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易涝城市路段建设的海绵化市政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建设
,具体为一种用于易涝城市路段建设的海绵化市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0003]对一些位于易涝山体旁的车行道来说,当强降雨使得山体发生泥石流时,往往会使得砂石沿着山体对车行道进行冲击,从而使得车行道损坏,严重的会造成车行道上车内人员的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易涝城市路段建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易涝城市路段建设的海绵化市政系统,包括车行道(1)和易涝山体(2),易涝山体(2)的数量为两个,车行道(1)位于两个易涝山体(2)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道(1)的顶部两侧均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立柱(5),立柱(5)的顶部固定固定连接有防护板(3),车行道(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路肩(10),路肩(10)的顶部等距离固定安装有加强筋(9),加强筋(9)的顶部与防护板(3)固定连接,防护板(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侧板(6),防护板(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侧块(7),侧块(7)和侧板(6)均与易涝山体(2)固定连接,防护板(3)和易涝山体(2)之间安装有雨水导流机构(4),雨水导流机构(4)的下方安装有砂石收集机构(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易涝城市路段建设的海绵化市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导流机构(4)包括与防护板(3)固定连接的固定板(401),固定板(401)位于防护板(3)和易涝山体(2)之间,固定板(401)的一侧等距离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簧(402),第一减震弹簧(40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403),挡板(403)位于固定板(401)和易涝山体(2)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易涝城市路段建设的海绵化市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0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4014),两个滑槽(4014)的内部均固定连接有竖杆(4017),两个竖杆(4017)的外侧均活动连接有滑块(4011),滑块(4011)与滑槽(4014)活动卡接,两个滑块(401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弹簧(4016),两个第二减震弹簧(4016)分别与两个竖杆(4017)活动套接,两个滑块(401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09),连接杆(40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块(408),顶块(408)的底部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定位杆(40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易涝城市路段建设的海绵化市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408)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柱(4010),两个第一连接柱(4010)分别与两个定位杆(407)的顶端转动连接,固定板(401)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两个定位孔(4015),位于一侧的两个定位孔(4015)均位于滑槽(4014)的两侧,且定位杆(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姣君,贺伟涛,尹小琴,尹小香,胡晓轶,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