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5052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杆,转动杆的上内腔固定开设有凹孔,转动杆中间的表面固定开设有通孔,凹孔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形斜板,凹孔的端口固定连接有三角连接杆,转动杆的顶部转动套接有转动套管,转动套管的表面分别对称固定连通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的表面固定连通有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解决了由于搅拌过程中搅拌不均匀会出现层流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最上面的辅料迟迟不进入到材料液体的内部,造成融合效率较低,可能会对融合产生影响的问题。会对融合产生影响的问题。会对融合产生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


[0001]本技术涉及材料制备
,具体为一种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是由丙烯聚合而制得的一种热塑性树脂,系白色蜡状材料,外观透明而轻,聚丙烯按甲基排列位置分为等规聚丙烯、无规聚丙烯和间规聚丙烯三种。它广泛应用于纤维制品、医疗器械、汽车、化工容器等产品的生产,也用于食品、药品的包装。
[0003]现有聚丙烯在制备时需要使用到反应釜,但通过反应釜进行搅拌反应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辅料的调加,其辅料的调加都是通过反应釜表面的通孔添加,使辅料掉落在材料的表面上,但由于搅拌过程中搅拌不均匀会出现层流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最上面的辅料迟迟不进入到材料液体的内部,造成融合效率较低,可能会对融合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解决了由于搅拌过程中搅拌不均匀会出现层流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最上面的辅料迟迟不进入到材料液体的内部,造成融合效率较低,可能会对融合产生影响的问题。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的顶部固定套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的表面对称固定设置有搅拌板。
[0006]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上内腔固定开设有凹孔,所述转动杆中间的表面固定开设有通孔,所述凹孔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形斜板,所述凹孔的端口固定连接有三角连接杆,所述转动杆的顶部转动套接有转动套管,所述转动套管的表面分别对称固定连通有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表面固定连通有。
[0007]优选的,所述反应釜本体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夹套,所述夹套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釜体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阀,且延伸至夹套的底部,所述釜体的左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口。
[0008]优选的,所述转动套管的表面固定开设有安装孔,且固定套接在减速电机的输出端上。
[0009]优选的,所述三角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速电机输出端的底部上,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一端螺纹套接有螺纹盖。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连通管的一端固定在釜体内腔的内壁上,所述气管和第一连通管分别贯穿釜体内腔左、右的顶部,且延伸至釜体的顶部外。
[0011]优选的,所述圆形斜板的表面与凹孔的内腔相互吻合,所述通孔与凹孔相互连通。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该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通过螺纹盖进行打开,将辅料投放在第一连通管的内腔中,辅料随着第一连通管倾斜的滑动,直接通过转动套管进入到凹孔的内腔中,并掉落在圆形斜板上,然后在将气管与外部的高压气泵进行连接,并启动高压气泵,气泵通过气管和第二连通管使气泵进入到转动套管的内腔中,并再次通过转动套管使气体进入到凹孔的内腔中,随着气压的增大,会推动弹簧连接的圆形斜板在凹孔的内腔中进行滑动,随着圆形斜板的滑动,会露出通孔,但同时气压会使辅料随着倾斜的圆形斜板通过通孔进入到材料的内部中,通过内部辅料添加后,随着搅拌使辅料跟材料液体快速的融合在一起,解决由于搅拌过程中搅拌不均匀会出现层流的现象,可能会导致最上面的辅料迟迟不进入到材料液体的内部,造成融合效率较低,可能会对融合产生影响的问题。
[0015]2、该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通过由于气体的高压喷射,使通孔端口会出现无形的气墙,使搅拌的材料液体不会进入通孔中,当辅料添加结束后,直接关闭高压气泵,使圆形斜板失去推动的力,然后在弹簧较强的弹力下,会迅速的带动圆形斜板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将通孔进行封堵,可以使通孔出料的同时防止液体的进入。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减速电机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结构转动机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结构转动杆剖视图。
[0021]图中:1、反应釜本体;11、釜体;12、夹套;13、支撑杆;14、出料阀;15、进料口;16、减速电机;17、转动机构;171、转动杆;172、通孔;173、第一连通管;174、螺纹盖;175、第二连通管;176、气管;177、转动套管;178、三角连接杆;179、凹孔;1710、圆形斜板;1712、弹簧;18、搅拌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固定套接有减速电机16,减速电机16的输出端设置有转动机构17,转动机构17的表面对称固定设置有搅拌板18,反应釜本体1包括釜体11,釜体1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夹套12,夹套1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3,釜体11的底部固定连通有出料阀14,且延伸至夹套12的底部,釜体11的左顶部固定连通有进料口15。
[0024]请参阅图3

5,转动机构17包括转动杆171,转动杆171的上内腔固定开设有凹孔179,转动杆171中间的表面固定开设有通孔172,凹孔179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712,
弹簧17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形斜板1710,凹孔179的端口固定连接有三角连接杆178,转动杆171的顶部转动套接有转动套管177,转动套管177的表面分别对称固定连通有第一连通管173和第二连通管175,第二连通管175的表面固定连通有气管176,转动套管177的表面固定开设有安装孔,且固定套接在减速电机16的输出端上,三角连接杆178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减速电机16输出端的底部上,第一连通管173的一端螺纹套接有螺纹盖174,第二连通管175的一端固定在釜体11内腔的内壁上,气管176和第一连通管173分别贯穿釜体11内腔左、右的顶部,且延伸至釜体11的顶部外,圆形斜板1710的表面与凹孔179的内腔相互吻合,通孔172与凹孔179相互连通。
[0025]使用时,首先通过进料口15将材料放入到釜体11的内腔中,并启动减速电机16,使减速电机16的输出端通过三角连接杆178的连接带动转动杆171表面的搅拌板18进行搅拌,另外通过夹套12可以对釜体11进行加热和冷却的效果,当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的顶部固定套接有减速电机(16),所述减速电机(16)的输出端设置有转动机构(17),所述转动机构(17)的表面对称固定设置有搅拌板(18);所述转动机构(17)包括转动杆(171),所述转动杆(171)的上内腔固定开设有凹孔(179),所述转动杆(171)中间的表面固定开设有通孔(172),所述凹孔(179)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712),所述弹簧(17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圆形斜板(1710),所述凹孔(179)的端口固定连接有三角连接杆(178),所述转动杆(171)的顶部转动套接有转动套管(177),所述转动套管(177)的表面分别对称固定连通有第一连通管(173)和第二连通管(175),所述第二连通管(175)的表面固定连通有气管(17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燃耐冲击性聚丙烯材料制备用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釜本体(1)包括釜体(11),所述釜体(11)的表面固定套接有夹套(12),所述夹套(12)的底部对称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正东袁卫斌谢杰曾令勇华顺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宇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