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黑龙江大学专利>正文

通过免疫共沉淀建立植原体与微管蛋白互作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6768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免疫共沉淀建立植原体与微管蛋白互作的方法。所述目标蛋白为微管蛋白,所述植原体为小麦蓝矮植原体,所述介体为异沙叶蝉;所述方法包括:介体目标蛋白基因全长克隆,免疫共沉淀验证植原体免疫膜蛋白与介体目标蛋白的互作,植原体免疫膜蛋白与介体目标蛋白在Sf9昆虫细胞共定位,酵母双杂交复验,明确植原体与微管蛋白互作。本发明专利技术探明了小麦蓝矮植原体与异沙叶蝉微管蛋白产生互作作用,该方法避免了验证植原体与介体目标蛋白的互作作用时出现假阳性的情况,并对植原体与介体目标蛋白发生互作的位置进行了定位。与介体目标蛋白发生互作的位置进行了定位。与介体目标蛋白发生互作的位置进行了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免疫共沉淀建立植原体与微管蛋白互作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病理
,具体涉及通过免疫共沉淀建立植原体与微管蛋白互作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植原体是一种依赖介体昆虫传播,专性寄生于植物韧皮部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无细胞壁,隶属软壁菌门柔膜菌纲(Class Mollicutes,phylum Tenericutes)。通常发现一种新的植原体病害时,传播介体的鉴定主要针对患病植物附近发现的昆虫种类进行,常用方法是使用粘性诱捕、网扫等将其捕获,重点选取带有刺吸式口器的昆虫进行检测,确定其体内是否含有植原体。早期通过电镜观察昆虫介体中的植原体,后期随PCR技术发展,通过提取昆虫DNA确定带毒昆虫。
[0003]小麦蓝矮病(Wheatblue dwarf disease,WBD)是我国小麦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研究认为该病害主要发生在间作套种、麦草覆盖的旱塬地区和小麦灌溉区。小麦蓝矮病的广泛发生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是继黄矮病后又一个重要小麦病害,引起小麦矮缩、丛枝、不育等症状。近些年禾秆还田面积扩大,为传播介体繁衍生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通过免疫共沉淀建立植原体与微管蛋白互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蛋白为微管蛋白,所述植原体为小麦蓝矮植原体,所述介体为异沙叶蝉;所述方法包括:介体目标蛋白基因全长克隆,免疫共沉淀验证植原体免疫膜蛋白与介体目标蛋白的互作,植原体免疫膜蛋白与介体目标蛋白在Sf9昆虫细胞共定位,酵母双杂交复验,明确植原体与微管蛋白互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将小麦蓝矮植原体免疫膜蛋白基因构建到pCDNA3.1载体上带Flag标签,将异沙叶蝉微管蛋白基因构建到pCDNA3.1载体上带His标签,通过对阳性克隆子筛选获得构建成功的质粒,将二者构建的质粒共转染HEK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通陆文静吴云锋周建朝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