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节药剂用量的聚酰亚胺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
,尤其涉及可调节药剂用量的聚酰亚胺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聚酰亚胺生产过程中将会产生高浓度有机污水,这种有机污水不能排放,需要进行水处理,现有的对于有机污水通常会先通过加药处理。
[0003]如申请号为CN202023263556.X的专利,一种污水处理药剂加药装置,加药时使得污水和污水处理药剂的混合增加接触面积,再完全注入到污水中可以使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明显提高整个罐体内水处理药剂和污水的混合程度和反应效率,避免污水和污水处理药剂混合不充分造成的浪费,但是申请人发现当罐体比较大时,直接加入一定量的药剂和一定量的污水混合,再进行搅拌容易出现反应不充分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可调节药剂用量的聚酰亚胺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以致力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全部问题或者之一。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药剂用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药剂用量的聚酰亚胺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一侧连通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内设置有叶轮(5),所述叶轮(5)共轴设置有贯穿所述进水管(2)的第一转动轴(4),所述第一转动轴(4)上共轴设置有位于所述进水管(2)外侧的第一半齿轮(6)和第二半齿轮(7),所述第一半齿轮(6)和所述第二半齿轮(7)点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动轴(4)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罐体(1)连接的第二转动轴(14),所述第二转动轴(14)上共轴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3)和第一齿轮(15),在第一斜齿轮(13)与第一半齿轮(6)啮合连接时,第一斜齿轮(13)与第二半齿轮(7)不啮合连接,在第一斜齿轮(13)与第二半齿轮(7)啮合连接时,第一斜齿轮(13)与第一半齿轮(6)不啮合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5)一侧啮合传动连接有与所述罐体(1)外侧壁滑动连接的第一齿条(16),所述第一齿条(16)下方设置有与所述罐体(1)外侧壁连接的气筒(18),所述气筒(18)内滑动设置有活塞(19),所述活塞(19)上端通过移动杆(17)与所述第一齿条(16)连接,所述气筒(18)上端连通有药箱和出药管(21),所述出药管(21)与所述罐体(1)连通,所述气筒(18)下端连通有进气管(30)和出气管(31),所述出气管(31)连通有位于所述罐体(1)内侧壁上的输气管(32),所述罐体(1)上部设置有与所述进气管(30)连通的排气管,所述罐体(1)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36),所述罐体(1)内设有搅拌轴(38),所述第一电机(36)的输出端与搅拌轴(38)的上端连接,所述搅拌轴(38)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搅拌棒(3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药剂用量的聚酰亚胺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14)一侧设置有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进水管(2)外侧的凸轮(8),且凸轮(8)与所述第一转动轴(4)共轴设置,所述凸轮(8)外侧壁上设置有环形滑槽(9),所述环形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10),所述滑动块(10)下端设置有滑杆(11),所述罐体(1)外侧壁设置有第一连接架(12),所述第一连接架(12)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杆(11)滑动连接的滑孔,所述第一连接架(12)轴连接有第一摆动杆(24)和第二摆动杆(25),所述第一摆动杆(24)中心位置通过第一活动轴(26)与所述第一连接架(12)连接,所述第二摆动杆(25)中心位置通过第二活动轴(27)与所述第一连接架(12)连接,所述气筒(18)上开设有进药口和出药口,所述药箱通过进药管(20)与所述进药口连通,所述出药口与所述出药管(21)连通,所述进药口内和所述出药口内分别设置有进药塞(22)和出药塞(23),所述进药管(20)上设置有与所述进药塞(22)滑动连接的进药滑口,所述出药管(21)上设置有与所述出药塞(23)滑动连接的出药滑口,所述进药塞(22)和所述出药塞(23)分别与所述第一摆动杆(24)的左端和右端铰接设置,所述出药塞(23)与所述第二摆动杆(25)左端铰接设置,所述第二摆动杆(25)右端与所述滑杆(11)铰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药剂用量的聚酰亚胺生产废水处理装置,所述第一摆动杆(2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另一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全胜,王淑梅,刘洪涛,崔北文,段卫东,刘小平,杜俊霞,吴疆,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彩客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