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格伦格朗专利>正文

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8081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2:24
当使用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安装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时,可以在不倾斜球轴承的情况下优先确定带有角接触的圆形球轴承中的间隙,从而使角接触球轴承内部的间隙在各点保持均匀。持均匀。持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是申请号为:PCT/TH2019/000066,国际申请日为:2019年12月1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的PCT国际申请的中国国家阶段申请,并要求申请号为:1803003016,申请日为:2018年12月26日,专利技术名称为: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的泰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0003]本技术涉及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具体涉及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有关的零件技术。

技术介绍

[0004]图4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用于安装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方法。通过以适当的力击打确定内部间隙大小。但是,由于无法控制击打力和击打方向,因此难以确定球轴承内的间隙。这导致滚珠轴承在水平面上发生倾斜,并且内部间隙无法在各点保持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确定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内部的间隙大小。在安装所述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时,必须控制内部间隙大小,以满足制造商0.005mm距离规范要求。通常,通过以适当的力击打确定内部间隙大小。但是,由于无法控制击打力和击打方向,因此难以确定间隙。这导致滚珠轴承在水平面上发生倾斜,并且内部间隙无法在各点保持均匀。因此专利技术了所述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
[0006]本技术的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的外表面圈1与位于端部的小于球轴承的光滑凸肩5螺接,因此,当通过螺纹22拧紧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时,所述凸肩5 会穿过所述螺纹22并击打球轴承的外圈表面23。内表面6上下侧设有内螺纹3,用于旋转带有内六角帽的六角螺钉,以便在获得所需位置后进行紧固。内表面6倾斜,以便使用工具上下拧紧带内六角帽的六角螺钉。前表面4光滑,并在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2,用于内外拧紧所述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后表面7光滑,防止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倾斜。
附图说明
[0007]图1显示了本技术中所述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
[0008]图2显示了本技术中所述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
[0009]图3显示了本技术中所述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的组装。
[0010]图4显示了常用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安装。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在图1

3中,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是带有螺纹外表面1的圆圈。螺纹一端
设有光滑凸肩5,光滑凸肩小于球轴承使得当通过螺纹22拧紧所述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时,凸肩5会穿过所述螺纹22并击打球轴承的外圈表面23。内表面6在上下两侧具有内螺纹3,用于旋转带有内六角帽的六角螺钉,以便在获得所需位置后进行紧固,并且内表面还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内螺纹3。内表面6倾斜,以便使用工具上下拧紧带内六角帽的六角螺钉。前表面4光滑,并在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2,用于内外拧紧所述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所述前表面设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凹槽2。后表面7光滑,防止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倾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其特征在于,具有螺纹外表面(1),螺纹一端设有光滑凸肩(5),所述光滑凸肩小于球轴承以使得当通过螺纹(22)拧紧所述背对背角接触球轴承的内隔圈时,所述凸肩(5)会穿过所述螺纹(22)击打球轴承的外圈表面(23);内表面(6)上下侧设有内螺纹(3),用于旋转带有内六角帽的六角螺钉,以便在获得所需位置后进行紧固;内表面(6)倾斜,以便使用工具上下拧紧带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格伦格朗
申请(专利权)人:格伦格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