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断路器机构箱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612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断路器机构箱锁具,其包括减速电机;插芯门锁的锁舌拨叉上设有从动外齿,在插芯门锁的内部固定有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齿轮与锁舌拨叉的从动外齿啮合传动连接;IC卡与RFID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RFID系统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减速电机电连接。优点:通过刷接触式IC主卡,再刷接触式IC副卡才能够实现开锁,实现了授权开锁的功能,实现双重验证;通过刷IC卡能够有效缩短开锁时间;将原来所需最长时间330秒,缩短至10秒即可完成准确无误开锁。准确无误开锁。准确无误开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站断路器机构箱锁具


[0001]本技术涉及变电站设备
,特别涉及变电站断路器机构箱锁具。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变电站的出线间隔不断增加,站内需要管理的设备也越来越多,为保证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需要在断路器机构箱上加装锁具,以免他人误拉合断路器;同时,电网对电气设备运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站内断路器机构的检修、试验频次也随之增加。
[0003]变电站大多位于郊外高载能工厂集中的地区,目前站内断路器机构箱采用机械式锁具(挂锁),锁具质量参差不齐;锁具在户外长期风吹日晒雨淋,加之受高载能工厂的污染,锁具锈蚀卡涩打不开的情况时常发生,开锁时间长,直接降低了运检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4]目前变电站全部使用带国家电网标识的机械锁,该锁为批量生产,仅需一把钥匙就能打开站内同一批次所有的锁,同时同一批次钥匙也有很多把,而且流向各个环节——运行、检修甚至外来施工人员均有不同途径获得该钥匙,因此会发生在变电站运维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其他人员私自打开断路器机构箱,危害人身、电网、设备安全。
[0005]综上所述,现有机械锁主要存在两个缺点:
[0006]一、锁具锈蚀后开锁时间长;
[0007]二、存在其他进站人员私自打开机械锁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利于缩短开锁时间且能够有效避免机构箱被私自打开而存有安全隐患的变电站断路器机构箱锁具。
[0009]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变电站断路器机构箱锁具,其包括插芯门锁;其还包括减速电机、RFID系统、IC卡和微处理器;所述插芯门锁的锁舌拨叉上设有从动外齿,在所述插芯门锁的内部固定有所述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齿轮与所述锁舌拨叉的从动外齿啮合传动连接;所述IC卡与所述RFID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RFID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电机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IC卡包括接触式IC主卡和接触式IC副卡。
[0011]进一步地,其还包括霍尔元件、通信模块、阿里云物联网平台和手机用户端;所述霍尔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通信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输出端与SIM卡电连接;所述SIM卡通过天线与所述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阿里云物联网平台的输出端与所述手机用户端信号连接;所述插芯门锁的锁舌上固定有与所述霍尔元件对应的感应磁铁。
[0012]进一步地,其还包括与所述通信模块电连接的降压模组。
[0013]进一步地,其还包括人体红外感应电子模块和固定于所述插芯门锁的锁扣盒端面上的接近开关;所述人体红外感应电子模块和所述接近开关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
连接。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人体红外感应电子模块的探头上装设有螺纹透镜。
[0015]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先通过刷接触式IC主卡,再刷接触式IC副卡才能够实现开锁,实现了授权开锁的功能,实现双重验证,与现有的机械锁相比,本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其他人员私自打开断路器机构箱,保证安全,而且本实施例中,插芯门锁能够安装于断路器的机构箱内,避免生锈,通过刷IC卡能够有效缩短开锁时间;将原来所需最长时间330秒,缩短至10秒即可完成准确无误开锁。
[0016]当机构箱的门关闭后,接近开关将检测的信号发送到微处理器,并且通过人体红外感应电子模块检测是否还有人在现场,当检测到无人后,通过微处理器驱动减速电机将插芯门锁自动上锁,由此,本技术能够实现自动监测自动上锁。
[0017]通过霍尔元件配合锁舌上的感应磁铁来检测锁舌的位置,并将变化的磁场讯号转换成数字电压输出,能够远程监控锁具的开闭状态。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所述插芯门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插芯门锁1、锁舌1.1、锁舌拨叉1.2、从动外齿1.21、锁芯1.3、锁扣盒1.4、减速电机2、接近开关3、IC卡4、RFID系统5、微处理器6、感应磁铁7、通信模块9、霍尔元件11、SIM卡12、阿里云物联网平台13、手机用户端14、降压模组15、人体红外感应电子模块16、螺纹透镜17、机构箱18、电源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电站断路器机构箱锁具,其包括插芯门锁1;其还包括减速电机2、RFID系统5、IC卡4和微处理器6;微处理器6的型号为STM32F103,IC卡4包括接触式IC主卡和接触式IC副卡,RFID系统5的控制器选用型号为RC522的芯片;插芯门锁1的锁舌拨叉1.2上设有从动外齿1.21,在插芯门锁1的内部固定有减速电机2,减速电机2的输出齿轮与锁舌拨叉1.2的从动外齿1.21啮合传动连接;接触式IC主卡和接触式IC副卡分别与RFID系统5的输入端信号连接,RFID系统5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6的输入端电连接,
微处理器6的输出端与减速电机2电连接;RFID系统5与接触式IC主卡、接触式IC副卡组成RFID刷卡解锁系统;现场刷卡操作时,先在RFID系统5上刷接触式IC主卡,当RFID系统5接收到接触式IC主卡中的数据时,RFID系统5将接收的数据传送到微处理器6上,进行逻辑判断并授权;授权完成以后,在RFID系统5上再刷接触式IC副卡时,RFID系统5将接收的开锁数据传送到微处理器6,执行开锁逻辑,以此控制减速电机2驱动开锁;由此,本技术先通过刷接触式IC主卡,再刷接触式IC副卡才能够实现开锁,实现了授权开锁的功能,实现双重验证,与现有的机械锁相比,本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其他人员私自打开断路器机构箱18,保证安全,而且本实施例中,插芯门锁1能够安装于断路器的机构箱18内,避免生锈,通过刷IC卡4能够有效缩短开锁时间;另外,本技术的插芯门锁1还能够用金属钥匙插入锁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变电站断路器机构箱锁具,其包括插芯门锁;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减速电机、RFID系统、IC卡和微处理器;所述插芯门锁的锁舌拨叉上设有从动外齿,在所述插芯门锁的内部固定有所述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齿轮与所述锁舌拨叉的从动外齿啮合传动连接;所述IC卡与所述RFID系统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RFID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电机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断路器机构箱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IC卡包括接触式IC主卡和接触式IC副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断路器机构箱锁具,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霍尔元件、通信模块、阿里云物联网平台和手机用户端;所述霍尔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利军杜骏周欣荣邬世杰王英旭庞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察布电业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