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青果专利>正文

高层逃生缓降器及高层逃生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971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逃生缓降器及高层逃生窗,所述高层逃生缓降器包括支撑架、卷绳轮、甩轮和摩擦壳,卷绳轮转动设于支撑架上,卷绳轮上绕设有用于连接逃生框的绳索;摩擦壳固设于支撑架上;甩轮转动设于摩擦壳内且与卷绳轮传动配合,甩轮周向设有多个摩擦件,多个摩擦件在甩轮转动状态下与摩擦壳内壁摩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层逃生缓降器,无需专门的人员手动控制,无需电力作用,实现了机械式自动缓速下降,且能够承载多人逃生。且能够承载多人逃生。且能够承载多人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层逃生缓降器及高层逃生窗


[0001]本技术属于高层逃生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高层逃生缓降器及高层逃生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建筑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进入高楼内办公、居住,而一旦发生火灾、地震或其他事故,电梯将很难发生作用,楼道逃生经常存在拥挤、踩踏等现象,且逃生效率低,大多需要依靠消防员赶来救援。
[0003]高层救援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关心的问题,而现有的高楼逃生缓降器,需要在楼体上预先固定挂钩用以悬挂逃生绳索,并需要安全带与人体固定,通过减速器缓慢释放绳索或相对挂结的绳索慢速滑移实现逃生者下滑的目的。而此类缓降器的绳索,仍需要人手动控制绳索以安全下降,且每次只能承载一人下滑逃生。
[0004]现有高层逃生窗主要包括用于载人的逃生框和连接逃生框并用以控制逃生框升降速度的绳索,其仍需人工手动或电动控制升降,而电动控制在紧急情况下会出现断电的风险,现有的人工手动控制,通过摩擦实现升降速度控制,需要控制人员在紧急状况下一直集中精力进行控制,且也会耗费人力,会有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层逃生缓降器及高层逃生窗,旨在实现机械式自动的缓速下降且能够承载多人逃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高层逃生缓降器,包括:
[0007]支撑架;
[0008]卷绳轮,所述卷绳轮转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卷绳轮上绕设有用于连接逃生框的绳索;
[0009]摩擦壳,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
[0010]甩轮,所述甩轮转动设于所述摩擦壳内且与所述卷绳轮传动配合,所述甩轮周向设有多个摩擦件,多个所述摩擦件在所述甩轮转动状态下与所述摩擦壳内壁摩擦。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摩擦件为多段依次铰接的第一连接件。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卷绳轮和所述甩轮之间设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互相由柔性传动件传动连接的主动轮、传动部和从动轮,所述卷绳轮和所述主动轮通过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座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与所述甩轮固定连接。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部包括分别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轮组和第二传动轮组,所述第一传动轮组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通过柔性传动件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组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所述第二转轮通过柔性传动件与所述第三转轮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轮通过
柔性传动件与所述从动轮传动连接。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轮组和所述主动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二传动轮组和所述从动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传动轮组和所述主动轮之间、所述第二传动轮组和所述从动轮之间均设有轴套。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轮、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转轮、所述第三转轮和所述第四转轮均为链轮,所述柔性传动件为链条。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卷绳轮两侧设有挡板。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设有围护所述传动组件、所述摩擦壳、所述卷绳轮和所述甩轮的护罩。
[0018]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架用于支撑连接所有元件;卷绳轮用于旋转连接于支撑架,绳索一端与逃生框连接,用于收放逃生框;甩轮通过传动配合由卷绳轮驱动旋转,甩轮轴向转动设有多个摩擦件,摩擦件由甩轮带动离心并与摩擦壳摩擦,在摩擦力作用下,甩轮转速得到控制,同时卷绳轮转速也得到控制,相应使绳索下降速度得到控制,逃生框实现缓降;在逃生框负载增大时,卷绳轮和甩轮的速度也会相应增大,相应的,摩擦件与摩擦壳之间摩擦力增加,对甩轮和卷绳轮的速度实现控制,实现逃生框缓降。该高层逃生缓降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专门的人员手动控制,无需电力作用,实现了机械式自动缓速下降,且能够承载多人逃生。
[0019]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高层逃生窗,具有上述高层逃生缓降器。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固定于墙体的连接架、与所述连接架铰接的翻转架和设于所述连接架上的支撑机构,逃生框设于所述翻转架内,所述支撑机构通过支撑所述绳索转向,以使逃生框竖直升降,所述绳索远离所述卷绳轮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绳索靠近所述支撑机构的连接处的一侧依次绕设于逃生框的两侧。
[0021]由于该高层逃生窗使用了上述高层逃生缓降器,因此,具有与上述高层逃生缓降器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层逃生缓降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层逃生缓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视结构图;
[0025]图4为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层逃生缓降器安装护罩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层逃生窗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支撑架;2、卷绳轮;3、甩轮;4、传动组件;5、摩擦壳;6、护罩;7、高层逃生窗;
[0030]21、绳索;22、挡板;23、钩锁;31、摩擦件;41、主动轮;42、传动部;43、从动轮;44、轴承座;45、柔性传动件;46、轴套;47、转动轴;71、第二连接件;72、第一滑轮;73、第二滑轮;74、第三滑轮;75、连接架;76、翻转架;77、支撑机构;78、逃生框;
[0031]311、第一连接件;421、第一转轮;422、第二转轮;423、第三转轮;424、第四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33]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高层逃生缓降器进行说明。所述高层逃生缓降器,包括支撑架1、卷绳轮2、甩轮3和摩擦壳5;卷绳轮2转动设于支撑架1上,卷绳轮2上绕设有用于连接逃生框78的绳索21;摩擦壳5固设于支撑架1上;甩轮3转动设于摩擦壳5内且与卷绳轮2传动配合,甩轮3周向设有多个摩擦件31,多个摩擦件31在甩轮3转动状态下与摩擦壳5内壁摩擦。
[0034]本实施例提供的高层逃生缓降器,支撑架1用于支撑连接所有元件;卷绳轮2旋转连接于支撑架1,绳索21一端与逃生框78连接,用于收放逃生框78;甩轮3通过传动配合由卷绳轮2驱动旋转,甩轮3轴向转动设有多个摩擦件31,摩擦件31由甩轮3带动离心并与摩擦壳5摩擦,在摩擦力作用下,甩轮3转速得到控制,同时卷绳轮2转速也得到控制,相应使绳索21下降速度得到控制,逃生框78实现缓降;在逃生框78负载增大时,卷绳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逃生缓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卷绳轮,所述卷绳轮转动设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卷绳轮上绕设有用于连接逃生框的绳索;摩擦壳,固设于所述支撑架上;甩轮,所述甩轮转动设于所述摩擦壳内且与所述卷绳轮传动配合,所述甩轮周向设有多个摩擦件,多个所述摩擦件在所述甩轮转动状态下与所述摩擦壳内壁摩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逃生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为多段依次铰接的第一连接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逃生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绳轮和所述甩轮之间设有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互相由柔性传动件传动连接的主动轮、传动部和从动轮,所述卷绳轮和所述主动轮通过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座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上且与所述甩轮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层逃生缓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分别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第一传动轮组和第二传动轮组,所述第一传动轮组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第一转轮通过柔性传动件与所述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组包括互相固定连接的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所述第二转轮通过柔性传动件与所述第三转轮传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轮通过柔性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果
申请(专利权)人:李青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