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管及储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960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3:02
本申请涉及储能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管及储能装置,包括流道连接部、外接部和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管部的延伸方向均相对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倾斜,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流道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管部与所述外接部连接,以使从储能装置内流道流出的气流通过所述流道连接部进入所述本体并从所述外接部流出。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通过将电池包模组内部的气流流道设计成曲线结构,将气流导向至出风口增加了电池包模组的生产难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出风管及储能装置。种出风管及储能装置。种出风管及储能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出风管及储能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储能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管及储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包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而随着对降低电池包生产成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风冷电池包取代水冷电池包应运而生。风冷电池包在使用时,风冷电池包的出风口通常会与外界接收气流的设备连接,为方便二者连接,出风口与外界接收气流的设备一般存在特定的位置关系,这就需要在电池包内部设计相应结构的气流流道,以使在电池包内部气流能够顺利流到出风口。现有的一些风冷电池,通过将电池包模组内部的气流流道设计成曲线结构,将气流导向至出风口,但这需要相应改变组成模组的电芯和/或电芯支架的结构,这增加了电芯和/或电芯支架的生产难度,进而增加了电池包模组的生产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通过将电池包模组内部的气流流道设计成曲线结构,将气流导向至出风口增加了电池包模组的生产难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出风管及储能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出风管,包括流道连接部、外接部和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部、第二管部和第三管部,所述第一管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管部的延伸方向均相对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倾斜,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流道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三管部与所述外接部连接,以使从储能装置内流道流出的气流通过所述流道连接部进入所述本体并从所述外接部流出。
[0006]可选地,所述流道连接部为扁管状。
[0007]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储能装置内形成流道的两个壁之间的距离有时会较近,使流道连接部为扁管状便于流道连接部与流道配合,例如,可以将流道连接部插入流道内。
[0008]可选地,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安装在所述流道连接部内,所述支撑筋在所述流道连接部的横截面内的正投影垂直于所述横截面的长度方向。
[0009]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外力解压或高温等情况,出风管存在变形的风险,通过设置支撑筋,则使流道连接部不易变形,进而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气流仍能够较顺利的从流道连接部进入管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外接部内也可安装支撑结构,以增加外接部的强度,并可以在外接部上设置用于与气流接收设备卡接的卡口。
[0010]可选地,所述外接部的横截面的长度小于所述流道连接部的横截面的长度,所述外接部的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所述流道连接部的横截面的宽度;在从所述第一管部到所述第三管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管部的横截面的长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管部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增加。
[0011]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为了方便与储能装置内流道连通将流道连通部设计成扁管状,为了减小本体对进入第一管部的气流的风阻,将第一管部的形状设计成与流道连接部相对应的扁管状,外接部没有对与储能装置内流道配合所需的形状要求,所以外接部的形状会有适当变化,为了与外接部的形状相配合,第三管部的形状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使在从所述第一管部到所述第三管部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管部的横截面的长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管部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增加,则使第二管部适应第一管部和第三管部的形状的同时,使横截面积的变化较小或者没有变化,进而保证出风管具有一定的通风量。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部与所述第二管部之间呈钝角连接,所述第二管部与所述第三管部之间呈钝角连接。
[0013]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这样,当气流流入管体内时,能够适当减小风阻,使储能装置具有适当的通风量。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管部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管部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均相对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倾斜。
[0015]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二管部的倾斜去适应储能装置内流道出口与外部气流接收设备的相对位置。
[0016]可选地,所述流道连接部的横截面、所述第一管部的横截面和所述第二管部的横截面均为梯形,所述梯形的下底所在面用于面向所述储能装置的模组设置。
[0017]可选地,所述本体还包括第四管部和第五管部,所述第三管部、所述第四管部、所述第五管部和所述外接部依次连接,所述第五管部,所述第五管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五管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平行。
[0018]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四管部和第五管部进一步增加了出风管的长度。
[0019]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出风管。
[0020]可选地,包括外壳,以及安装在所述外壳内的模组和电池管理系统,在所述外壳与所述模组之间形成有出风流道,所述流道连接部、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均位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流道连接部与所述出风流道连通,所述模组具有端面,所述第二管部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均靠近所述端面设置,所述第二管部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所述端面的长度方向上排列。
[0021]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所述第一管部和所述第二管部均位于所述外壳内,增加了储能装置的集成程度;电池管理系统的尺寸一般小于模组的尺寸,电池管理系统靠近所述端面设置时,电池管理系统不能完全覆盖该端面,使所述第二管部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均靠近所述端面设置,所述第二管部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所述端面的长度方向上排列,则使第二管部可以占据模组上电池管理系统未覆盖的长度,使外壳内各部件排列的相对紧凑。
[0022]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申请所提供的出风管及储能装置,通过使本体的第一管部的延伸方向和第三管部的延伸方向均相对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延伸方向倾斜,改变从储能装置模组流出的气流流动的方向,进而连接相应位置的气流接收设备,使得一些种类的风冷储能装置无须通过改
变储能装置模组内的气流流动方向来适应出风口的位置,降低了储能装置模组的加工难度。
[0024]本申请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内容中阐述地更加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具体实践可以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出风管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出风管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出风管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出风管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出风管(300),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道连接部(310)、外接部(340)和本体(320),所述本体(3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管部(321)、第二管部(322)和第三管部(323),所述第一管部(32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三管部(323)的延伸方向均相对于所述第二管部(322)的延伸方向倾斜,所述第一管部(321)与所述流道连接部(310)连接,所述第三管部(323)与所述外接部(340)连接,以使从储能装置内流道流出的气流通过所述流道连接部(310)进入所述本体(320)并从所述外接部(340)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管(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连接部(310)为扁管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管(300),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筋(311),所述支撑筋(311)安装在所述流道连接部(310)内,所述支撑筋(311)在所述流道连接部(310)的横截面内的正投影垂直于所述横截面的长度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管(3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部(340)的横截面的长度小于所述流道连接部(310)的横截面的长度,所述外接部(340)的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所述流道连接部(310)的横截面的宽度;在从所述第一管部(321)到所述第三管部(323)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管部(322)的横截面的长度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二管部(322)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增加。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出风管(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部(321)与所述第二管部(322)之间呈钝角连接,所述第二管部(322)与所述第三管部(323)之间呈钝角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管(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腾王森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