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作篮的安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814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作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工作篮的安全保护装置,解决了目前吊篮没有超载提示,以及出入口转动开合方式安全性较低的问题,其包括吊篮本体,所述吊篮本体内部下端连接有支撑弹性件,支撑弹性件上端连接有托板,托板两侧均连接有动触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吊篮本体侧端能够横向开合,方便人员出入和锁紧,相比于现有转动开合出入口,这种横向开合锁紧方式,能够避免侧端受碰撞时转动打开,更加安全;托板在上拉绳和下拉绳,以及第一上绳轮、第二上绳轮、第一下绳轮和第二下绳轮的作用下,配合支撑弹性件,使其垂直缓慢下降,当动触片与定触片接触时,则警报器被接通发出警报,提示超重,从而达到超载警报的目的。从而达到超载警报的目的。从而达到超载警报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作篮的安全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工作篮
,具体为一种工作篮的安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高空作业时,作业人员一般是位于工作吊篮内升空至作业位置进行作业,现有的工作吊篮结构简单,当吊篮超载后,没有有效的超载提示,使得作业安全性较差,另外,现有吊篮出入口一般是转动开合方式易受到碰撞打开,降低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工作篮的安全保护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吊篮没有超载提示,以及出入口转动开合方式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作篮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吊篮本体,所述吊篮本体内部下端连接有支撑弹性件,支撑弹性件上端连接有托板,托板两侧均连接有动触片,吊篮本体内壁两侧下部均连接有定触片,吊篮本体下部一侧安装有警报器,警报器与动触片和定触片电性连接,托板一端上部连接有上拉绳,吊篮本体内壁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上绳轮,吊篮本体远离第一上绳轮一侧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绳轮,上拉绳绕过第一上绳轮和第二上绳轮与托板连接,上拉绳下方相对于托板一端连接有下拉绳,第一上绳轮下方相对于吊篮本体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下绳轮,第二上绳轮上方相对于吊篮本体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下绳轮,下拉绳绕过第一下绳轮和第二下绳轮与托板连接,吊篮本体下部两侧内壁均安装有电机,电机输出端连接有丝杆,丝杆一端与吊篮本体转动连接,丝杆外端两侧靠近吊篮本体内壁两侧分别连接有固定挡杆和活动挡杆,固定挡杆与活动挡杆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连接,丝杆外端相对于固定挡杆和活动挡杆之间连接有中间挡杆,中间挡杆一端贯穿连接有活动槽,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连接有定位销,定位销位于活动槽内滑动连接,固定挡杆、中间挡杆和活动挡杆上部之间转动连接有加强杆。
[0005]优选的,所述动触片和定触片位于同一垂直线。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数量均为两组,两组第一连杆和两组第二连杆之间构成菱形。
[0007]优选的,所述吊篮本体一端与活动挡杆之间安装有锁具。
[0008]优选的,所述托板上端面均匀开设有增大摩擦的防滑纹。
[0009]优选的,所述上拉绳和下拉绳两端与托板连接端均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外端连接有挡块。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使得活动挡杆和中间挡杆配合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联动下逐渐收缩或伸展开,同时,加强杆同步伸缩,使得吊篮本体侧端能够横向开合,方便人员出入和锁紧,相比于现有转动开合出入口,这种横向开合锁紧方式,能够
避免侧端受碰撞时转动打开,更加安全;
[0012](2)、该新型通过动触片、定触片、警报器、上拉绳、第一上绳轮、第二上绳轮、下拉绳、第一下绳轮和第二下绳轮的设置,当吊篮本体超出承重范围,托板向下运动,托板在上拉绳和下拉绳,以及第一上绳轮、第二上绳轮、第一下绳轮和第二下绳轮的作用下,配合支撑弹性件,使其垂直缓慢下降,当动触片与定触片接触时,则警报器被接通发出警报,提示超重,从而达到超载警报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4]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丝杆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托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吊篮本体;2、支撑弹性件;3、托板;4、动触片;5、定触片;6、警报器;7、上拉绳;8、第一上绳轮;9、第二上绳轮;10、下拉绳;11、第一下绳轮;12、第二下绳轮;13、电机;14、丝杆;15、固定挡杆;16、活动挡杆;17、第一连杆;18、第二连杆;19、中间挡杆;20、活动槽;21、定位销;22、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吊篮本体1,吊篮本体1内部下端连接有支撑弹性件2,支撑弹性件2上端连接有托板3,托板3两侧均连接有动触片4,吊篮本体1内壁两侧下部均连接有定触片5,吊篮本体1下部一侧安装有警报器6,警报器6与动触片4和定触片5电性连接,托板3一端上部连接有上拉绳7,吊篮本体1内壁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上绳轮8,吊篮本体1远离第一上绳轮8一侧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绳轮9,上拉绳7绕过第一上绳轮8和第二上绳轮9与托板3连接,上拉绳7下方相对于托板3一端连接有下拉绳10,第一上绳轮8下方相对于吊篮本体1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下绳轮11,第二上绳轮9上方相对于吊篮本体1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下绳轮12,下拉绳10绕过第一下绳轮11和第二下绳轮12与托板3连接,吊篮本体1下部两侧内壁均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输出端连接有丝杆14,丝杆14一端与吊篮本体1转动连接,丝杆14外端两侧靠近吊篮本体1内壁两侧分别连接有固定挡杆15和活动挡杆16,固定挡杆15与活动挡杆16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一端转动连接,丝杆14外端相对于固定挡杆15和活动挡杆16之间连接有中间挡杆19,中间挡杆19一端贯穿连接有活动槽20,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一端连接有定位销21,定位销21位于活动槽20内滑动连接,固定挡杆15、中间挡杆19和活动挡杆16上部之间转动连接有加强杆22。
[0021]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动触片4和定触片5位于同一垂直线,便于托板3在承受重量产范围后下降时,动触片4与定触片5接触引发警报器6响起。
[0022]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第一连杆17和第二连杆18数量均为两组,两组第一连杆17和两组第二连杆18之间构成菱形,方便在人员出入吊篮本体1时活动挡杆16与中间挡杆19收缩。
[0023]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吊篮本体1一端与活动挡杆16之间安装有锁具,便于在人员进入吊篮本体1后锁紧。
[0024]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托板3上端面均匀开设有增大摩擦的防滑纹。
[0025]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上拉绳7和下拉绳10两端与托板3连接端均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外端连接有挡块,方便将上拉绳7和下拉绳10连接。
[0026]工作原理:在使用时,人员进入吊篮本体1内的托板3上,通过电机13驱动丝杆14转动,使得活动挡杆16和中间挡杆19逐渐向固定挡杆15一侧运动,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作篮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吊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篮本体(1)内部下端连接有支撑弹性件(2),支撑弹性件(2)上端连接有托板(3),托板(3)两侧均连接有动触片(4),吊篮本体(1)内壁两侧下部均连接有定触片(5),吊篮本体(1)下部一侧安装有警报器(6),警报器(6)与动触片(4)和定触片(5)电性连接,托板(3)一端上部连接有上拉绳(7),吊篮本体(1)内壁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上绳轮(8),吊篮本体(1)远离第一上绳轮(8)一侧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上绳轮(9),上拉绳(7)绕过第一上绳轮(8)和第二上绳轮(9)与托板(3)连接,上拉绳(7)下方相对于托板(3)一端连接有下拉绳(10),第一上绳轮(8)下方相对于吊篮本体(1)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下绳轮(11),第二上绳轮(9)上方相对于吊篮本体(1)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下绳轮(12),下拉绳(10)绕过第一下绳轮(11)和第二下绳轮(12)与托板(3)连接,吊篮本体(1)下部两侧内壁均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输出端连接有丝杆(14),丝杆(14)一端与吊篮本体(1)转动连接,丝杆(14)外端两侧靠近吊篮本体(1)内壁两侧分别连接有固定挡杆(15)和活动挡杆(16),固定挡杆(15)与活动挡杆(16)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宝龙林旭曲志龙王军勃姜明山张钦梅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索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