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具有电可控光学特性的可分段式切换的功能元件的复合玻璃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具有电可控光学特性的可分段式切换的功能元件的复合玻璃板、用于制造所述复合玻璃板的方法以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0002]常规机动车拥有机械遮阳板以对驾驶员或其他乘客进行防目眩。所述机械遮阳板可折叠地装配在车辆顶盖处,并且在需要时可以被向下摆动,以便防止或至少减弱例如由低落的太阳引起的驾驶员或副驾驶员目眩。
[0003]也已知以下挡风玻璃板,其中遮阳板以具有电可调光学特性、尤其是具有电可调透射或散射行为的功能元件的形式集成到所述挡风玻璃板中。从而驾驶员可以控制挡风玻璃板本身相对于太阳辐射的透射行为,常规机械遮阳板变得是可放弃的。由此,可以减轻车辆的重量并且在顶盖区域中获得空间。此外,遮阳板的电调节与机械遮阳板的手动向下弯折相比对于驾驶员来说更舒服。
[0004]电可调遮阳板此外也应用于机动车的玻璃顶盖中。尤其是在大面积全景玻璃板的情况下,存在可变地控制玻璃板的透射的需求。根据太阳高度,在此存在仅掩蔽玻璃板的部分区域或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具有可分段式切换的电可控功能元件的复合玻璃板,所述复合玻璃板至少包括第一玻璃板(1)、第二玻璃板(2)和功能元件(5),所述第一玻璃板和第二玻璃板经由中间层(3)相互连接,所述功能元件衬入所述中间层(3)中,其中
‑
所述功能元件(5)平面相叠地以该顺序至少包括第一载体薄膜(14)、第一平面电极(12)、活性层(11)、第二平面电极(13)和第二载体薄膜(15),
‑
所述第一平面电极(12)借助于至少一个分离线(16)分成多个分段(17),
‑
一组第一汇流导体(18)与所述第一平面电极(12)导电地接触,
‑
至少一个第二汇流导体(19)与所述第二平面电极(13)导电地接触,并且其中在至少一个分离线(16)的区域中,在所述第一平面电极(12)中引入至少一个凹处(20),所述凹处包围所述第一平面电极(12)的部分面并且将所述第一平面电极(12)的位于所述凹处(20)之内的部分面与所述第一平面电极(12)的位于所述凹处(20)之外的面区域电隔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玻璃板,其中至少一个凹处(20)以穿孔的形式或作为部分的凹处来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玻璃板,其中至少一个凹处(20)和第二汇流导体(19)之间的距离为0.2 mm至20.0 mm,优选地为0.2 mm至10.0 mm,特别优选地为0.5 mm至5.0 m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玻璃板,其中在至少一个分离线(16)的区域中引入至少一个凹处(20),所述分离线位于来自该组第一汇流导体(18)中的两个相邻的汇流导体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玻璃板,其中至少一个凹处(20)的直径为0.5 mm至5.0 mm,优选地为0.8 mm至3.0 mm,特别优选地为1.0 mm至2.5 mm。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玻璃板,其中所述凹处(20)借助于激光钻孔至少被引入到所述第一载体薄膜(14)和所述第一平面电极(12)中。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玻璃板,其中所述功能元件(5)是PDLC功能元件。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玻璃板,其中所述第一汇流导体(18)和所述第二汇流导体(19)包括导电结构、优选地包含银的导电结构,并且具有5μm至40μm的厚度。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玻璃板...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