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颅内介入模拟装置、系统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717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内介入模拟装置、系统及方法,包括模型机构、介入机构、驱动机构和检测机构;模型机构包括血管模型本体,血管模型本体具有适于介质流通的模型管腔;介入机构的介入端适于通过血管模型本体的介入接口接入模型管腔内;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介入机构连接,用于驱动介入端介入或撤离模型管腔;检测机构包括若干与驱动件连接的检测件,适于检测驱动机构的驱动力。通过检测机构检测驱动机构的驱动力来测试介入机构在模型机构中的介入效果,使测试的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准确。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颅内介入模拟装置、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颅内介入模拟装置、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社会老龄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的疾病之一,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而脑血管狭窄是其最主要的病因。
[0003]脑血管狭窄的介入治疗已经成为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并且具有很好的预后效果。介入手术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适应症范围广、再狭窄率低和可重复施行的优势。由于颅内血管迂曲复杂,当颅内介入器械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复杂病变时,不能顺利通过病变或者发生弯曲扭结,会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对患者血管造成损伤,因此颅内介入手术对器械产品是否具有良好的追踪、推送及扭转等性能需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测试。
[0004]现有模拟实验通常使用动物进行模拟实验,由于动物血管与人体血管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模拟测试的结果不够客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使用动物模拟实验结果不客观的缺陷。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颅内介入模拟装置,包括:模型机构、介入机构、驱动机构和检测机构;
[0007]模型机构包括血管模型本体,所述血管模型本体具有适于介质流通的模型管腔;
[0008]介入机构的介入端适于通过所述血管模型本体的介入接口接入所述模型管腔内;
[0009]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介入机构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介入端介入或撤离所述模型管腔;
[0010]检测机构包括若干检测件,所述检测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适于检测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力。
[0011]可选地,上述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若干滚轮件,所有所述滚轮件围合为适于所述介入机构放置的驱动空腔,所述滚轮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滚轮件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介入机构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模型机构方向运动;所述检测件适于检测所述滚轮与所述介入机构之间的摩擦力。
[0012]可选地,上述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所述模型机构还包括连通件,所述连通件与所述血管模型本体连通,所述介入接口设置在所述连通件远离所述血管模型本体一侧。
[0013]可选地,上述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所述模型机构还包括循环组件;其包括输送连通管和循环件;
[0014]所述输送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血管模型本体的两端;
[0015]循环件设置在所述输送连通管上,适于驱动所述血管模型本体内介质流通。
[0016]可选地,上述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所述血管本体模型为椎动脉血管模型和/或颈内动脉血管模型和/或基底动脉血管模型和/或大脑前动脉血管模型和/或大脑中动脉血管模型和/或大脑后动脉血管模型。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颅内介入模拟系统,包括:上述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
[0018]可选地,上述的颅内介入模拟系统,还包括:
[0019]主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和检测件通信连接,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器的运动;
[0020]显示器,与所述主控制器通信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颅内介入模拟方法,包括:
[0022]建立通道:将模型机构、介入机构、驱动机构以及检测机构相连接;
[0023]设定驱动:设置驱动件驱动介入端介入模型管腔的驱动速度和传输距离;
[0024]检测:检测件检测驱动机构的介入驱动力。
[0025]可选地,上述的颅内介入模拟方法,在所述设定驱动步骤后还包括:
[0026]回撤:所述驱动件驱动介入机构朝向撤离模型管腔方向运动;
[0027]所述检测步骤还包括:所述检测件检测所述回撤步骤中的所述驱动机构的回撤驱动力。
[0028]可选地,上述的颅内介入模拟方法,在所述检测步骤后,还包括下述步骤:
[0029]观测,观测所述介入机构与所述模型管腔的贴合度。
[0030]可选地,上述的颅内介入模拟方法,采用上述的颅内介入模拟系统。
[003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32]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包括模型机构、介入机构、驱动机构和检测机构;模型机构包括血管模型本体,血管模型本体具有适于介质流通的模型管腔;介入机构的介入端适于通过血管模型本体的介入接口接入模型管腔内;驱动机构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介入机构连接,用于驱动介入端介入或撤离模型管腔;检测机构包括若干与驱动件连接的检测件,适于检测驱动机构的驱动力。
[0033]此结构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模型机构和介入机构构建颅内介入手术的手术模型,驱动机构适于对介入机构进入或抽出血管模型本体动作进行驱动,通过检测件的设置,实现对于检测驱动机构的驱动力的监测,进而对不同品类的介入机构在模型机构中的介入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更加客观、准确的结果。
[0034]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驱动机构还包括若干滚轮件,所有滚轮件围合为适于介入机构放置的驱动空腔,滚轮件与驱动件连接,滚轮件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介入机构朝向靠近或远离模型机构方向运动;所述检测件适于检测所述滚轮与所述介入机构之间的摩擦力。
[0035]此结构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通过滚轮件来驱动介入机构运动,使介入机构的运动更加稳定,检测件可直接检测滚轮与接入机构之间的摩擦驱动力,便于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0036]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模型机构还包括与血管模型本体连通的连通件,在连通件远离血管模型本体一侧设置有介入接口。此结构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连通件的设置,便于介入机构介入模型管腔中,增加了动作的便捷性。
[0037]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还包括由输送连通管和循环件组成的循环组件,输送连通管的两端分别连通血管模型本体的两端,循环件设置在输送连通管上,适于驱动血管模型本体内介质流通。此结构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使颅内介入模拟装置更加真实的模拟颅内血管。
[0038]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血管本体模型为椎动脉血管模型和/或颈内动脉血管模型和/或基底动脉血管模型和/或大脑前动脉血管模型和/或大脑中动脉血管模型和/或大脑后动脉血管模型。此结构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增加了颅内介入模拟装置的使用范围,可模拟多种不同的血管类型。
[0039]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颅内介入模拟系统,包括颅内介入模拟装置、主控制器和显示器,主控制器与驱动件和检测件通信连接,主控制器控制驱动器的运动,显示器,与主控制器通信连接。通过主控制器控制驱动器运动,并将检测件检测到的驱动力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使检测的结果更加直观。
附图说明
[00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颅内介入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机构(1),包括血管模型本体(11),所述血管模型本体(11)具有适于介质流通的模型管腔;介入机构(2),所述介入机构(2)的介入端适于通过所述血管模型本体(11)的介入接口接入所述模型管腔内;驱动机构(3),包括驱动件(31),所述驱动件(31)与所述介入机构(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介入端介入或撤离所述模型管腔;检测机构(4),包括若干检测件,所述检测件与所述驱动件(31)连接,适于检测所述驱动机构(3)的驱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还包括若干滚轮件,所有所述滚轮件围合为适于所述介入机构(2)放置的驱动空腔,所述滚轮件与所述驱动件(31)连接;所述滚轮件在所述驱动件(31)的驱动下,带动所述介入机构(2)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模型机构(1)方向运动;所述检测件适于检测所述滚轮与所述介入机构之间的摩擦力。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机构(1)还包括连通件(12),所述连通件(12)与所述血管模型本体(11)连通,所述介入接口设置在所述连通件(12)远离所述血管模型本体(11)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颅内介入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机构(1)还包括循环组件;其包括:输送连通管(51),所述输送连通管(51)的两端分别连通血管模型本体(11)的两端;循环件(52),设置在所述输送连通管(51)上,适于驱动所述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坤妤曹娜娜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