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64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主要由母连接器与公连接器插接构成,所述母、公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与分别设置于对应壳体内的正、负极电缆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整体外型为圆柱形,所述公连接器的电缆接线端子沿纵轴心方向贯穿壳体设置,所述壳体一端相对于接线端子两侧、对称设有锁止杆,所述锁止杆的前端外侧分别设有反锁结构;所述母连接器的壳体内设有一与公连接器接线端子配合的中空杆轴,杆轴孔内为对应的接线端子,所述壳体为圆环形,壳体上对应锁止杆位置开有卡合孔,与公连接器上的反锁结构配合构成锁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圆柱形,且插接后壳体表面光滑,从而减小了风阻面积,避免随风摇动及挂钩于树枝、电线等上,提高安全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传导的连接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缆相互连接的装置,如太阳能电池模块输出电缆之间的连接。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人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同时促进环境保护,人们逐渐转向使用清洁、可持续、永不枯竭的能源——太阳能。常见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是通过在房顶上安置许多以矩阵形式排列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将日光转换成电能,电池模块由多个太阳能电池串联构成,每个电池模块的背面均设有接线盒,根据需要,盒内可以设置作为旁路整流元件的旁路二极管,该旁路二极管以与电池的平行输出电压相反的方向连接,以便分流电池的反向偏压的电流;由接线盒引出两根正、负极模块连接电缆,每根连接电缆通过电缆连接器与相邻的电池模块串联,以此来扩大输出功率,最外端的两个模块的各一根连接电缆用于实现整个太阳能电池组的电能输出。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469509A公开了一种电缆连接器,该电缆连接器为一对相互配合的扁平形接插式连接器,与正极模块引出的电缆连接的为阳连接器(公插头),另一端为与负极模块引出的阴连接器(母插头),通过将相邻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阴连接器与阳连接器进行连接,就可将各个太阳能电池模块串联起来。所述连接器由壳体及对应的、设于壳体内的电缆接线端子组成,其中阴连接器的壳体具有一中空杆轴,沿纵长方向贯穿壳体,接线端被插入中空杆轴底部的开口处,并通过凹槽与突起的配合与连接器固定,杆轴两相对侧设有接合件,且接合件与杆轴之间构成两个凹槽,两个接合件的前端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卡爪,接合件上开有锁孔;所述阳连接器具有一凹腔,沿纵长方向贯穿壳体,接线端插入凹腔底端,并通过凹槽与突起的配合与连接器固定,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一对对称的锁止结构,每一锁止结构的外侧壁的中部设一倒锁扣,其位置与阴连接器接合件上的锁孔配合;接插时,沿其纵向轴线相互正对,将阴连接器的杆轴插入阳连接器的凹腔前端内,从而使正负连接端子实现电连接。上述连接器,存在如下不足之处①由于外壳为扁平状,安装于室外时,受风阻的平面面积大,易被风吹得摇来摇去,造成的不良后果是一方面会撞击太阳能电池模块,损坏模块上的太阳能电池,另一方面,向外延伸、突出于壳体外壁的卡爪易挂钩于树枝或是电线之类的物体上,影响到接插的牢固性;②因为向外延伸的卡爪有卡锁锁扣结构的作用,在如上述原因经常受到撞击后,必将影响锁扣结构的卡扣、固定作用,从而使连接器内部的接线端电连接受到影响;③同样的,由于卡爪向外延伸且大于外壳直径,在摇晃撞击后易损坏,即而使连接不牢固,易分离、脱落;④连接器中无论是杆轴或是锁止结构,都没有加强筋,在极端环境温度下容易断裂、脆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接插牢固,受风力影响小,特别适合于太阳能电池模块连接使用的电缆连接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连接器,主要由母连接器与公连接器插接构成,所述母、公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与分别设置于对应壳体内的正、负极电缆接线端子,所述连接器整体外型为圆柱形,其中,所述公连接器的电缆接线端子沿纵轴心方向贯穿壳体设置,所述壳体一端相对于接线端子两侧、对称设有锁止杆,所述锁止杆的前端外侧分别设有反锁结构;所述母连接器的壳体内设有一与公连接器接线端子配合的中空杆轴,杆轴孔内为对应的接线端子,所述壳体为圆环形,壳体上对应锁止杆位置开有卡合孔,所述卡合孔与公连接器上的反锁结构配合,构成双重锁扣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公连接器的电缆接线端子横截面为圆角矩形,沿其中心轴方向设有通孔,连接电缆设于通孔内。电缆接线端子采用圆角矩形而不是常规的圆形,如此在插入母连接器时,可避免接线端子在中空杆轴中转动、打滑,保护设置于连接器内的电缆连接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母连接器的壳体与杆轴之间设有加强筋,对应侧设置的加强筋构成导向通道,所述导向通道与公连接器的锁止杆配合;加强筋的设置一来可加强母连接器壳体与杆轴的牢固性,另外可使公连接器的电缆接线端子以准确的位置和角度插入母连接器中,进一步保护正负电缆连接线的电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公连接器的两侧锁止杆内侧底部分别设有一三角形加强筋,增加锁止杆的牢固性。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器壳体两端设有螺纹紧迫固定结构,正、负电缆接线端子通过螺母固定于公、母连接器的壳体内。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技术的外壳形状为圆柱形,被安装于室外时,圆形的表面受风阻的面积小,因此不易随风摇晃,减少甚至避免连接器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碰撞。2.由于本技术的插接锁扣部分位于壳体内,公、母连接器插接后,其外壳为光滑的圆柱形,避免以往插接部挂钩树枝或电线之类的现象,提高安全性。3.正、负电缆接线端子均通过螺纹连接,替代以往的卡合连接,使连接和分离都变得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中公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图2的连接端端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1中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图4的连接端端面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母连接器;、公连接器;、壳体;、电缆接线端子;、锁止杆;、反锁结构;、杆轴;、卡合孔;、通孔;、加强筋;、导向通道;、三角形加强筋;、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至图6所示,一种圆柱形电缆连接器,主要由母连接器1与公连接器2插接构成,所述母、公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3与分别设置于对应壳体3内的正、负极电缆接线端子,其中,所述公连接器2的电缆接线端子4沿纵轴心方向贯穿壳体3设置,其横截面为圆角矩形,沿其中心轴方向设有通孔9,正极连接电缆设于通孔9内,同时,所述公连接器壳体3一端相对于接线端子两侧、对称设有锁止杆5,所述锁止杆5的前端外侧分别设有反锁结构6;所述母连接器1的壳体3内设有一与公连接器接线端子配合的中空杆轴7,杆轴孔内为对应的正极接线端子,所述壳体3为圆环形,壳体3上对应锁止杆5位置开有卡合孔8,所述卡合孔8与公连接器2上的反锁结构6配合,构成双重锁扣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母连接器的壳体3与杆轴7之间设有加强筋10,对应侧设置的加强筋10构成导向通道11,所述导向通道11与公连接器2的锁止杆5配合;所述公连接器2的两侧锁止杆5内侧底部分别设有一三角形加强筋12;所述连接器壳体两端设有螺纹紧迫固定结构,正、负电缆接线端子通过螺母13固定于公、母连接器的壳体3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缆连接器,主要由母连接器与公连接器插接构成,所述母、公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与分别设置于对应壳体内的正、负极电缆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整体外型为圆柱形,其中,所述公连接器的电缆接线端子沿纵轴心方向贯穿壳体设置,所述壳体一端相对于接线端子两侧、对称设有锁止杆,所述锁止杆的前端外侧分别设有反锁结构;所述母连接器的壳体内设有一与公连接器接线端子配合的中空杆轴,杆轴孔内为对应的接线端子,所述壳体为圆环形,壳体上对应锁止杆位置开有卡合孔,所述卡合孔与公连接器上的反锁结构配合,构成双重锁扣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连接器的电缆接线端子横截面为圆角矩形,沿其中心轴方向设有通孔,连接电缆设于通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连接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连接器,主要由母连接器[1]与公连接器[2]插接构成,所述母、公连接器主要包括壳体[3]与分别设置于对应壳体[3]内的正、负极电缆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整体外型为圆柱形,其中,所述公连接器[2]的电缆接线端子[4]沿纵轴心方向贯穿壳体[3]设置,所述壳体[3]一端相对于接线端子两侧、对称设有锁止杆[5],所述锁止杆[5]的前端外侧分别设有反锁结构[6];所述母连接器[1]的壳体[3]内设有一与公连接器接线端子配合的中空杆轴[7],杆轴孔内为对应的接线端子,所述壳体[3]为圆环形,壳体[3]上对应锁止杆[5]位置开有卡合孔[8],所述卡合孔[8]与公连接器[2]上的反锁结构[6]配合,构成双重锁扣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正刚王新林侯艳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快可光伏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