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靠背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772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靠背骨架,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安全带固定支架、安全带约束槽和至少一个调节部件,上支架与下支架之间可转动连接,安全带固定支架设置在下支架上,安全带约束槽和调节部件分别设置在上支架上,调节部件能够驱动上支架相对于下支架转动。本申请将安全带内置于座椅靠背内,使座椅更加美观和整齐;通过将调节部件设置在上支架上,可以使得座椅靠背内部形成较为宽裕的空间设置安全带固定座,一方面可以避免安全带固定支架设置在座椅底座内占用座椅底座空间,有效利用座椅靠背内的空间;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安全带约束槽的长度,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安全带约束槽对安全带的磨损,延长安全带的使用寿命。全带的使用寿命。全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靠背骨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座椅靠背骨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饰的必要配置,也是车主感知车辆是否舒服的最直接体现,影响座椅舒服性的主要因素还是座椅的人机工程设计,人机工程也是主要研究的是人、车、环境直接的关系,通过提升座椅更多的调节方向,以及更大的调节范围,来实现用户可以自己调节到自认为最舒服的姿态,通过可见的功能提升,能够给用户更直接的感官刺激,营造出一种更具有科技感的乘坐体验。
[0003]传统的座椅肩部调节方式是将调节部件设置在座椅靠背的中间位置,这就导致其没有足够的空间去设置如安全带固定座等其他部件,比如一般是将安全带固定支架设置在座椅底座内。由于座椅背部一般与座椅底座之间是分离的,所以这就导致安全带在设置时需要从座椅背部外侧延伸至座椅前,导致座椅不够美观。虽然市场上也有些厂商将安全带约束槽内置在了座椅靠背内部,但约束槽的长度较长,需要基本与整个靠背的长度一致,这一方面会增加制造成本,另一方面还会增大对安全带的磨损,进而影响安全带的安全性能。<br/>[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支架(11)、下支架(12)、安全带固定支架(14)、安全带约束槽(15)和至少一个调节部件(16),所述上支架(11)与所述下支架(12)之间可转动连接,所述安全带固定支架(14)设置在所述下支架(12)上,所述安全带约束槽(15)和所述调节部件(16)分别设置在所述上支架(11)上,所述调节部件(16)能够驱动所述上支架(11)相对于所述下支架(12)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1)包括连接板(111)和两个上边板(112),两个所述上边板(112)沿所述上支架(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板(11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上边板(112)连接,所述下支架(12)包括支撑杆(121)和两个下侧板(122),所述下侧板(122)与所述上边板(112)一一对应,所述下侧板(122)与对应的上边板(112)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1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下侧板(12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侧板(122)包括下边板(1221)和密封立板(1223),所述下边板(1221)与所述上边板(112)可转动连接,所述密封立板(1223)与所述下边板(1221)连接,所述支撑杆(1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边板(1221)和/或所述密封立板(122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16)包括驱动装置(161)和驱动杆(162),所述驱动装置(161)设置在所述连接板(111)上,所述驱动杆(162)的长度方向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建飞顾永新俞金福陆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嘉友吉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