体图;图10b为其侧视立体图;图11a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前视立体图; 图11b为其侧视立体图;图12a、b、c为现有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a、b、c为另一种现有插座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1和设置于绝缘外壳内的三个组合端子2、3和3’,三个组合端子2、3和3’和绝缘外壳1是注塑成一体的,每个组合端子由一端子和一连接片在注塑成形之前铆接而成。图中组合端子2是用于接地线的组合端子,该组合端子2由端子21和连接片24铆接而成,端子21末端设铆柱23和一定位凸环22,连接片24为“L”形连接片,连接片24一端的安装孔套在端子21末端的铆柱23上并铆接固定;图中组合端子3和3’是用于接火线或零线的组合端子,组合端子3和3’各自分别由一个端子31和一个连接片34铆接而成,端子31末端设铆柱33和一定位凸环32,连接片34为“Z”形连接片,连接片34一端的安装孔套在端子31末端的铆柱33上并铆接固定。连接片24、34与端子21、31的铆接部,端子21、31上靠近铆接部的定位凸环22、32,以及连接片24、34除自由端的焊接部25、35外的其它部位均包覆在塑料绝缘外壳1的相应部位内。参照图1,绝缘外壳1的外壁设置安装用定位销4和定位槽5。本插座连接器也可以采用图11所示插座连接器的固定方式,即在外壳两侧设置两凸耳,通过凸耳上的固定孔将插座连接器固定在机箱上或电路板上。绝缘外壳1内的空腔呈梅花形,根据需求也可做成椭圆形、“8”字形、“D”字形或矩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中,端子21、31为圆柱形实心端子。根据需求也可做成四棱柱形端子、或多棱柱形端子。参照图9,本插座连接器的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端子21、31,首先在其末端铆接连接片24、34,形成组合端子2、3、3’;b、打开插座连接器注塑模具,该模具具有上模M1、下模M2和两个动模M3和M4,下模M2上设有端子定位装置D;将所述组合端子2、3、3’插入所述注塑模具的端子定位装置D中定位,合模,注塑模具的上模M1、下模M2和两个动模M3和M4之间围成一型腔;c、通过注塑机向所述注塑模具之型腔中注入融熔的热塑性材料(该热塑性材料可以采用对苯二甲酸乙丁二酸酯、普通的ABS等等热塑性材料),使插入所述端子定位装置的组合端子2、3、3’与热塑性材料形成的绝缘外壳1注塑为一体,冷却,开模,即得插座连接器。在步骤c中,注塑模具型腔中的热塑性材料将位于该型腔内的三个组合端子2、3、3’露于该型腔中的部分包覆,所述组合端子2、3、3’露于型腔中的部分包括连接片24、34与端子21、31的铆接部,端子21、31上靠近铆接部的定位凸环22、32,以及连接片24、34除自由端的焊接部25、35外的其它部位。所述端子定位装置D包括一凸柱D1和从该凸柱D1顶面自上而下设置的三个端子定位盲孔D2。该端子定位装置D的凸柱D1的端面呈梅花形,使得注塑成形后的插座连接器的外壳1的内腔呈梅花形。根据需求,端子定位装置D的凸柱D1可以做成端面呈“8”字形、“D”字形、椭圆形或矩形的凸柱。本插座连接器可自动化生产或手工生产。其自动化生产过程如下将连接片和端子分别放在自动铆接机的对应的振动盘中进行排序,利用机械手抓取端子并定位,同时抓取连接片套在端子末端的铆柱上,然后端子铆接机的冲头自动铆下,将连接片和端子铆接于一起,形成组合端子。将加工好的组合端子插入注塑模具的端子定位装置D的端子定位盲孔D2中,使组合端子不会晃动,当模具的上模M1合下时,上模M1带动动模M3和M4同时向下模M2合拢,形成一密闭型腔,通过注塑机向该密闭形腔注射塑料,形成塑料外壳,同时将组合端子镶嵌于塑料中,上模M1开模,带动滑块动模M3和M4滑开,模具顶出机构顶出成形后的插座连接器。实施例二如图10a、b所示,本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101和设置于绝缘外壳内的三个组合端子102,一个组合端子用于接地线,另外两个组合端子用于接火线和零线,三个组合端子102和绝缘外壳101是注塑成一体的,每个组合端子由一端子和一连接片在注塑成形之前铆接而成。图中105为三个组合端子的连接片的焊接部,连接片与端子的铆接部,端子上靠近铆接部的定位凸环,以及连接片除自由端的焊接部105外的其它部位均包覆在塑料绝缘外壳101的相应部位内。图中106为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绝缘外壳和设置于绝缘外壳内的至少两个组合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组合端子和绝缘外壳是注塑成一体的,其中每个组合端子由一端子和一连接片在注塑成形之前铆接而成,连接片与端子的铆接部、端子上靠近铆接部的定位凸环、以及连接片除焊接部外的其它部位均包覆在绝缘外壳的相应部位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进和
申请(专利权)人:华玮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