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810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24
本申请涉及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涉及给排水系统的领域,其包括生活用水管、废水排放管,还包括废水箱、处理箱和净水箱,废水箱内设置有过滤网,废水箱侧壁设置有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进水口连通废水排放管,第一出水口连通处理箱,处理箱内设置有污水净化装置,处理箱与净水箱连通,净水箱位于生活用水管上方,处理箱与净水箱之间连通有回水管,净水箱通过设置送水管连通生活用水管。通过设置废水箱、处理箱和净水箱,废水排放至废水箱内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废水进入处理箱净化后得到净水输送至净水箱内,净水箱通过送水管与生活用水管连通,本申请具有对废水进行回收处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给排水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给水排水系统是为人们的生活、生产、市政和消防提供用水和废水排除设施的总称,一般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
[0003]但是对于废水,大多建筑都是直接排放至污水处理厂,水资源并未得到很好地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更好的利用水资源,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用水管、废水排放管,还包括废水箱、处理箱和净水箱,所述废水箱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网面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抵接于废水箱的内壁,所述过滤网将废水箱内空间分隔成杂物腔和废水腔,所述废水箱侧壁设置有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废水排放管,所述进水口设置于杂物腔的腔壁,所述第一出水口连通处理箱,所述第一出水口设置于废水腔的腔壁,所述处理箱内设置有污水净化装置,所述废水箱连通处理箱的管道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处理箱与净水箱连通,所述净水箱位于生活用水管上方,所述处理箱与所述净水箱之间连通有回水管,回水管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和抽水泵,所述净水箱通过设置送水管连通生活用水管。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废水箱、处理箱和净水箱,废水排放至废水箱内,废水箱通过设置过滤网对废水进行过滤处理,过滤后废水进入处理箱内经过经污水净化装置净化后得到净水,通过抽水泵将净水输送至净水箱内,净水箱通过送水管与生活用水管连通,进而对废水进行回收处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设置第一、第二单向阀,进而使得废水只能单向流通,避免废水对净水造成污染。
[0008]可选的,所述杂物腔上方的废水箱箱体设置有盖板,所述进水口靠近盖板,所述杂物腔内滑动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板面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过滤板将杂物腔分成上下两个空间,所述过滤板的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板,过滤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过滤板向上滑动过程中能够驱使废水腔中杂物向上运动,当过滤板滑动至盖板处时,打开盖板可对过滤板上杂物进行清理,进而有利于清理废水箱内的杂物减少杂物堵塞杂物腔。
[0010]可选的,所述杂物腔靠近盖板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废水箱外壁设置有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能正反转,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卷筒,所述卷筒上缠绕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过滤板的四角。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轴、卷筒和链条,电机驱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驱使卷筒转动进而对链条进行缠绕或松开,进而带动过滤板向上或向下运动,通过电机
驱使过滤板自动于杂物腔内上下滑动,有利于减少人工劳动量。
[0012]可选的,所述过滤板的四角设置有卡圈,所述链条包括固定连接于铁链端部的卡扣,所述卡扣卡接于卡圈,所述卡扣可于卡圈上拆卸。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链条上的卡扣,链条通过卡扣卡接于卡圈固定于过滤板上,进而当过滤板发生损坏时,可通过将卡扣于卡圈上拆卸后对过滤板进行更换。
[0014]可选的,所述过滤板朝向所述过滤网的侧壁设置有刷子,所述刷子滑动接触过滤网网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刷子,刷子与过滤网网面滑动接触,进而当过滤板向上滑动时,刷子能够对过滤网进行清理,进而减少杂物堵塞过滤网。
[0016]可选的,所述废水箱还设置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用于连通污水处理厂,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设置有控制阀,所述废水箱侧壁设置有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控制控制阀的启闭。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出水口连通污水处理厂,当废水腔内废水来不及进行净化处理时,第二出口可将废水排放至污水处理厂,通过设置液位开关和阀门,进而能够对废水箱内的废水水位进行监控,当水位过高时,能够及时进行废水排放,减少废水箱容纳过多废水导致废水回流的情况。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出水口和所述第二出水口处均设置有过滤盘,所述过滤盘的滤孔小于过滤网的滤孔。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于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出设置过滤盘,过滤盘的滤孔小于过滤网的滤孔,进而能够对过滤网过滤后的废水进行二次过滤,进一步减少废水中杂物的数量。
[0020]可选的,所述送水管内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的外侧壁沿送水管的周向贴合于送水管的内壁。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于送水管内设置螺旋叶片,进而当净水箱内的进水向生活管道输送时,净水通过螺旋叶片的引导减少对送水管壁造成冲击,进而避免净水输送过程中造成过大噪音。
[00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通过设置废水箱、处理箱和净水箱,建筑产生的废水经过废水箱的过滤和储存后进入处理箱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得到的净水输送至净水箱储存,净水箱与生活管道连通,进而对废水进行了回收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0024]2.通过设置滑动连接的过滤板,过滤板向上滑动过程中,能够将杂物腔内的杂质进行过滤,进而避免杂物腔内杂质堆积过多造成堵塞;
[0025]3.通过于送水管内设置螺旋叶片,螺旋叶片对净水输送进行导流,减少净水输送过程中冲击管壁造成过大噪音。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的剖视图。
[00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废水箱的爆炸图。
[0028]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9]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1、生活用水管;2、废水排放管;3、用水区;4、废水箱;41、进水口;42、杂物腔;43、废水腔;44、清理口;45、盖板;46、第一出水口;461、第一排水管;4611、第一单向阀;47、第二出水口;471、第二排水管;4711、控制阀;48、液位开关;49、过滤盘;5、过滤网;6、过滤板;61、卡圈;62、刷子;63、转轴;631、卷筒;632、链条;6321、卡扣;64、电机;7、处理箱;71、污水净化装置;72、回水管;721、第二单向阀;722、抽水泵;8、净水箱;81、送水管;811、螺旋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参照图1,建筑用给排水系统包括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生活用水管1、用水区3、废水排放管2、废水箱4、处理箱7和净水箱8。
[0033]参照图1,生活用水管1连通用水区3并对其进行供水,用水区3连通废水排放管2进行废水排放,废水箱4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41,废水排放管2通过进水口41连通废水箱4。
[0034]参照图1和图2,废水箱4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用水管(1)、废水排放管(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水箱(4)、处理箱(7)和净水箱(8),所述废水箱(4)内设置有过滤网(5),所述过滤网(5)网面沿竖直方向设置并抵接于废水箱(4)的内壁,所述过滤网(5)将废水箱(4)内空间分隔成杂物腔(42)和废水腔(43),所述废水箱(4)侧壁设置有进水口(41)和第一出水口(46),所述进水口(41)连通废水排放管(2),所述进水口(41)设置于杂物腔(42)的腔壁,所述第一出水口(46)连通处理箱(7),所述第一出水口(46)设置于废水腔(43)的腔壁,所述处理箱(7)内设置有污水净化装置(71),所述废水箱(4)连通处理箱(7)的管道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4611),所述处理箱(7)与净水箱(8)连通,所述净水箱(8)位于生活用水管(1)上方,所述处理箱(7)与所述净水箱(8)之间连通有回水管(72),回水管(72)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721)和抽水泵(722),所述净水箱(8)通过设置送水管(81)连通生活用水管(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腔(42)上方的废水箱(4)箱体设置有盖板(45),所述进水口(41)靠近盖板(45),所述杂物腔(42)内滑动连接有过滤板(6),所述过滤板(6)板面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过滤板(6)将杂物腔(42)分成上下两个空间,所述过滤板(6)的滑动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给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腔(42)靠近盖板(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法玛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