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垃圾清理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中垃圾清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水下垃圾清理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们对海洋的开发、使用,海洋生态环境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沿岸、港口等一些海洋区域,经常在海面上看到漂浮的垃圾,人们需要对这些垃圾进行打捞。而有些海洋垃圾则沉入到水下或海底,漂浮在水面上的船只或清理设备难以对海底垃圾进行打捞,需要使用到能潜入到水下或海底的设备进行清理。
[0003]现有水下机器人的动力系统多采用螺旋桨、机械腿或者轮子作为动力装置。海底生长有大量如海草等水生植物,水下机器人在移动时,特别是位于机身两侧的动力系统,容易被水草等缠绕物缠绕,若被缠绕,无法自行清除缠绕物,动力系统将会失去动力无法运行,极大增加水下机器人的回收难度和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下垃圾清理机器人,能够高效处理缠绕物,清除故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垃圾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垃圾清理机器人包括:机身(100),所述机身(100)设有用于收集垃圾的收集装置(200);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分别安装所述机身(100)左右两侧的侧部动力板(310),各所述侧部动力板(310)能够相对所述机身(100)进行上下摆动;以及故障清理装置(400),所述故障清理装置(400)安装在所述机身(100)上,所述故障清理装置(400)包括至少一个切割组件,所述切割组件和所述侧部动力板(310)中的至少一者能够进行左右横向移动以切除所述侧部动力板(310)上的缠绕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垃圾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切割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侧部动力板(310)上下两侧且可调整相互间距的上切割组件(410)和下切割组件(4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垃圾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切割组件(410)包括横向驱动组(430)、升降驱动组(440)和旋转刀组(450);所述横向驱动组(430)带动所述旋转刀组(450)相对所述机身(100)进行左右横向移动,所述升降驱动组(440)带动所述旋转刀组(450)相对所述下切割组件(420)进行升降,一个所述侧部动力板(310)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旋转刀组(450)以对所述侧部动力板(310)的上表面缠绕物进行纵向切割;所述下切割组件(420)包括固定在所述机身(100)上的横向刀板(4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垃圾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组(440)包括第三电机(441)、旋转架(442)和提升架主体(443),所述第三电机(441)固定在所述机身(100)上,所述旋转架(442)与所述提升架主体(443)转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441)通过齿轮组驱动所述旋转架(442)转动,以带动所述提升架主体(443)相对所述机身(100)进行升降;所述横向驱动组(430)包括切割滑动架(431)、滑道(432)和第四电机(433),所述切割滑动架(431)通过横向滑道(432)滑动连接在所述旋转架(442)主体上,所述第四电机(433)固定在所述提升架主体(443)上,所述第四电机(433)与所述横向滑道(432)之间为啮合传动,以驱动所述切割滑动架(431)相对所述提升架主体(443)横向移动,所述切割滑动架(431)左右两侧各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旋转刀组(4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垃圾清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部动力板(310)通过动力板滑动组件(500)安装在所述机身(100)上,所述动力板滑动组件(500)包括导块、动力板滑动架(510)和第一电机(520),所述导块设置在所述机身(100)上,所述动力板滑动架(510)上设有第一滑槽(511),所述动力板滑动架(510)通过所述第一滑槽(511)和所述导块横向滑动安装在所述机身(100)上,所述第一电机(520)与所述动力板滑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李亮,李扬,邱声,蒋志达,林锦锋,麦昱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盈峰智能环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