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动物科学用实验动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818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物科学用实验动物培养装置,包括培养箱本体(10),培养箱本体(10)内固定设置支撑过滤板(20),培养箱本体(10)内壁且位于支撑过滤板(20)下侧设置电机腔(11)与齿轮腔(12),电机腔(11)内设置驱动电机(30),驱动电机(30)输出端套接驱动齿轮(33)、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31)、第一螺纹杆(31)上套接清洁板(32);清洁板(32)上侧且位于支撑过滤板(20)下侧设置清洁滚轮(47),清洁滚轮(47)通过转动电机(45)控制其转动,通过滑块、螺纹杆、从动齿轮及中间齿轮(120)与驱动齿轮(33)的传动控制其滑动。该装置能对动物排泄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清理,避免培养箱内的细菌滋生,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物科学用实验动物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动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物科学用实验动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实验用动物泛指用于科学实验的各种动物,包括经过人们长期家养驯化,按科学要求定向培育的动物,实验动物是人工培养,其是用于科学研究、生物遗传工程、教学、医学、生产、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其还包括有生命的或死亡的家畜家禽与野生动物;针对于实验动物的培养,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培养箱进行培养。
[0003]然而,现有的培养箱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现有的培养箱通常为密闭空间(仅设置气孔),所培养的动物产生的排泄物难以清洁、造成培养箱内的细菌滋生、影响培养环境以及培养动物的身体健康,导致实验动物培养失败;人工清理排泄物需要频繁开闭培养箱、容易对培养箱内的温度与湿度造成影响、影响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影响试验结果;同时人工清洁效率低、浪费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物科学用实验动物培养装置,该培养装置能够对培养箱内的动物排泄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清理,从而避免培养箱内的细菌滋生;同时,该培养装置无需人工频繁开闭培养箱即可实现排泄物的清洁,确保培养箱内的温度与湿度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动物科学用实验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本体,所述培养箱本体内设置一支撑过滤板,所述支撑过滤板四侧分别嵌入所述培养箱本体内壁且与培养箱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过滤板上均匀分布若干菱形通孔,从而便于排泄物的掉落、同时对实验动物形成有效支撑;所述培养箱本体内壁一侧且位于支撑过滤板下侧设置一齿轮腔,所述齿轮腔远离所述培养箱本体内部的一侧设置一电机腔,所述电机腔内固定设置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贯穿所述齿轮腔且位于所述培养箱本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与所述培养箱本体另一侧内壁(即远离齿轮腔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外壁螺纹连接一清洁板且所述清洁板前后两侧与所述培养箱本体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清洁板下侧可拆卸连接一第一清洁刮条,所述第一清洁刮条与所述培养箱本体内侧底部接触;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位于所述齿轮腔部分的外壁固定套接一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若干中间齿轮传动连接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关于所述驱动齿轮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位于所述驱动齿轮斜上方(即第二从动齿轮也位于驱动齿轮斜上方);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分别固定套接在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一端的外壁,所述培养箱本体前、后侧分别对应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设置滑动槽且两条所述滑动槽内分别滑动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所述第一滑块且其远
离齿轮腔的一端与对应滑动槽远离齿轮腔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贯穿所述第二滑块且其远离齿轮腔的一端与对应滑动槽远离齿轮腔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与第一滑块、第三螺纹杆与第二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内固定设置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输出端贯穿第一滑块与培养箱本体内壁且固定连接一转轴,所述转轴远离所述转动电机的一端贯穿培养箱本体另一侧内壁且与第二滑块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培养箱本体内部的外壁固定套接一清洁滚筒,所述清洁滚筒上均匀设置清洁刷毛且清洁滚筒上端位于所述支撑过滤板下侧。
[0007]作进一步优化,所述清洁滚筒位于所述清洁板正上方且所述清洁板上侧对应所述清洁滚筒设置第二清洁刮条,用于挂掉清洁滚筒上的排泄物。
[000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与第三螺纹杆的直径相等、旋向相同、螺距一致。
[0009]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培养箱本体底部设置支撑脚,用于支撑整个培养装置。
[00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培养箱本体靠近齿轮腔一侧的底面设置一竖直排泄口、所述培养箱本体远离齿轮腔的一侧侧面设置一向培养箱本体外侧倾斜的倾斜排泄口,所述竖直排泄口与所述倾斜排泄口处均设置一排泄物收集装置。
[0011]优选的,为了减小竖直排泄口与倾斜排泄口的设置面积,从而节省排泄物收集装置的使用面积,增加空间,所述培养箱本体底部设置为两边向中间倾斜的漏斗结构,从而保证排泄物向中间汇集,实现在培养箱本体底面中部收集排泄物;所述第一清洁刮条的形状与所述培养箱本体底面的形状相对应。
[0012]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通过分别通过滚珠轴承与密封轴承与电机腔端部(即靠近培养箱本体内侧一端端部)、齿轮腔端部(即靠近培养箱本体内侧一端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第三螺纹杆分别通过滚珠轴承与所述培养箱本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通过滚珠轴承与所述第二滑块转动连接。
[0013]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培养箱本体一侧且位于所述支撑过滤板上侧设置一喷淋管,用于改变培养箱本体内的湿度、及对实验动物进行冲洗清理,及对培养箱本体内的顽固排泄物进行润湿、便于清洗顽固排泄物。
[0014]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培养箱本体位于所述齿轮腔一侧侧壁上端均匀设置若干微孔,用于透气、避免实验动物因缺氧死亡。
[0015]优选的,所述微孔位于所述培养箱本体外壁的一侧设置过滤层、用于过滤外界空气中的细菌或其他杂质。
[0016]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培养箱本体远离所述齿轮腔一侧的侧壁设置活动箱门。
[0017]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培养箱本体内壁上侧设置一混合灯带,所述混合灯带可由紫外光、照明灯以及取暖灯组成,从而对培养箱本体内部环境进行调节。
[001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培养箱本体内壁上侧设置一喂食组件,所述喂食组件由漏斗、喂食管与存放板组成,所述喂食管与所述培养箱本体顶壁滑动连接且喂食管位于培养箱本体外壁的一端连通漏斗、位于培养箱本体内部的一端连通存放板。
[0019]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20]本申请通过转动电机、转轴、清洁滚筒、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二螺纹杆与第三螺纹杆的配合,实现了对支撑过滤板的有效清洁,避免支撑过滤板上残留大量的排泄物造成
细菌滋生,同时也通过机械清理避免人工频繁开闭培养箱而造成的培养箱内部环境的改变,保证实验动物培养过程的顺利、同时也确保实验结果的精确性。通过驱动电机、第一螺纹杆与清洁板的配合,既实现了对清洁滚筒的清洁、又实现将培养箱本体底部的排泄物推出培养箱本体,实现排泄物集中收集的目的,避免培养箱本体内堆积大量排泄物而造成的气味改变或细菌大量滋生,从而避免实验动物非正常死亡,影响实验结果;并且,集中收集实验动物的排泄物有利于利用排泄物进行如排泄物分析、排泄物培养微生物的实验,便于后续研究。
[0021]本申请培养装置能够有效保证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保证培养箱内部的清洁度、避免外界环境对实验动物结果的影响,从而避免多余因素影响实验结果,保证实验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物科学用实验动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养箱本体(10),所述培养箱本体(10)内设置一支撑过滤板(20),所述支撑过滤板(20)四侧分别嵌入所述培养箱本体(10)内壁且与培养箱本体(1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过滤板(20)上均匀分布若干菱形通孔;所述培养箱本体(10)内壁一侧且位于支撑过滤板(20)下侧设置一齿轮腔(12),所述齿轮腔(12)远离所述培养箱本体(10)内部的一侧设置一电机腔(11),所述电机腔(11)内固定设置一驱动电机(30),所述驱动电机(30)输出端贯穿所述齿轮腔(12)且位于所述培养箱本体(10)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螺纹杆(31),所述第一螺纹杆(31)远离所述驱动电机(30)的一端与所述培养箱本体(10)另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31)外壁螺纹连接一清洁板(32)且所述清洁板(32)前后两侧与所述培养箱本体(10)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清洁板(32)下侧可拆卸连接一第一清洁刮条(321),所述第一清洁刮条(321)与所述培养箱本体(10)内侧底部接触;所述驱动电机(30)输出端位于所述齿轮腔(12)部分的外壁固定套接一驱动齿轮(33),所述驱动齿轮(33)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若干中间齿轮(120)传动连接第一从动齿轮(410)与第二从动齿轮(420),所述第一从动齿轮(410)与第二从动齿轮(420)关于所述驱动齿轮(33)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410)位于所述驱动齿轮(33)斜上方;所述第一从动齿轮(410)与第二从动齿轮(420)分别固定套接在第二螺纹杆(41)、第三螺纹杆(42)一端的外壁,所述培养箱本体(10)前、后侧分别对应第二螺纹杆(41)、第三螺纹杆(42)设置滑动槽(13)且两条所述滑动槽(13)内分别滑动连接第一滑块(43)与第二滑块(44),所述第二螺纹杆(41)贯穿所述第一滑块(43)且其远离齿轮腔(12)的一端与对应滑动槽(13)远离齿轮腔(12)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42)贯穿所述第二滑块(44)且其远离齿轮腔(12)的一端与对应滑动槽(13)远离齿轮腔(12)一侧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螺纹杆(41)与第一滑块(43)、第三螺纹杆(42)与第二滑块(4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43)内固定设置转动电机(45),所述转动电机(45)输出端贯穿第一滑块(43)与培养箱本体(10)内壁且固定连接一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慧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