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牵引式电动运载助力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7714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牵引式电动运载助力车,包括相互配合的穿戴式腰带(1)和车体,车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锁扣装置(2)、车头连接装置(3)、车颈连接装置(4)、角度调节装置(5)、车身连接件(6)和底盘行走装置(7);车头连接装置(3)包括车头连接座(31)和车头柔性体(32),车颈连接装置(4)包括车颈连接座(41)和车颈连接件(42),底盘行走装置(7)包括安装座(71)、车身底盘(72)、摆臂(73)、车轮(74)和减震器(75)。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单兵运载的能力,降低单兵负重,提高行军效率,使用时能有效减缓崎岖路面对车体以及人体的冲击影响,提高使用舒适度,便于折叠收纳,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牵引式电动运载助力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部队后勤、应急救援、森林消防
,尤其是一种牵引式电动运载助力车。

技术介绍

[0002]在单兵行军过程中,经常需要负载一定量的装备和补给,为了提高单兵负重能力,目前,出现了很多单兵运载外骨骼和全地形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可以帮助单兵减轻行军运载压力,提高单兵行动的运载能力。但是,由于这些智能设备造价高昂,且有时需要班组配合执行,负载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实战的需求。
[0003]此外,现有的运载助力车在使用时无法进行有效的减震,在恶劣地形条件下,可能会造成运载物资的颠簸与破损,同时也增加了单兵使用的不适感,限制了单兵运动能力,而当助力车不使用时,高度仍然维持在使用高度,占地面积较大,无法进行很好的收纳,这对于行军中需要隐藏或节约空间时并不友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单兵运载装备成本高、负载能力弱、减震效果差和无法有效收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牵引式电动运载助力车,既可以保证单兵运载的能力,降低单兵负重,提高行军效率,同时还可以在使用时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牵引式电动运载助力车,包括相互配合的穿戴式腰带(1)和车体,其特征在于:车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锁扣装置(2)、车头连接装置(3)、车颈连接装置(4)、角度调节装置(5)、车身连接件(6)和底盘行走装置(7);车头连接装置(3)包括车头连接座(31)和车头柔性体(32),车头连接座(31)的一端通过锁扣装置(2)与穿戴式腰带(1)相连、另一端与车头柔性体(32)相连,车头柔性体(32)再与车颈连接装置(4)相连;车颈连接装置(4)包括车颈连接座(41)和车颈连接件(42),车颈连接座(41)的一端与车头柔性体(32)的下端相连、另一端与车颈连接件(42)相连,车颈连接件(42)再与角度调节装置(5)相连;角度调节装置(5)的一侧连有解锁手柄(51);角度调节装置(5)通过车身连接件(6)与底盘行走装置(7)相连,底盘行走装置(7)包括安装座(71)、车身底盘(72)、摆臂(73)、车轮(74)和减震器(75),安装座(71)固定在车身连接件(6)的下端,车身底盘(72)连接在安装座(71)上,安装座(71)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摆臂(73),每个摆臂(73)的外侧均与车轮(74)相连,且摆臂(73)的下端与车身底盘(72)之间连有减震器(7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式电动运载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5)包括转动耳(52),转动耳(52)与一个转动壳体(53)相连,转动壳体(53)为多边形盒体结构,转动壳体(53)的一侧通过销轴(54)与转动耳(52)铰接、另一侧的外部设有解锁手柄(51),解锁手柄(51)与解锁转轴(55)固定相连,解锁转轴(55)垂直穿过转动壳体(53)向内与角度调节锁定器(56)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牵引式电动运载助力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山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