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468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具有可供液体流通的流道;穿刺导芯,至少部分穿设于引流管,该穿刺导芯上远离尖端一端设置有手持部;还包括摄像头,设于所述穿刺导芯内,且位于穿刺导芯远离手持部一端,用于拍摄尖端附近脑内组织的图像;主机系统,与所述摄像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穿刺导芯内设置摄像头,改变目前外引流手术不可视穿刺的不足,实现引流管穿入脑室后的精确定位,精确锁定出血位置以做到精准引流,并且避免盲穿经过大脑组织对脑实质造成损伤;另外,插入脑室后位置、深度易控制,避免引流不畅而发生堵管感染。而发生堵管感染。而发生堵管感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搅拌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室外引流是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脑积水常用的引流方法。医生经颅钻孔脑室穿刺,使脑脊液外引流减压将脑脊液颅内出血排除体外,此方法可以降低颅内压,引流血性脑脊液,颅内给药,控制颅内压。脑室引流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创口小。广泛应用于以下神经外科手术:1、经脑室手术或脑室内肿瘤切除术后,应引流3天

5天;2、脑室内出血或脑出血破入脑室不宜手术者;3、开颅术或脊膜膨出修补术后脑脊液漏者;4、后颅窝肿瘤病情危重,而病人机体情况又较衰弱难以耐受手术,可行脑室引流使病情缓解、改善机体状况,为手术创造条件者。5、脑室造影后不能立即手术者;6、脑室系统病变或其他原因致脑积水,为预测分流术的效果,可先行脑室引流观察病症改变情况,确定是否有分流术之适应证;7、颅内感染,不能手术或脓肿破入脑室者,既可引流出炎性脑脊液,又可注入有效抗生素予以治疗。
[0003]目前常用普通硅胶管存在以下问题:1、直接插入脑室,完全凭借手术医生临床经验操作,经验不足很难准确穿入脑室;2、而且穿入脑室后无法精准定位,不能精确锁定出血位置来做到精准引流3、插入脑室后的位置、深度无法确定,容易导致引流不畅,进而发生堵管感染;4、普通硅胶管盲穿经过大脑组织容易对脑实质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的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
[0006]引流管,具有可供液体流通的流道;
[0007]穿刺导芯,至少部分穿设于引流管,该穿刺导芯上远离尖端一端设置有手持部;
[0008]还包括
[0009]摄像头,设于所述穿刺导芯内,且位于穿刺导芯远离手持部一端,用于拍摄尖端附近脑内组织的图像;
[0010]主机系统,与所述摄像头电连接。
[0011]通过在穿刺导芯内设置摄像头,改变目前外引流手术不可视穿刺的不足,实现引流管穿入脑室后的精确定位,精确锁定出血位置以做到精准引流,并且避免盲穿经过大脑组织对脑实质造成损伤;另外,插入脑室后位置、深度易控制,避免引流不畅而发生堵管感染。
[0012]可选的,所述摄像头设置有微型图像传感器。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用微型图像传感器等构成的电子镜头替代了传统的光学结构镜头,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简单,手柄更为轻便,继而降低了术者长期手术对持镜手臂造成的负担,保护了术者的身体健康;同时微型图
像传感器等配件国内产业化成熟,生产装备成本仅为光学结构的五分之一,大大降低了临床使用成本;而且通过微型图像传感器来拍摄、传导图像,比传统的光导纤维内镜图像更为清晰,色泽更为逼真,分辨率更高。
[0013]可选的,所述穿刺导芯内还设置有光源件及用于将光源件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摄像头附近的导光束。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将光源件安装在穿刺导芯内,使得光源离微型图像传感器距离更近,仅用导光束即可实现光线传导,且配合微型图像传感器的图像识别处理能力,使得结构更为简单的同时,图像显示更为清晰,并且替代了传统繁杂的光源系统,使得设备体积更小,便于使用,并且避免了原光纤结构不耐用的弊端,延长了使用寿命。
[0014]可选的,所述导光束远离光源件一端设有第一毛细管。
[0015]可选的,所述光源件为LED光源。通过LED光源替代传统光源系统,设备体积更小,避免原光纤结构还需要冷光源设备配套的弊端。
[0016]可选的,所述光源件上设置有多个散热片。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提高光源件的散热效果,避免光源件过热导致穿刺导芯整体升温,进行避免对颅内组织造成损伤。
[0017]可选的,所述光源件面向尖端一侧还设置有传导件,所述导光束穿设于传导件,所述传导件上设有用于对导光束进行支撑的固定套。通过设置固定套,用于对导光束进行支撑,提高导光束的稳定性。
[0018]可选的,所述摄像头通过第一传输线与主机系统连接,所述光源件通过第二传输线与主机系统连接。
[0019]可选的,所述穿刺导芯内还设置有恒流板,该恒流板与第二传输线连接,且所述光源件通过导线与恒流板连接。通过设置恒流板,保证稳定的、恒定的电流源供电,避免电流波动或过流冲击导致光源件损坏。
[0020]可选的,所述穿刺导芯上还设置有连接线,该连接线一端分别与第一传输线、第二传输线;所述连接线穿出于穿刺导芯远离尖端一端,且连接线上设置有与主机系统适配的插头。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简化线路结构。
[0021]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通过在穿刺导芯内设置摄像头,改变目前外引流手术不可视穿刺的不足,实现引流管穿入脑室后的精确定位,精确锁定出血位置以做到精准引流,并且避免盲穿经过大脑组织对脑实质造成损伤;另外,插入脑室后位置、深度易控制,避免引流不畅而发生堵管感染。
[0023]2方便经验欠缺的年青医生快速上手引流手术。
[0024]4可视化穿刺为带来精准的脑脊液引流,改善患者愈后。
[0025]5国内顶尖神经外科专家参与设计神经内镜结构,设计更符合国内亚裔人群的临床诊疗习惯,大大提高临床检查诊断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7]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0028]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9]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30]图5为图2中C处的放大图。
[0031]图6为图2中D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33]如图1

6所示,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0及穿刺导芯20;所述引流管10包括插入段11及外置段12;所述插入段11采用医用硅胶材质制成,且设为透明结构,方便观察,该插入段11内部具有可供液体流通的流道;所述外置段12与插入段11一端连接,该外置段12中部的外壁上形成有凸部121,用于供操作者握持;所述外置段12内沿轴向开设有与流道连通的通道;所述穿刺导芯20设为半刚性结构,同时穿设于插入段11和外置段12,且与引流管10同轴设置,该穿刺导芯20用于提供支撑以辅助穿刺。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入段11远离外置段12一端设为子弹形状,更易于插入脑室;所述穿刺导芯20设有尖端21,该尖端21部分突出于插入段11远离外置段12一端,进一步使得引流管10易于插入脑室。所述穿刺导芯20远离尖端21一端设置有手持部22,方便医生握持。
[003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置段12至少部分套设于插入段11端部,且通道内壁上形成有与插入段11一端抵接的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具有可供液体流通的流道;穿刺导芯,至少部分穿设于引流管,该穿刺导芯上远离尖端一端设置有手持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摄像头,设于所述穿刺导芯内,且位于穿刺导芯远离手持部一端,用于拍摄尖端附近脑内组织的图像;主机系统,与所述摄像头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设置有微型图像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导芯内还设置有光源件及用于将光源件发出的光线传导至摄像头附近的导光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束远离光源件一端设有第一毛细管。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件为LED光源。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视化脑脊液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