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晕车装置及防晕车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晕车
,具体涉及一种防晕车装置及防晕车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人体大脑主要依靠内耳的前庭、视觉和躯体触觉感受系统来感受和控制平衡。人体的内耳中有前庭末稍感受器,主要由三个半规管和球囊、椭圆囊构成,球囊和椭圆囊统称耳石器,主要用于感受人体各种位置、速度等。当人体大脑的运动指令和感觉反馈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冲突导致晕车。一个人在乘车时他眼睛看到车内都是相对静止的,视觉系统就向大脑传递静止的信息,但是他的前庭系统却感受到汽车行驶状态的改变,比如加油提速、刹车减速等会向大脑传递运动的信息,这样大脑就收到了冲突的信号,会产生晕车症状,造成恶心、难受、脸色苍白、上腹不适等问题,并出现眩晕、精神不佳、呕吐等等。目前预防或缓解晕车的主要方法有:
[0003]1、睡觉:乘车过程乘客选择睡眠,这样车虽然在运动但是人的眼睛和听觉都不再接收信息,进而降低晕车的感觉。这种方法对乘客限制性太强,很多情况下不适用。2、按摩穴位:通过按摩穴位例如按压内关穴、足三里穴和谷穴,三穴相配合,防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晕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车运动状态感知子系统(1),设置在汽车驾驶位并用于监测汽车的当前行驶状态并生成行驶状态信号;驾驶员肢体运动感知子系统(2),设置在汽车本体上并用于检测驾驶员的肢体运动状态并生成肢体运动信号;控制系统(3),与汽车运动状态感知子系统(1)和驾驶员肢体运动感知子系统(2)电连接,并用于接收和处理所述行驶状态信号和所述肢体运动信号以生成控制信号;乘客运动感知反馈子系统(4),与控制系统(3)电连接,乘客运动感知反馈子系统(4)能够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向乘客提供对应的感知反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汽车运动状态感知子系统(1)包括压力传感器(11),设置在汽车的油门踏板表面和刹车踏板表面,压力传感器(11)能够检测驾驶员的踩踏力度并生成相应的压力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汽车运动状态感知子系统(1)包括转动传感器(12),设置在汽车的方向盘转轴处,转动传感器(12)能够检测方向盘的转动角度并生成角度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汽车运动状态感知子系统(1)包括车速传感器(13),设置在汽车的车体内,车速速度传感器(13)能够检测车体的速度并生成速度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装置,其特征在于,驾驶员肢体运动感知子系统(2)包括上肢运动感知组件(21),能拆卸地设置在驾驶员的手腕处,上肢运动感知组件(21)能够检测驾驶员的手臂运动并生成手臂运动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装置,其特征在于,驾驶员肢体运动感知子系统(2)包括下肢运动感知组件(22),能拆卸地设置在驾驶员的右脚腕处,下肢运动感知组件(22)能够检测驾驶员的腿部运动并生成腿部运动信号传送至控制系统(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乘客运动感知反馈子系统(4)包括背部触觉反馈组件(41),设置在乘客处的座椅靠背处,背部触觉反馈组件(41)能够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向乘客的背部提供背部按压触觉反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乘客运动感知反馈子系统(4)包括足底触觉反馈组件(42),设置在乘客处的踏板上,足底触觉反馈组件(42)能够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向乘客的足底提供滚动触觉反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晕车装置,其特征在于,乘客运动感知反馈子系统(4)包括上肢触觉反馈组件(43),设置在乘客处的安全带上,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全,赵伟霞,李立君,高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