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601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包括绝缘本体、至少两个导电端子以及带引线印刷电路的PCB板,绝缘本体上对应导电端子开设端子收容孔,各导电端子分别穿设固定在各端子收容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部设有一个用于固定PCB板的卡夹结构,PCB板通过卡夹结构插接固定绝缘本体后部;所述各导电端子的后部均设有弹性接触部,各弹性接触部分别与PCB板上对应的各条引线印刷电路弹性接触,以此构成导线经PCB板的插接结构。本方案将原来本体与PCB板的焊接固定改为卡夹式插接固定,同时利用端子尾部的弹性接触部与PCB板弹性接触来实现电连接。此举优点是:1.降低了制造中的焊接难度,提高了产品加工的合格率;2.在大批量生产前提下,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最终使得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所谓视讯连接器主要指HDMI (全称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晰 度多媒^^口 )、 DVI(全称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数字视频接口 )以及D-sub(模拟接口,也称D型连接器)。技术背景以线缆在不同电子装置之间或同一电子装置内的不同部件之间作电连接 是常见的电连接方式,如今的电脑与电脑周边电子产品显示器、打印机、 手机、数码相机之间就多是以线缆连接的。以线缆连接时,就必须在线缆末 端加设电连接器,以电连接器与待接装置上的对应的电连接器相配接,从而 达到电连接和传输数据的目的。现有电连接器, 一般由绝缘本体(又称胶芯)、若干个导电端子(PIN针) 及壳体构成,绝缘本体上开设若干个端子收容孔,各导电端子穿设在收容孔 中,并通过导电端子上的倒钩与端子收容孔孔壁配合卡固连接;每个导电端 子前端为与相配电连接器配合的接触部,后端为与线缆中对应导线电连接的 连接部。 一般而言,导电端子的连接部与线缆中导线的连结方式通常有两种 焊接式及铆压式,其中更以焊接式最为普遍,具体对这两种连接方式分析如 下1、 焊接式接线,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导线,其中,导线与导电端子电连 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第一种是导线直接与导电端子焊接,即先制作好连 接器,再用焊料将导线端部的棵露部分焊接在导电端子的连接部上的焊槽内。 第二种是导线通过PCB板(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与导电端子 电连接。具体是PCB板上设有引线印刷电路,引线印刷电路前端分别与各 端子焊接,后端分别与各导线焊接。上述第一种连接方式因导电端子之间的 间距太小,排列紧密,焊接时一不小心焊料就可能将相邻的两导电端子连接 起来造成短路,因此焊接困难,不易加工,合格率低,整体生产效率低下, 产能无法提升。第二种连接方式尽管采用PCB板来改善焊接环境,降低焊接 难度,但也因导线与PCB板无法预先焊接,使得整体产能无法大幅提升。这 也成了此种方式的最大缺点。2、 铆压式接线,是在导电端子制作时就将连接部制作成铆压槽状,然后 将导线端部的棵露部分嵌入连接部的铆压槽中,然后以机器进行铆压,将导 电端子与导线——铆压连接好后,再将这些导电端子一4W"压入绝缘本体的 端子容纳孔中,其组装过程不但危险,还耗工时,无法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其目的是要通过改良现有连 接器与导线的连接方式和结构,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视讯连接器的结构 改良,包括绝缘本体、至少两个导电端子以及带引线印刷电路的PCB板,绝 缘本体上对应导电端子开设端子收容孔,各导电端子分别穿设固定在各端子 收容孔中,其创新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部设有一个用于固定PCB板的卡夹 结构,PCB板通过卡夹结构插接固定绝缘本体后部;所述各导电端子的后部 均设有弹性接触部,各弹性接触部分别与PCB板上对应的各条引线印刷电路 弹性接触,以此构成导线经PCB板的插接结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弹性接触部包括以下两种类型(1) 、弹性接触部由导电端子尾部弯曲成波浪形、弧形或三角形构成。(2) 、弹性接触部由导电端子尾部设置凸点或凸块构成。2、 上述方案中,所述卡夹结构由绝缘本体与PCB板两侧所设的导向插槽、 卡扣和卡钩构成,其中,导向插槽设在绝缘本体上,卡扣和卡钩两者中,一个设在绝缘本体上,另 一个设在PCB板上,,3、 上述方案中,所述PCB板正面或/和反面设有并列引线印刷电路,导电 端子的弹性接触部在PCB板正面或/和反面并列与对应的并列引线印刷电路 弹性接触。本技术设计构思是将现有的绝缘本体与PCB板的焊接固定改为卡 夹式插接固定的形式,同时,利用导电端子尾部的弹性接触部与PCB板上的 引线印刷电路弹性接触来实现电连接。这种在制造过程中,可以事先将PCB 板与导线焊接好,然后只要直接将PCB板插入连接器绝缘本体,即可完成整 个产品的装配。此举的优点是1、降低了制造中的焊接难度,提高了产品加 工的合格率,保证了产品质量;2、在大批量生产前提下,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最终使得产品更具市场竟争力。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分解附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图(观察角度一);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图(观察角度二);附图4为图2的A-A剖面图;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图(观察角度三);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图(观察角度三)。以上附图中1、铁壳;2、胶芯;3、后盖;4、导电端子;5、 PCB板;6、; 7、端子前收容孔;8、端子后收容孔;9、电接点;10、倒钩;11、波浪形弹 性接触部;12、定位块;13、定位槽;14、卡口; 15、卡块;16、导向插槽; 17、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所示, 一种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由铁壳l、 绝缘本体、导电端子4和PCB板5几部分組成。铁壳l为铁质外壳,具有屏 蔽性能,其形状为扁平套壳。绝缘本体由绝缘的胶芯2和绝缘的后盖3两部 分合成。胶芯2上设有上、下两排端子前收容孔7,后盖3设有上、下两排端 子后收容孔8。对应端子收容孔设有上、下两排导电端子4。每根导电端子4 均为长条形,其头部设有折弯的电接点9,用来与另一个相配的连接器电连接, 中部设有倒钩IO,用来将固定自身,尾部设有波浪形弹性接触部ll,用来与 PCB板5电连接。PCB板5的正面和反面均设有并列引线印刷电路。装配时, 先将各导电端子4插M芯2的上、下两排端子前收容孔7中,利用导电端 子4中部的倒钩10使导电端子4分别固定在各端子前收容孔7中。接着将后 盖3盖在胶芯2的尾部,其中,各端子后收容孔8分别穿套在各导电端子4 上,波浪形弹性接触部11从端子后收容孔8中伸出;胶芯2尾部两侧的定位 槽13分别与后盖3两側的定位块12配合,对后盖3进行定位。然后再将装 入导电端子4的胶芯2和后盖3整体插入铁壳1中,利用外壳1上的卡口 14 与后盖3上的卡块15卡接定位。最后将尾部焊接有导线的PCB板5插A^ 盖3导向插槽16卡夹固定,上、下两排导电端子4的波浪形弹性接触部11所述卡夹固定结构^后盖3与PCB板5两侧所:没的"^扣17和卡钩构成,其 中,后盖3的导向插槽16两侧分别设有卡钩(未画出),PCB板5两侧分别 设有卡扣17,当PCB板5插入后盖3导向插槽16时,卡扣17与卡钩锁定使 PCB板5相对后盖3处于固定状态。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 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 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包括绝缘本体、至少两个导电端子以及带引线印刷电路的PCB板,绝缘本体上对应导电端子开设端子收容孔,各导电端子分别穿设固定在各端子收容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部设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视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包括绝缘本体、至少两个导电端子以及带引线印刷电路的PCB板,绝缘本体上对应导电端子开设端子收容孔,各导电端子分别穿设固定在各端子收容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部设有一个用于固定PCB板的卡夹结构,PCB板通过卡夹结构插接固定绝缘本体后部;所述各导电端子的后部均设有弹性接触部,各弹性接触部分别与PCB板上对应的各条引线印刷电路弹性接触,以此构成导线经PCB板的插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奋志余轼军
申请(专利权)人:鸿硕精密电工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