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暖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30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暖棚,涉及农业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棚体框架和棚膜,所述棚体框架包括后墙和棚梁,所述棚膜覆盖在所述棚梁外侧,所述棚膜外部设有可卷放的第一保温被,所述后墙为中空结构,所述后墙的外侧设有第一保温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新型暖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暖棚在冬季不能种植,且能耗高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新型暖棚为无能耗暖棚,无需额外加温即可保证棚内植物在冬季也可正常生长,种植成本低,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避免了土地的浪费。的浪费。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暖棚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种植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暖棚。

技术介绍

[0002]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幅员辽阔,是农业生产大国。但我国南北跨纬度较大,南北方温度差异也较大,北方地区气温低,农作物生长期较短,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大棚在我国北方地区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尤其是在果蔬种植领域。
[0003]目前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暖棚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棚体框架和棚膜(图中未视出),棚体框架包括后墙10a和棚梁20,棚膜覆盖在棚梁20的外侧,棚膜外部设有可卷放的保温被30,后墙10a通常为砖墙或者土墙。此种结构的暖棚冬天温度很低,尤其遇到连阴天或者雨雪天气棚内植物将无法生长或被冻死。到了冬季种植户只能通过额外加温才可保证植物生长,但额外加温能耗很高,导致种植成本增加,很多种植户无力承担,到了冬季只能将暖棚空置,造成土地的严重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暖棚,此新型暖棚无需额外加温即可保证棚内植物在冬季也可正常生长,种植成本低,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新型暖棚,包括棚体框架和棚膜,所述棚体框架包括后墙和棚梁,所述棚膜覆盖在所述棚梁外侧,所述棚膜外部设有可卷放的第一保温被,所述后墙为中空结构,所述后墙的外侧设有第一保温层。
[0007]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包括第一保温膜和第二保温被,所述第一保温膜靠近所述后墙设置。r/>[0008]其中,所述第一保温层由所述新型暖棚的顶部一直延伸到地面,并继续伸入到冻土层以下。
[0009]其中,所述后墙包括由多根立柱构成的墙体框架及依附所述墙体框架设置的顶膜和侧膜,所述墙体框架、所述顶膜和所述侧膜围成的空腔构成储热腔。
[0010]其中,所述侧膜包括依附前排所述立柱设置的吸热膜及依附后排所述立柱设置的第二保温膜。
[0011]其中,所述吸热膜为黑色无纺布;所述顶膜为塑料膜或塑料膜加无纺布构成的复合膜。
[0012]其中,所述储热腔内设有相变材料。
[0013]其中,所述新型暖棚的前侧下部设有第二保温层,所述第二保温层由所述棚膜的中下部向下延伸到地面,并继续伸入到冻土层以下,所述第二保温层位于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为70~80cm。
[0014]其中,所述第二保温层包括第三保温膜和第三保温被,所述第三保温膜靠近所述棚膜设置。
[0015]其中,位于所述第二保温层外侧的地面上堆设有土堆。
[001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由于本技术新型暖棚包括棚体框架和棚膜,棚体框架包括后墙和棚梁,棚膜外部设有可卷放的第一保温被,后墙为中空结构,后墙的外侧设有第一保温层。后墙的中空结构能够形成储热腔,白天有太阳时后墙可将吸收到的热量存储到储热腔内,腔内温度最高可达60℃左右,第一保温层的设置可保证储热腔内的热量不会向外渗透,等到夜间或阴天的时候,棚内温度降低时,储热腔内的热量会向棚内渗透,从而保证棚内在夜间和阴天的时候仍能维持在较高的温度,保证植物生长的需求。可见本技术新型暖棚不需要额外加温就可保证植物在冬季的正常生长,做到了无能耗,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避免了土地的浪费。
[0018]综上所述,本技术新型暖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暖棚在冬季不能种植,且能耗高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新型暖棚为无能耗暖棚,无需额外加温即可保证棚内植物在冬季也可正常生长,种植成本低,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避免了土地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现有技术中暖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新型暖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22]图4是图1的B部放大图;
[0023]图中:10a、后墙,10b、后墙,12、立柱,14、储热腔,16、顶膜,20、棚梁,30、保温被,32、第一保温被,34、第二保温被,36、第三保温被,40、第一保温膜,42、第二保温膜,44、第三保温膜,46、吸热膜,50、土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附图所示方位为准,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
[0026]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暖棚,包括棚体框架和棚膜(图中未示出),棚体框架包括后墙10b和棚梁20,棚膜覆盖在棚梁20的外侧,棚膜外部设有由电机驱动的可卷放的第一保温被32,在白天有太阳时第一保温被32可卷起,在夜间可放下起到保温作用。
[0027]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后墙10b为中空结构,包括由多根立柱12构成的墙体框架及依附墙体框架设置的顶膜16和侧膜,墙体框架、顶膜16和侧膜围成的空腔构成了一个储热腔14。侧膜包括依附前排立柱12设置的吸热膜46和依附后排立柱12设置的第二保温膜42,本实施方式优选吸热膜46为黑色无纺布,黑色无纺布具有吸热性好、透气性好,且价格低廉的优点,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方案,但实施施工中吸热膜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只要是吸热性好、透气性好的薄膜或者纺织品均可,当然颜色也不限于黑色,只要是深色的都具有吸热性能,黑色为本实施方式的优选。顶膜16为塑料膜或塑料膜加无纺布形成的复合膜,即由
塑料膜和无纺布叠加而成。储热腔14可将有太阳时吸收到的热量存储起来,经实验测得储热腔14内的温度可达到60℃,等到夜间或者阴天时,储热腔14内的热量会通过吸热膜46向棚内渗透,可保证棚内在夜间和阴天的时候仍能维持较高的温度,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
[0028]如图2所示 ,还可以在储热腔14内放置相变材料,如石蜡等,相变材料能够提升储热腔14的吸热、放热能力。
[0029]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后墙10b的外侧设有第一保温层。第一保温层包括第一保温膜40和第二保温被34,第一保温膜40靠近后墙10b设置,即第一保温膜40位于第二保温被34的内侧,第一保温膜40为塑料膜。第一保温层由暖棚的顶部贴合后墙10b一直向下延伸到地面,并继续伸入到冻土层以下,即第一保温层的上端固定在暖棚的顶部,下端埋到地下冻土层以下的位置。第一保温层能够防止储热腔14内的热量向棚外渗透,同时也可以防止棚内的热量由地下向棚外扩散,从而使得棚内热量不散失,保证了棚内的温度。
[0030]如图2和图4共同所示,暖棚的前侧下部设有第二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由棚膜的中下部向下延伸到地面,并同第一保温层一样伸入到冻土层以下,本实施方式优选第二保温层位于地面以上的部分的高度h为70~80cm。第二保温层包括第三保温膜44和第三保温被36,第三保温膜44靠近棚膜设置,即第三保温膜44位于第三保温被36的内侧,第三保温膜44为塑料膜。第二保温层能够进一步起到保温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棚内热量从前侧地下向棚外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暖棚,包括棚体框架和棚膜,所述棚体框架包括后墙和棚梁,所述棚膜覆盖在所述棚梁外侧,所述棚膜外部设有可卷放的第一保温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墙为中空结构,所述后墙的外侧设有第一保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包括第一保温膜和第二保温被,所述第一保温膜靠近所述后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由所述新型暖棚的顶部一直延伸到地面,并继续伸入到冻土层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墙包括由多根立柱构成的墙体框架及依附所述墙体框架设置的顶膜和侧膜,所述墙体框架、所述顶膜和所述侧膜围成的空腔构成储热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暖棚,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膜包括依附前排所述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明远崔西良王海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圣恒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