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729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包括:变压器、电源管理单元、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和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在该电路中,当变压器输入端电压过压时,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将产生电压信号,以拉低电源管理单元的启动电压,从而关断电源管理单元,当变压器第一输出端过压时,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将产生反馈信号,电源管理单元接收到反馈信号后被关断,可见,该电路通过在变压器的输入端设置第一过压保护单元,以及第一输出端设置第二过压保护单元,使变压器兼备输入电压过压保护和输出电压过压保护功能。输出电压过压保护功能。输出电压过压保护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压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过压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反激电路中设有反激式变压器,反激式变压器又称单端反激式或"Buck

Boost"转换器。因其输出端在原边绕组断开电源时获得能量故而得名。反激式变换器以其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深受广大开发工程师的喜爱。
[0003]然而,现有的变压器中,由于电网电压存在波动,特别是当电网电压出现突变超压,且该电压超出了电器的绝缘强度和耐压值时,电器会因此被击穿、烧坏甚至起火。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压保护电路,能够在电压过大时及时切断电源,有效的保护电器设备。
[0005]本技术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包括:变压器、电源管理单元、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和第二过压保护单元;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与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的电压产生电压信号至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以关断所述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产生反馈信号至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以关断所述电源管理单元。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一分压模块、第二分压模块及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的电压产生第一驱动信号以驱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闭合;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第二分压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闭合状态产生所述电压信号。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三分压模块、第四分压模块及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产生第二驱动信号以驱动所述第二开关模块闭合;所述第三分压模块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所述第四分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分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第四分压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闭合状态产生所述反馈信号。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和第三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可控精密稳压源;所述第一可控精密稳压源的参考端连接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阳极接地。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压模块包括第四分压电阻和第五分压电阻;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电源端和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输出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分压模块包括第六分压电阻和第七分压电阻;所述第六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六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和所述第七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二可控精密稳压源;所述第二可控精密稳压源的参考端连接所述第三分压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四分压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可控精密稳压源的阳极接地。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分压模块包括第八分压电阻、第九分压电阻和光耦隔离单元;所述第八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八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单元的原边第一端和所述第九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单元的原边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开关模块,所述光耦隔离单元的副边第一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反馈端,所述光耦隔离单元的副边第二端接地。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压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尖峰吸收单元;所述第一尖峰吸收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尖峰吸收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的输入端。
[0015]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包括:变压器、电源管理单元、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和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第一过压保护单元与变压器的输入端、电源管理单元分别连接,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用于根据变压器的输入端的电压产生电压信号至电源管理单元,以关断电源管理单元;第二过压保护单元与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电源管理单元分别连接,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用于根据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产生反馈信号至电源管理单元,以关断电源管理单元。在该电路中,当变压器输入端电压过压时,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将产生电压信号,其中,该电压信号低于电源管理单元的启动电压,亦即,该电压信号无法使能电源管理单元工作,进而关断电源管理单元;当变压器第一输出端过压时,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将产生反馈信号,电源管理单元接收到反馈信号后被关断。亦即,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变压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置过压保护单元,从而能够同时检测变压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情况,并能够在输入端和/或输出端过压时及时关闭电源管理单元以切断电源,从而有效的保护电器设备。
附图说明
[0016]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模块和步骤表示为
类似的元件/模块和步骤,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框图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过压保护电路的结构框图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压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电源管理单元、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和第二过压保护单元;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与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的电压产生电压信号至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以关断所述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电源管理单元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产生反馈信号至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以关断所述电源管理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一分压模块、第二分压模块及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的电压产生第一驱动信号以驱动所述第一开关模块闭合;所述第一分压模块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关模块与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第二分压模块根据所述第一开关模块的闭合状态产生所述电压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压保护单元包括第三分压模块、第四分压模块及第二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分压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变压器的第一输出端的电压产生第二驱动信号以驱动所述第二开关模块闭合;所述第三分压模块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关模块与所述第四分压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分压模块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管理单元,所述第四分压模块根据所述第二开关模块的闭合状态产生所述反馈信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模块包括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和第三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开关模块,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第二端接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和而泰小家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