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树祥专利>正文

旋转式防触安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620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式防触防脱安全插座,包括基座、旋转顶盖、旋转芯、弹性挤压装置和触点,基座为空腔结构,其上表面设有与旋转顶盖相配的开口,旋转顶盖可在开口内转动,旋转芯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内,并与旋转顶盖同轴固定,旋转顶盖上设有插孔,该插孔沿轴线向内延伸在旋转芯的外表面上形成与插针相配的凹槽,触点在弹性挤压装置的作用下与旋转芯外表面保持靠压状态。未插入插针旋转芯被弹性挤压装置压紧,处于锁定、未接通状态,整个插孔处于无电状态,避免了电极直接暴露在插孔中,保证了安全,当插入插头旋转一定角度后,在弹力的作用下触点与凹槽内的插针相压紧,旋转芯处于接通状态,实现良性接触,可防止插针虚接、松脱。(*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插座,尤其是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旋转式安全电源插座。
技术介绍
现有电源插座为了防止人们、尤其是小孩等误将导电体插入插座孔中,而引起触电事故,通常采用在插孔处设置封盖的方式,来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由于这种带有封盖的插座在插头插入的过程中,插头插针首先要将封盖拨开,然后才能插入,而封盖往往比较紧,使用者需用较大的力才能将插头插入,因而给消费者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另外,现有电源插座插孔中的导电片依靠其弹性靠压在插座插针上而实现接触导电,在长时间导电的情况下,导电片容易因发热而失去弹性,从而引起导电片与插头插针之间接触不良,并由此加剧导电片的发热,最终造成插座的破坏,甚至引起火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未插插头时触点脱开、插孔内无电,工作状态触点接通,具有防误触电及开关功能的安全插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旋转式防触安全插座包括基座、旋转顶盖、旋转芯、导电片和触点,基座为空腔结构,其上表面设有与旋转顶盖相配的开口,旋转顶盖可在开口内转动,旋转芯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内,并与旋转顶盖同轴固定,旋转顶盖上设有插孔,旋转芯上开设有与插孔相对应的导电片安装槽,旋转芯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导电片接通的触点,基座内表面上设有与电源接通的触点,插入插针后转动旋转芯时,在部分相位旋转芯上的触点与基座内表面上的触点接通,而在其他相位触点相脱离。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顶盖和旋转芯可一体制成。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芯上设置有转角限位装置,该转角限位装置包括定位杆,旋转芯上开有转动槽,定位杆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动槽内,定位杆绕其支点转动的平面垂直于旋转芯的旋转平面,基座的内表面上开有滑动槽,滑动槽沿基座内表面延伸,在其展开面上分为纵向槽和横向槽两段,呈 形,定位杆的末端突出旋转芯伸入滑动槽内,顶端通过弹性件与转动槽底壁相连接,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定位杆的末端始终与滑动槽的下侧壁保持靠压状态,旋转顶盖上开有与定位杆顶端相对应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用于推压定位杆的顶针,在未插入插针时,定位杆的末端位于纵向槽内,将旋转芯定位,顶针在弹性件的挤压下伸出旋转顶盖一定距离,当插入插针时,顶针在插头的推压下克服弹性件阻力推动定位杆绕其支点转动,使定位杆末端位于横向槽内,旋转芯可自由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或弹片。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横向槽上侧壁连通的销孔,销孔中安装有可伸缩的弹性定位销,弹性定位销伸入滑动槽一定距离,位于插入插针后转动旋转芯时定位杆扫过的轨迹上,一侧为单斜面另一侧为止回面,且其顶端与横向槽下侧壁的距离大于定位杆末端的厚度。进一步地,所述销孔距横向槽末端的距离略大于定位杆末端的宽度,所述纵向槽的宽度也略大于定位杆末端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芯及旋转盖上的插孔与三相插头相匹配,其内的导电片可为万用导电片。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芯的转轴上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该弹性复位装置可为卷簧。进一步地,所述顶针位于旋转芯内的一端设置有凸台。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杆末端的截面呈单斜面形或圆形或多边形或三角形。本技术在采用旋转芯和转角限位装置后,在未插入插孔前,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定位杆的末端位于纵向槽内,旋转芯处于锁定状态,触点未接通,整个插孔处于无电状态,避免了电极直接暴露在插孔中,保证了安全;当插入插头时,插头通过顶针推压定位杆转动,使其末端转至滑动槽的横向槽内,解除锁定,旋转芯即可转至接通状态;在设置了弹性定位销后,由于弹性定位销具有斜面和止回面,因此又可将旋转芯锁定在接通状态,避免因受到扰动而复位,拔出插头后,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定位杆末端紧靠横向槽的下侧壁,解除锁定,回转旋转芯即可将其复位,在旋转芯的转轴上设置卷簧后,便可实现自动复位,大大地方便了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视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中触点处于脱离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B-B视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中插座处于接通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为的C-C视图;图8为第二实施例中插座解除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基座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图9的A向视图;图11为插入插头转动旋转芯的过程当中定位杆末端在滑动槽内的运动示意图;图12为定位杆末端的截面为圆形或多边形或三角形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旋转芯的转轴上设置有卷簧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的D-D视图;图15为本技术为万用插座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插座主要由基座1、旋转顶盖2、旋转芯3、导电片4和触点构成,基座1具有圆柱形内腔,其上表面设有与旋转顶盖2相配的开口,旋转顶盖2可在开口内转动,旋转芯3为圆柱形,其底部设有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1内,在这里旋转顶盖2与旋转芯3同轴固定一体制成,旋转顶盖2上设有插孔5,旋转芯3上开设有与插孔5相对应的导电片安装槽6,旋转芯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导电片4接通的触点7,基座内表面上设有与电源接通的触点8,插入插针后转动旋转芯3时,在部分相位旋转芯3上的触点7与基座内表面上的触点8接通,而在其他相位触点相脱离。如图4、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旋转芯11上开有转动槽12,转动槽12沿旋转芯直径方向设置,在旋转芯的外表面上形成豁口,定位杆13通过铰轴可转动地安装在转动槽12内,定位杆13绕其支点转动的平面垂直于旋转芯11的旋转平面,基座14的内表面上开有滑动槽15,如图9、图10所示,滑动槽15沿基座14内表面延伸,在其展开面上分为纵向槽和横向槽两段,呈 形,定位杆13的末端突出旋转芯伸入滑动槽15内,其顶端通过弹簧与转动槽底壁相连接,在弹簧的作用下,定位杆13的末端始终与滑动槽15的下侧壁保持靠压状态,旋转顶盖16上开有与定位杆13顶端相对应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用于推压定位杆的顶针17,顶针17位于旋转芯内的一端设置有凸台,在未插入插针时,定位杆13的末端位于纵向槽内,纵向槽的宽度略大于定位杆末端的宽度,恰好将旋转芯11定位,插座处于未接通状态,顶针17在弹簧的挤压下伸出旋转顶盖一定距离。如图11所示,当插入插针时,顶针17在插头的推压下克服弹簧阻力推动定位杆13绕其支点转动,使定位杆13末端位于横向槽内,旋转芯11可自由转动到接通位置,如图6、图7所示,为了将旋转芯11在接通位置锁定,基座14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横向槽上侧壁连通的销孔18,销孔中安装有可伸缩的弹性定位销19,弹性定位销19伸入滑动槽一定距离,位于插入插针后转动旋转芯11时定位杆13末端扫过的轨迹上,一侧为单斜面另一侧为止回面,且其顶端与横向槽下侧壁的距离大于定位杆13末端的厚度。当插入插针后,转动旋转芯11时,定位杆13的末端通过单斜面挤压弹性定位销向孔中收缩,当定位杆13越过弹性定位销后,弹性定位销13又重新复位并用止回面将定位杆13锁定,销孔18距横向槽末端的距离略大于定位杆13末端的宽度,此时旋转芯11无法转动。当拔出插针时,如图8、图11所示,弹簧将顶针17推出旋转顶盖一定距离,并推动定位杆13绕其支点转动,使定位杆13末端与横向槽下侧壁靠压,恰好与弹性定位销19不干涉,旋转芯11又可自由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防触安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旋转顶盖、旋转芯、导电片和触点,基座为空腔结构,其上表面设有与旋转顶盖相配的开口,旋转顶盖可在开口内转动,旋转芯可转动地安装在基座内,并与旋转顶盖同轴固定,旋转顶盖上设有插孔,旋转芯上开设有与插孔相对应的导电片安装槽,旋转芯外表面上设置有与导电片接通的触点,基座内表面上设有与电源接通的触点,插入插针后转动旋转芯时,在部分相位旋转芯上的触点与基座内表面上的触点接通,而在其他相位触点相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祥
申请(专利权)人:王树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