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道内建筑模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71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道内建筑模板,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模板主体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外部设置有模板主体,模板主体包括内模板和调节模板和顶压面,支撑组件的四周外侧安装有内模板,内模板的中部连接有调节模板,内模板的内侧还设置有顶压面,支撑组件包括顶压块和悬吊机构,模板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顶压块,顶压块的顶部连接有悬吊机构,通过调节杆结构,可以对调节模板起到多次限位的作用,防止调节模板在内模板的侧端发生脱位等情况,通过顶压块、顶压面和顶压板结构,方便对模板主体外侧的内模板和调节模板实施顶压,当混泥土浇筑在井道与内模板之间时,可以避免内模板和调节模板向内收缩的情况发生。板和调节模板向内收缩的情况发生。板和调节模板向内收缩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道内建筑模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井道内建筑模板。

技术介绍

[0002]电梯井是轿厢式电梯上升或下降的通道,它是整个高层建筑的大动脉,关系到所有住户的出行,一般电梯井是分楼层浇注的。在传统的高层建筑的施工中,电梯井结构的施工常规上采用落地式脚手架进行施工,这种施工方法在装模和拆模的施工过程相当繁杂,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随着楼层的增高,落地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传统的建筑模板在装模和拆模的施工过程较为繁杂,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无法用于现代高层建筑电梯井的浇注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建筑模板在装模和拆模的施工过程较为繁杂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井道内建筑模板。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井道内建筑模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井道内建筑模板,包括模板主体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外部设置有模板主体,所述支撑组件的四周外侧安装有内模板,所述内模板的中部连接有调节模板,所述内模板的内侧还设置有顶压面;
[0007]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顶压块和悬吊机构,模板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顶压块,顶压块的顶部连接有悬吊机构。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人员对现代高层建筑的电梯井进行浇注工作时,首先将多组调节模板从调节口中按压出来,此时内压板刚好卡合连接在限位槽中,同时可以使调节杆向外延伸并挤压两端的钢弹簧,能够将调节模板夹持固定在内模板的侧端,通过悬吊机构将顶压块安插在顶压面内部,方便对模板主体外侧的内模板和调节模板实施顶压,当混泥土浇筑在井道与内模板之间时,可以有效降低内模板和调节模板向内收缩的情况发生。
[0009]当电梯井混泥土浇注完工后,通过顶压块顶部的悬吊机构,可以将支撑组件从模板主体的内部抽出,此时钢弹簧形变产生的反作用力拉动调节杆向内收缩,使内模板之间产生夹持力,调节口在夹持力的作用下可以将楔形板从楔形口部位挤出,这时调节杆可以从第二杆槽的内部滑入第一杆槽中,起到对调节模板多次限位的作用,防止调节模板从内模板侧端脱位,且内模板在没有调节模板阻力的情况下相互收缩,能够与刚浇筑完工的电梯井进行脱离,再次配合内模板上端的多组悬吊机构,方便将模板主体悬吊到更高层进行二次井道浇筑的工作。
[0010]可选的,所述内模板包括调节口和调节杆,模板主体的侧端开设有调节口,调节口的中部连接有多组调节杆。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将调节模板夹持固定在内模板的侧端。
[0012]可选的,所述调节口包括楔形口和限位槽,内模板的中部开设有楔形口,楔形口的侧端还开设有限位槽。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调节模板限位连接在内模板的侧端。
[0014]可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挡块、挡槽和钢弹簧,限位槽的内侧开设有挡槽,挡槽的内部设置有挡块,挡块与挡槽之间还连接有钢弹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弹簧受力形变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拉动调节杆向内收缩,使内模板之间产生夹持力,调节口在夹持力的作用下可以将楔形板从楔形口部位挤出,这时调节杆可以从第二杆槽的内部滑入第一杆槽中。
[0016]可选的,所述调节模板包括外压板和内压板,模板主体的侧端设置有外压板,外压板的背部连接有内压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内模板侧端的调节口进行填充和抽空调整,当井道混泥土浇注完工后,方便将模板主体从电梯井内部拆离和悬吊出来。
[0018]可选的,所述外压板包括楔形板和第一杆槽,调节模板的外侧设置有楔形板,楔形板的侧端开设有第一杆槽。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起到对调节模板多次限位的作用,防止调节模板从内模板侧端脱位。
[0020]可选的,所述内压板包括顶压板和第二杆槽,调节模板的内侧设置有顶压板,顶压板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杆槽,且第二杆槽和第一杆槽与调节杆结构相匹配。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对模板主体外侧的内模板和调节模板实施顶压,当混泥土浇筑在井道与内模板之间时,可以避免内模板和调节模板向内收缩的情况发生。
[0022]可选的,所述悬吊机构包括吊环、连接螺杆和连接螺孔,顶压块的顶部开设有连接螺孔,连接螺孔的内部安装有连接螺杆,连接螺杆的上端还设置有吊环。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模板主体和支撑组件对吊环进行拆装连接和维修更换,还方便将模板主体悬吊到更高层进行二次井道浇筑的工作,还方便将模板主体和支撑组件悬吊到更高层进行二次井道浇筑的工作。
[00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0025]1.当施工人员对现代高层建筑的电梯井进行浇注工作时,首先将多组调节模板从调节口中按压出来,此时内压板刚好卡合连接在限位槽中,同时可以使调节杆向外延伸并挤压两端的钢弹簧,能够将调节模板夹持固定在内模板的侧端,通过悬吊机构将顶压块安插在顶压面内部,方便对模板主体外侧的内模板和调节模板实施顶压;
[0026]2.通过调节杆结构,钢弹簧受力形变产生的反作用力可以拉动调节杆向内收缩,使内模板之间产生夹持力,调节口在夹持力的作用下可以将楔形板从楔形口部位挤出,这时调节杆可以从第二杆槽的内部滑入第一杆槽中,起到对调节模板多次限位的作用,防止调节模板在内模板的侧端发生脱位等情况;
[0027]3.通过顶压块、顶压面和顶压板结构,方便对模板主体外侧的内模板和调节模板实施顶压,当混泥土浇筑在井道与内模板之间时,可以避免内模板和调节模板向内收缩的情况发生,配合连接螺杆和连接螺孔结构,方便模板主体和支撑组件对吊环进行拆装连接和维修更换,还方便将模板主体和支撑组件悬吊到更高层进行二次井道浇筑的工作。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内模板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调节口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调节杆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外压板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内压板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悬吊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1、模板主体;11、内模板;111、调节口;1111、楔形口;1112、限位槽;112、调节杆;1121、挡块;1122、挡槽;1123、钢弹簧;12、调节模板;121、外压板;1211、楔形板;1212、第一杆槽;122、内压板;1221、顶压板;1222、第二杆槽;13、顶压面;2、支撑组件;21、顶压块;22、悬吊机构;221、吊环;222、连接螺杆;223、连接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结合附图1

7对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道内建筑模板,包括模板主体(1)和支撑组件(2),支撑组件(2)的外部设置有模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的四周外侧安装有内模板(11),所述内模板(11)的中部连接有调节模板(12),所述内模板(11)的内侧还设置有顶压面(13);所述支撑组件(2)包括顶压块(21)和悬吊机构(22),模板主体(1)的中部设置有顶压块(21),顶压块(21)的顶部连接有悬吊机构(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道内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11)包括调节口(111)和调节杆(112),模板主体(1)的侧端开设有调节口(111),调节口(111)的中部连接有多组调节杆(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道内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口(111)包括楔形口(1111)和限位槽(1112),内模板(11)的中部开设有楔形口(1111),楔形口(1111)的侧端还开设有限位槽(111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道内建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112)包括挡块(1121)、挡槽(1122)和钢弹簧(1123),限位槽(1112)的内侧开设有挡槽(1122),挡槽(1122)的内部设置有挡块(1121),挡块(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如发余仕德
申请(专利权)人:中盛万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