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63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发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包括光伏组件主体,光伏组件主体边缘设置有铝框,铝框一侧设置有第一凸缘,铝框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内部开设有插槽,插槽内侧顶部设置有限位槽,第二凸缘远离铝框的一侧设置有插块,插块远离第二凸缘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凸缘、第二凸缘插块与插槽,可以达到增强光伏组件主体衔接的紧密性,且使光伏组件主体安装更加稳定,降低单组光伏组件主体与底部支架固定的工作强度;通过设置铝制支架与铝制背板与散热腔,可以达到避免散热腔内热量堆积,对太阳能电池片的电路走线造成影响。走线造成影响。走线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发电设备
,具体为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

技术介绍

[0002]BIPV是光伏建筑一体化建造,BIPV技术是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对舒适的建筑环境的追求越来越高,导致建筑采暖和空调的能耗日益增长,在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

40%,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BIPV适合大多数建筑,如平屋顶、斜屋顶、幕墙、天棚等等形式都可以安装,BIPV在建筑方面使用极其广泛。
[000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的光伏BIPV组件为了满足高额发电效率,通常采用多组光伏板进行拼接安装,目前光伏组件之间的衔接只能依靠底部的支架进行拼接,但是在高处建筑比如屋顶,通过支架实现光伏组件的衔接会增加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且安装的整齐度、稳定性不高;
[0005]2、现有的光伏BIPV组件由于太阳能电池片工作过程中发热,热量堆积在光伏组件内部,在炎热环境中容易对内部走线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解决了现今存在的通过支架实现光伏组件的衔接会增加工作人员的操作负担,且安装的整齐度、稳定性不高,且热量堆积在光伏组件内部,在炎热环境中容易对内部走线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包括光伏组件主体,所述光伏组件主体边缘设置有铝框,所述铝框一侧设置有第一凸缘,所述铝框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内部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内侧顶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凸缘远离铝框的一侧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远离第二凸缘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光伏组件主体包括玻璃面板,所述玻璃面板底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底部设置有铝制支架,所述铝框靠近光伏组件主体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条,所述铝制支架底部设置有铝制背板,所述铝制背板与铝制支架之间设置有散热腔。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分别固定于铝框两侧,所述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均与铝框一体式构造。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插槽与插块呈矩形,所述插块与第二凸缘一体式构造,所述插槽内壁宽度尺寸与插块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插块与插槽插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与插槽相通,所述限位块与插块一体式构造,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块均呈三角状,所述限位块穿过插槽插入限位槽内部。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铝框与铝制背板一体式构造,所述铝
制背板朝向散热腔内部呈S形往复曲折。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铝制支架固定于太阳能电池片底部,所述铝制支架底部与铝制背板内壁紧贴。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密封条材质为橡胶,所述密封条固定于铝框内壁,所述密封条与光伏组件主体侧壁紧贴。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凸缘、第二凸缘插块与插槽,通过在铝框两侧增设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内开设插槽,第二凸缘连接插块,利用插块插入插槽,同时,限位块卡入限位槽内部防止插块从插槽中脱离,进而使相邻两组光伏组件主体之间可通过插块与插槽进行稳定衔接,一方面增强光伏组件主体衔接的紧密性,另一方面使光伏组件主体安装更加稳定,降低单组光伏组件主体与底部支架固定的工作强度。
[0016]2、该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通过设置铝制支架与铝制背板与散热腔,通过将太阳能电池片固定在铝制支架上,借用铝制支架一方面对太阳能电池片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将太阳能电池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腔,再通过将铝制背板设计呈S形往复曲折排列,借用铝制背板将散热腔的热量向外传递,避免散热腔内热量堆积,对太阳能电池片的电路走线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插块与插槽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插块与插槽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光伏组件主体;2、铝框;3、第一凸缘;4、第二凸缘;5、插槽;6、限位槽;7、插块;8、限位块;9、玻璃面板;10、太阳能电池片;11、铝制支架;12、密封条;13、铝制背板;14、散热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包括光伏组件主体1,光伏组件主体1边缘设置有铝框2,铝框2一侧设置有第一凸缘3,铝框2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缘4,第一凸缘3内部开设有插槽5,插槽5内侧顶部设置有限位槽6,第二凸缘4远离铝框2的一侧设置有插块7,用于衔接相邻两组光伏组件主体1,插块7远离第二凸缘4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块8,用于与限位槽6卡接,避免插块7从插槽5脱落,光伏组件主体1包括玻璃面板9,玻璃面板9底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片10,太阳能电池片10底部设置有铝制支架11,用
于对太阳能电池片10进行支撑,铝框2靠近光伏组件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条12,用于增强铝框2与光伏组件主体1连接的密封性,铝制支架11底部设置有铝制背板13,用于将散热腔14内的热量导出,铝制背板13与铝制支架11之间设置有散热腔14。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缘3与第二凸缘4分别固定于铝框2两侧,第一凸缘3与第二凸缘4均与铝框2一体式构造,利用第一凸缘3为开设插槽5提供空间,利用第二凸缘4连接插块7与铝框2;插槽5与插块7呈矩形,插块7与第二凸缘4一体式构造,插槽5内壁宽度尺寸与插块7宽度尺寸相适配,插块7与插槽5插接,利用插块7与插槽5插接,使相邻两组光伏组件主体1之间紧密连接;限位槽6与插槽5相通,限位块8与插块7一体式构造,限位槽6与限位块8均呈三角状,限位块8穿过插槽5插入限位槽6内部,利用限位块8与限位槽6卡接,可有效防止插块7从插槽5内脱离,增强相邻两组光伏组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铝框2与铝制背板13一体式构造,铝制背板13朝向散热腔14内部呈S形往复曲折,增加铝制背板13与热量的接触面积,利用铝制背板13将散热腔14的热量向外传递,避免散热腔14内热量堆积,对太阳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包括光伏组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主体(1)边缘设置有铝框(2),所述铝框(2)一侧设置有第一凸缘(3),所述铝框(2)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凸缘(4),所述第一凸缘(3)内部开设有插槽(5),所述插槽(5)内侧顶部设置有限位槽(6),所述第二凸缘(4)远离铝框(2)的一侧设置有插块(7),所述插块(7)远离第二凸缘(4)的一端上表面设置有限位块(8),所述光伏组件主体(1)包括玻璃面板(9),所述玻璃面板(9)底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片(10),所述太阳能电池片(10)底部设置有铝制支架(11),所述铝框(2)靠近光伏组件主体(1)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条(12),所述铝制支架(11)底部设置有铝制背板(13),所述铝制背板(13)与铝制支架(11)之间设置有散热腔(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缘(3)与第二凸缘(4)分别固定于铝框(2)两侧,所述第一凸缘(3)与第二凸缘(4)均与铝框(2)一体式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性强的光伏BIP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远云韩杰樊佛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嘉朔智慧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