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背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30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内层、背板中间层和背板外层;所述背板内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接层、功能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背板中间层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光伏背板将背板内层拆分为粘接层、功能层和保护层,通过粘接层完整性确保背板胶膜粘接性能,通过功能层均匀分布提供全面的耐紫外线等功能特性,通过保护层在背板中间层内提供额外环境耐受能力,确保组件背部结构不会直接暴露在水汽环境当中。保组件背部结构不会直接暴露在水汽环境当中。保组件背部结构不会直接暴露在水汽环境当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背板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背板。

技术介绍

[0002]光伏背板作为光伏组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性和环境耐受性非常重要。目前光伏背板多为两层或三层结构,其中中间基材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主,外层由氟膜或氟涂层提供环境保护能力,内层由氟涂层或高分子薄膜提供粘接能力和抗紫外能力。
[0003]CN205122610U公开了一种功能性多层复合光伏背板,由耐候外层A、耐候外层B、中间基层、内层A及内层B由上至下依次叠加构成,耐候外层A、耐候外层B、中间基层及内层A之间均通过高分子胶黏剂粘接,内层B为内层A下表面涂层。其公开的光伏背板通过结构设计增加两层耐候聚烯烃薄膜,明显地提高了背板的水汽阻隔性、导热性、局放性等性能,背板水汽透过率小于1.0g/m2·
d(红外法),导热系数介于3.0

5.0W/M
·
K,相对漏电起痕指数测试结果大于400V(IEC等级为II级),反射率(400

1100nm)大于85%,使用其公开的背板封装的光伏组件在85℃,85%湿度,外加1000V负向电压,测试96h后,组件前后功率衰减最大不超过1%。
[0004]CN102376805B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背板及其制备方法,其公开的背板由一玻璃纤维布基体层,四氟树脂薄膜层、两PET薄膜层和两胶黏层构成,且依次排列为:氟树脂薄膜、PET薄膜、胶黏层、氟树脂薄膜、玻璃纤维布、氟树脂薄膜、胶黏层、PET薄膜、氟树脂薄膜。其公开的背板由于采用多层氟树脂薄膜,大大提高了背板的耐候性;基材采用玻璃纤维布,赋予背板具有高耐压、高强度、高模量与极高的阻燃性能;采用双层PET结构,保证了该背板极高的水汽阻隔性能。
[0005]目前光伏背板中内涂层主要由氟碳(PEVE)涂料和钛白粉组成,团聚的钛白粉和FEVE涂料有可能存在间隙型网络,使得粘接能力和耐紫外能力出现局部失效风险。同时由于FEVE涂料存在不同原料来源,单纯的混合浆料会进一步弱化内涂层的功能。
[0006]综上所述,开发一种具有良好功能特性的光伏背板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在背板内层减薄的情况下依然能保证功能的完整性和均匀性。
[0008]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背板,所述光伏背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内层、背板中间层和背板外层;
[0010]所述背板内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接层、功能层和保护层;
[0011]所述保护层与所述背板中间层相接触。
[0012]本技术所述光伏背板将背板内层拆分为粘接层、功能层和保护层,各层之间
独立作用,互不影响,通过粘接层完整性确保背板胶膜粘接性能,通过功能层均匀分布提供全面的功能特性,通过保护层在背板中间层内部提供额外环境耐受能力,确保组件背部结构不会直接暴露在水汽环境当中,保证即使在很薄的情况下,每一层的功能性依然完整且均匀。
[0013]优选地,所述背板内层的厚度为5

14μm,例如5μm、6μm、7μm、8μm、9μm、10μm、11μm、12μm、13μm等。
[0014]优选地,所述背板中间层的厚度为250

300μm,例如260μm、270μm、280μm、290μm等。
[0015]优选地,所述背板外层的厚度为20

25μm,例如21μm、22μm、23μm、24μm等。
[0016]优选地,所述功能层的厚度为2

5μm,例如2.5μm、3μm、3.5μm、4μm、4.5μm等,优选3

5μm,进一步优选4μm。
[0017]本技术所述功能层的厚度为2

5μm,厚度在此范围内能保证功能层完整均匀的发挥作用,厚度在3

5μm范围内能更好地保证功能层完整均匀的发挥作用。
[0018]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

5μm,例如1.5μm、2μm、2.5μm、3μm、3.5μm、4μm、4.5μm等,进一步优选3

5μm。
[0019]本技术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1

5μm,厚度在此范围能保证保护层完整均匀地发挥作用,厚度在3

5μm范围内能更好地保证保护层完整均匀的发挥作用。
[0020]优选地,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2

4μm,例如2.2μm、2.4μm、2.6μm、2.8μm、3μm、3.2μm、3.4μm、3.6μm、3.8μm等。
[0021]本技术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2

4μm,厚度在此范围能保证粘接层完整均匀地发挥作用,厚度太薄容易受中间层的影响开裂,厚度太厚粘接性能会有一定下降。
[0022]示例性地,所述粘接层的材质包括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乙烯或亚磷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0023]示例性地,所述功能层的材质包括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氧化铝或三嗪类紫外吸收剂中的任意一种。
[0024]示例性地,所述保护层的材质包括聚三氟氯乙烯、聚四氟乙烯或丙烯酸树脂中的任意一种。
[0025]示例性地,所述背板中间层的材质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26]示例性地,所述背板外层的材质包括聚偏氟乙烯。
[0027]示例性地,所述的光伏背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将保护层、功能层和粘接层的制备原料溶于溶剂分别形成保护层浆料、功能层浆料和粘接层浆料;
[0029]再将保护层材料、功能层浆料和粘接层浆料依次涂覆于背板中间层上,且每次涂覆后均进行干燥,形成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背板中间层上的保护层、功能层和粘接层,得到所述背板内层;
[0030]然后将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内层和背板中间层设置于所述背板外层上,得到所述光伏背板;
[0031]或
[0032]先将背板中间层设置于所述背板外层后,再按照上述过程设置背板内层,得到所述光伏背板。
[0033]示例性地,所述背板中间层在设置背板内层前进行电晕处理。
[0034]示例性地,所述保护层材料、功能层浆料和粘接层浆料干燥的温度各自独立地为70

150℃,例如80℃、100℃、120℃、140℃等。
[003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6]本技术所述光伏背板将背板内层拆分为粘接层、功能层和保护层,通过粘接层完整性确保背板胶膜粘接性能,通过功能层均匀分布提供全面的耐紫外线等功能特性,通过保护层在背板中间层内提供额外环境耐受能力,确保组件背部结构不会直接暴露在水汽环境当中,在背板内层减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背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板内层、背板中间层和背板外层;所述背板内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粘接层、功能层和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与所述背板中间层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内层的厚度为5

14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中间层的厚度为250

3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外层的厚度为20

2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伏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层的厚度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士宸王禹冯志强王乐
申请(专利权)人: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