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周旋专利>正文

排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151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排线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壳体、多数的讯号端子、及多数的接地端子;该绝缘壳体的两侧各设有一排成间隔排列的第一槽,中间设有一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该第二槽与数个第一槽相通,该绝缘壳体的底面设有二排插孔与该各第一槽连通;该各讯号端子是装设于每一第一槽,该讯号端子一端设有连接排线的一讯号线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设有弹性凸出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由该插孔插入的另一连接器的端子相连接;该各接地端子是设有相连接的定位部装设于该第二槽,该各接地端子的一端设有夹持排线的一接地线的第一连接部,其特征在于: 该至少一接地端子的另一端设有呈弹性的第二连接部延伸至第一槽并与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接触,上述另一连接器的端子插入该插孔与该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及该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弹性导接。(*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排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ZL99255662.7号公开的一种排线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壳体、多个讯号端子及多个接地端子;各接地端子设有相连接的定位部装设于绝缘壳体中间的第二槽中,接地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以夹持排线之一接地线,为组装方便不易受损,至少一个接地端子的另一端设有呈弹性舌片状的第二连接部延伸至绝缘壳体两侧的第一槽中,通过绝缘壳体的两排插孔与插入的另一连接器的端子连接,再间接导通各第一槽中的讯号端子。该案的构造虽具有组装容易及藉由外接连接器作为连接介质形成接地的优点,然而亦有如下的缺失1、接地端子与讯号端子在未插接连接器时是尚未接触形成接地,如此产品在尚未插接连接器时即无法作接地测试,故在接地测试上显然较为不便。2、虽然藉由外接连接器的端子弹性接触接地端子与讯号端子形成接地,然而若接触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与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的间隔控制不当时,亦会有接触不良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线连接器,可确保接地效果,且组装方便及易于作接地测试,并且在使用上是先接地后导接讯号端子,从而达到保护电器更加安全的效果。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排线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壳体、多数的讯号端子、及多数的接地端子;该绝缘壳体的两侧各设有一排成间隔排列的第一槽,中间设有一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该第二槽与数个第一槽相通,该绝缘壳体的底面设有二排插孔与该各第一槽连通;该各讯号端子是装设于每一第一槽,该讯号端子一端设有连接排线的一讯号线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设有弹性凸出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由该插孔插入的另一连接器的端子相连接;该各接地端子是设有相连接的定位部装设于该第二槽,该各接地端子的一端设有夹持排线的一接地线的第一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接地端子的另一端设有呈弹性的第二连接部延伸至第一槽并与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接触,上述另一连接器的端子插入该插孔与该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及该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弹性导接。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及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皆呈凸弧状,两者接触点的前方形成呈喇叭状的导入口。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较该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更接近该插孔,使得当该另一连接器的端子由插孔插入时先接触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再接触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色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并参考图式当可更加明白。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组合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讯号端子的侧面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讯号端子的正面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接地端子的侧面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正面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图8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2,本技术的排线连接器一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绝缘壳体2、多数的讯号端子3、及多数的接地端子4,其中该绝缘壳体2的两侧各设有一排成间隔排列的第一槽21,两排第一槽21中间设有一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22,其中第二槽22与数个第一槽21间设有通道24相通,底面设有二排插孔23与该各第一槽21连通。请配合参阅图3、4,该各讯号端子3装设于每一个第一槽21内,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31,第一连接部31设有两弹臂形成一夹口311,藉以夹持连接排线的一讯号线(未图示),中段为较宽的定位部32,与该第一槽21卡定定位,另一端设有呈弹性凸弧状的第二连接部33,藉以与另一连接器的端子由该插孔23插入时连接。请配合参阅图5、6,该各接地端子4是设有相连接的定位部41,定位部41装设于该第二槽22,其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42,第一连接部42是设有两弹臂形成一夹口421,藉以夹持排线之一接地线(未图示),另外,该至少一接地端子4的另一端设有呈弹性舌片且呈凸弧状的第二连接部43且延伸至第一槽21,并与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33接触,该两第二连接部33、43接点之前方呈一喇叭状的导入口45。当上述另一连接器5的端子51(参见图7)由插孔23插入时由导入口45顶入时可顶开该两第二连接部33、43,且与该两第二连接部33、43弹性导接。本实施例接地端子4的第二连接部43较讯号端子3的第二连接部33为接近该插孔23,使得当连接器5的端子51由插孔23插入时先接触接地端子4的第二连接部43,再接触讯号端子3的第二连接部33。藉由以上构造,请参阅图7,当该连接器5的端子51由插孔23插入时会先弹性接触接地端子4的第二连接部43,请参阅图8,接着再弹性接触讯号端子3的第二连接部33,如此即达到接地端子4与讯号端子3导通的目的,而且在使用上是外接的连接器5先与接地端子4导接,再与讯号端子3导接,可提供更为良好的电器保护。由以上说明可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接地端子4的第二连接部43与讯号端子3的第二连接部33皆呈弹性凸弧状,故组装于绝缘壳体内易于控制弹性接触,组装上亦容易组装。2、接地端子4的第二连接部43与讯号端子3的第二连接部33在尚未外接连接器5时即呈弹性接触,如此在作接地测试时较为方便(可直接测试,不需如母案般需再外接连接器后方可测试)。3、接地端子4的第二连接部43与讯号端子3的第二连接部33在尚未外接连接器5时即呈弹性接触,如此当外接的连接器5插入后,必然与该两第二连接部43、33弹性接触,确保接地效果。4、藉由外接的连接器5插入时先与接地端子4的第二连接部43接触再与讯号端子3导接,如此在先接地后再连通讯号,可提供更为良好的电器保护。权利要求1.一种排线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壳体、多数的讯号端子、及多数的接地端子;该绝缘壳体的两侧各设有一排成间隔排列的第一槽,中间设有一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槽,该第二槽与数个第一槽相通,该绝缘壳体的底面设有二排插孔与该各第一槽连通;该各讯号端子是装设于每一第一槽,该讯号端子一端设有连接排线的一讯号线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设有弹性凸出的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由该插孔插入的另一连接器的端子相连接;该各接地端子是设有相连接的定位部装设于该第二槽,该各接地端子的一端设有夹持排线的一接地线的第一连接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接地端子的另一端设有呈弹性的第二连接部延伸至第一槽并与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接触,上述另一连接器的端子插入该插孔与该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及该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弹性导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及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皆呈凸弧状,两者接触点的前方形成呈喇叭状的导入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地端子的第二连接部较该讯号端子的第二连接部更接近该插孔。专利摘要一种排线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壳体、多数讯号端子及多数接地端子;该绝缘壳体的两侧各设有一排成间隔排列的第一槽,中间设有第二槽,底面设有二排插孔与该各第一槽连通;该各讯号端子是装设于第一槽,该讯号端子一端设有连接讯号线的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该第二连接部与另一连接器的端子相连接;该各接地端子是装设于该第二槽,该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周旋
申请(专利权)人:蔡周旋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