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118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包括底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约束部,所述约束部适配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用于穿过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并使后挡或隔圈沿竖直方向堆叠,所述底座用于支撑所堆叠的后挡或隔圈;所述约束部还构造有适配吊具或夹具的夹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上料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不仅可以以堆叠的方式有效约束多个后挡或隔圈,便于批量、高效的转移后挡和隔圈,而且可以适配吊具或夹具,从而可以更方便、省力的完成后挡和隔圈的上料工作,有利于提高装配线的装配效率。有利于提高装配线的装配效率。有利于提高装配线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轮对轴承装配
,具体涉及一种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轮对是火车上重要的部件,轮对通常包括轮轴,轮轴的两端通常需要装配轴承,同时还需要装配与轴承相适配的后挡(或称为后端盖)和隔圈(通常是塑钢隔圈),在装配过程中,通常需要先将后挡和隔圈压装于轴承的一端,然后再将该轴承压装于轮轴的一端。
[0003]现有的后挡和隔圈都构造有中心通孔,以便适配轮轴的外径,使得装配有后挡和隔圈的轴承可以顺利的装配于轮轴;现有的装配工艺中,后挡和隔圈通常是由人工在备料间提前垛装备料,并利用推车批量、定期将后挡和隔圈转运到上料盘的位置处,在上料盘的位置处,还需要将后挡和隔圈转移到上料盘上,从而完成后挡和隔圈上料工作;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缺乏用于转移后挡和隔圈的上料装置,不仅不便于高效、省力的转移工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导致人工成本高,而且不便于后挡和隔圈上料,严重影响装配线的装配效率,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缺乏用于转移后挡和隔圈的上料装置,不便于高效、省力的转移后挡和隔圈,也不便于后挡和隔圈上料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上料装置,不仅便于批量转移后挡或隔圈,而且可以方便、省力的完成后挡和隔圈的上料工作,主要构思为:
[0005]一种上料装置,包括底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约束部,所述约束部适配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用于穿过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并使后挡或隔圈沿竖直方向堆叠,所述底座用于支撑所堆叠的后挡或隔圈;
[0006]所述约束部还构造有适配吊具或夹具的夹持结构。在本方案中,通过构造约束部,并使得约束部的尺寸与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尺寸相适配,使得约束部可以穿过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从而使得后挡和隔圈可以通过中心通孔套设于约束部,并可以沿竖直方向进行堆叠,夹持结构与底座之间具有所设定的间距,以便堆叠多个后挡或隔圈;底座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而底座与约束部相连为一体,从而可以通过转移本上料装置达到整体转移多个后挡或隔圈的目的,有利于批量转移后挡或隔圈;通过在约束部构造适配吊具或夹具的夹持结构,使得在上料过程中,可以利用吊具或夹具整体吊起本上料装置,从而可以方便、省力的进行后挡或隔圈的上料工作,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7]优选的,所述夹持结构构造于约束部的顶部。更便于与吊具或夹具相配合。
[0008]为解决后挡及隔圈严格沿竖直方向进行堆叠的问题,方案一中,所述约束部包括约束筒,所述约束筒为圆柱状,且所述约束筒的外径小于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的内径;
[0009]所述夹持结构构造于所述约束筒的侧壁。在本方案中,约束筒可以顺利的穿过后挡和隔圈的中心通孔,不仅起到导向的作用,而且起到约束后挡和隔圈的作用,使得后挡和
隔圈可以严格沿竖直方向进行堆叠。
[0010]优选的,所述约束筒为圆柱管。有利于减重。
[0011]优选的,所述夹持结构为构造于约束筒外侧壁的至少两个卡槽,所述卡槽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和/或,所述夹持结构为构造于约束筒内侧壁的至少两个卡槽,所述卡槽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通过构造至少两个卡槽,并使得卡槽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不仅可以与吊具中的夹爪或夹具中的夹爪相配合,而且可以与吊具中的至少两个夹爪或夹具中的至少两个夹爪相配合,以便从不同的方向卡住约束筒,从而可以吊起或抓起本上料装置,以便在吊具或夹具的辅助作用下进行转移,而无需人工进行搬运,更方便、省力。
[0012]优选的,所述约束筒的外侧壁构造有三个卡槽,且三个所述卡槽分别沿约束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13]为解决后挡及隔圈严格沿竖直方向进行堆叠的问题,方案二中,所述约束部包括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导向柱,各导向柱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各导向柱所围成圆的最大外径小于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的内径;
[0014]所述夹持结构构造于导向柱的顶部。不仅使得各导向柱可以一起穿过中心通孔,而且可以利用导向柱的侧壁达到导向的作用,便于后挡或隔圈的套入和取出,此外,本约束部的结构简单,并可以大大减轻重量,具有良好的便携性。
[0015]为简化夹持结构,优选的,所述夹持结构为连接于所述导向柱的挡板,所述挡板用于适配吊具或夹具中的夹爪。使得利用吊具中的夹爪或夹具中的夹爪即可方便的吊起或抓起本上料装置,以便在吊具或夹具的辅助作用下进行转移,而无需人工进行搬运,更方便、省力。
[0016]优选的,所述挡板为圆板,各所述导向柱的顶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挡板,且所述挡板的外径小于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的内径。
[0017]优选的,所述约束部包括三根竖直设置的导向柱,且三根导向柱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18]优选的,所述导向柱为圆柱形结构。有利于实现更好的导向效果,使得后挡和隔圈可以顺利的沿导向柱下落,并可以沿从下到上的方向实现堆叠。
[0019]为简化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板状结构的底板,所述约束部连接于所述底板。既便于支撑上方堆叠的后挡或隔圈,又有利于简化结构、降低重量、更轻便。
[0020]优选的,所述底板为圆板。不仅可以与后挡及隔圈的形状相适配,而且有利于更稳定的支撑后挡和隔圈。
[0021]为解决本上料装置在转移过程中的定位问题,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底部构造有定位结构。通过构造定位结构,可以解决本上料装置在推车及上料盘上的定位问题,使得各上料装置够可以按预定的方位、便于拿取的方式约束于推车及上料盘,有利于提高装配线的装配效率。
[0022]优选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凸出于底座下表面的定位凸起。以便适配构造于推车或上料盘上的定位孔,不仅可以方便、简单的将各上料装置约束于推车或上料盘,而且可以有效控制和确定各上料装置的方位,便于后续从上料装置上自动拿取后挡及隔圈进行预装配;而通过构造至少两个定位凸起,可以达到唯一定位的效果,防止上料装置的方位发生变动。
[0023]优选的,包括至少两个定位凸起,且其中一个定位凸起构造于底座的中心位置处。位于底座中心位置处的定位凸起,主要起到导向和约束的作用,而其余的定位凸起,主要起到定位上料装置方位的作用。
[0024]优选的,包括三个所述定位凸起,其中一个定位凸起构造于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另外两个定位凸起与该定位凸起之间的间距相等。
[0025]优选的,所述定位凸起为柱状结构或管状结构。
[0026]优选的,所述定位凸起为圆柱状结构或圆管状结构;
[0027]和/或,构造于底座中心位置处的定位凸起的外径大于其余定位凸起的外径;
[0028]和/或,构造于底座中心位置处的定位凸起的高度大于其余定位凸起的高度。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上料装置,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不仅可以以堆叠的方式有效约束多个后挡或隔圈,便于批量、高效的转移后挡和隔圈,而且可以适配吊具或夹具,从而可以更方便、省力的完成后挡和隔圈的上料工作,有利于提高装配线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及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约束部,所述约束部适配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用于穿过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并使后挡或隔圈沿竖直方向堆叠,所述底座用于支撑所堆叠的后挡或隔圈;所述约束部还构造有适配吊具或夹具的夹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构造于约束部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包括约束筒,所述约束筒为圆柱状,且所述约束筒的外径小于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的内径;所述夹持结构构造于所述约束筒的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筒为圆柱管;和/或,所述夹持结构为构造于约束筒外侧壁的至少两个卡槽,所述卡槽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和/或,所述夹持结构为构造于约束筒内侧壁的至少两个卡槽,所述卡槽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和/或,所述约束筒的外侧壁构造有三个卡槽,且三个所述卡槽分别沿约束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包括至少两根竖直设置的导向柱,各导向柱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且各导向柱所围成圆的最大外径小于后挡或隔圈的中心通孔的内径;所述夹持结构构造于导向柱的顶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俊任思羽石磊王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国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