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卡退卡弹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3897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IC卡退卡弹出装置,装设使用在一般电子机体内的IC卡插槽内,此IC卡插内具有一连接座,其结构包括:一推动板,嵌合于上述IC卡插槽内的连接座旁侧,一推动杆,其中央枢接于一点上,此推动杆的一端为推动端,另一端为施力端,一施力装置,用来施力于上述施力杆的施力端,其位于上述电子机体的IC卡插槽旁侧,弹出装置,组装于上述推动板与电子机体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IC卡抽取方便。(*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IC卡退卡弹出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在拔除IC卡时,可将IC卡弹出一段距离,可方便地取出的IC卡退卡弹出装置。按,目前常见的电子机体中,常见有IC卡的装置,例如电脑及电子字典机体,其可籍由一种IC卡插入机体内的连接端子,以获得在功能上的增强,例如字汇的增加、存储器的扩增等。而,在早期时,一般IC卡在插入连接端子后,因为在其机体的IC卡插槽面上,会有凹陷处,使IC卡露出一小端在外部,所以人们欲拆除IC卡时,只能靠人手将IC卡露出外部的一小端紧紧抓住并向外拉拔,此种结构设计虽然简单,但因IC卡插入连接器后,常保持一紧密的插拔力,以防止IC卡受震动跳出,造成系统的不稳定,而此一拉拔荷重最重可达2.5kg,造成使用者拔卡时会有不适感,也同时因手指需抓取一定面积的IC卡才能施以拉力,故常牺牲外观造型,在外破一大孔,造成外观美感的破坏,实非一理想的设计。后来,又有一种较进步的产品出现,在此且称其为拉板式结构,请参考附图说明图1示意图所示,其中占大部分的是机体内部的电路板1,右侧有一IC卡插入口2(为一扁平入口),当IC卡由IC卡插入口2插入后,IC卡会在空洞区3露出一些较为凸出的卡体部分,因而,在欲拔出此IC卡时,只要将与旋转力臂4连接的滑钮41顺着滑道5向右滑动,则旋转力臂4会带动IC卡拉板6(为一四方形板状体,其底端为标号66,两端65则可顺着轨道67滑动)顶推IC卡于空洞区3露出的较为凸出的卡体部分(当IC卡插入时,就会露出此部分),因而会带动IC卡向外移动,达到拆移IC卡的目的,而弹力弹簧7提供旋转力臂4一回复的弹力。上述拉板式结构,其拉板6大多为大行程长距离的板状体,其采用过大的退卡行程,因而占据了大部分机体的体积,所以加大了成品的体积,会不利于机体的小型化发展;因而后来又有一种较小行程的拉板装置出现,其行程小到仅仅能将IC卡连接端子与主机IC卡连接器脱离,然后使用者才将此被退出而露出在外的一小端缘,施以拉力将之拉出,但一般而言,此露出在外的一小端缘并不会太大(约2.0至3.0mm),故对使用者而言,因手握范围有限而会产生不便感。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在拔除IC卡时较方便的IC卡退卡弹出装置。本技术之主要特征,乃在于拉板与主机体之间加装一弹簧装置,可使得IC卡在脱离连接器后,可自动产生一向外弹出的力,因而可使得IC卡弹出一段距离,以方便使用者取出。因此,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IC卡装卡及退卡装置,装设使用在一般电子机体内的IC卡插槽内,此IC卡插槽内具有一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IC卡装卡及退卡装置包括一推动板,嵌合于上述IC卡插槽内的连接座旁侧;一推动杆,其中央可转动地枢接于一点上,此推动杆靠近所述推动板的一端为推动端,另一端为施力端;和一施力装置,位于所述电子机体的IC卡插槽旁侧,为一可滑动的装置,包括有推杆体,所述推杆体靠近所述推动杆的施力端。一弹出装置,由一个以上的弹性体组成,组装于上述推动板与电子机体之间。为使得以更清楚了解本技术,谨配合附图,举一较佳实施例,说明如下图1拉卡式IC卡退卡弹出装置的示意图。图2本技术IC卡退卡弹出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本技术IC卡退卡弹出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IC卡插入导槽装置的示意图。图4本技术IC卡退卡弹出装置一较佳实施例在IC卡拔出状态下的示意图。图5本技术IC卡退卡弹出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之一较佳实施例组装在一般电子机体内的IC卡插槽内的示意图,其装设使用在一般电子机体内的IC卡插槽50内,此IC卡插槽50内具有一连接座40,当IC卡顺着IC卡插槽50插入连接座40上后,就可与电子机体做电气性的连接,其结构包括一推动板10、一推动杆20、一施力装置30及一弹出装置35;其中该推动板10,嵌合在位于上述IC卡插槽50内的连接座40旁侧的滑道70上,使得推动板10可在滑道70上平稳滑行而不会产生晃动不稳的情形;其两前端具两顶点11,用来推动已插入上述连接座40的IC卡,使其与连接座40分离;中央具有一长条形的冲孔12,其内有一固定座13(可为一类似螺丝灯的元件固定在机体上),使得推动板10可以冲孔12顺着固定座13来回滑动;其背部具有一凸出的被推部14(在图中未能看出,因其与图面成垂直态,然其结构简单,仅为一凸出部分用来被推顶而已)。推动杆20,其中央枢接于一固定点22上,在固定点22再以一螺丝固定,使得推动杆20可以该点22为转轴而以类似杠杆的动作而转动,此推动杆的一端为推动端21,可顶推上述的推动板20做推动的动作,另一端为施力端23,在施力端23用力推动,就可使推动端21做推动的动作。施力装置30,用来施力于上述推动杆20的施力端23,其位于上述电子机体的IC卡插槽50旁侧,为一可滑动的装置,其藉由人手推按钮31带动推杆体32,再推动推动杆20的施力端23;上述按钮31及杆体32为一体,且皆位于一滑动轨道上。弹出装置35,由一个以上的弹性体组成,在本实施例中为一个弹性体,且此弹性体在此以弹簧为较佳者,其组装固定于上述推动板10的后端351与电子机体一点352之间,使得当将推动板10向电子机体内部移动时,可藉由弹出装置35(亦即弹簧)产生一平行于推动板10的滑道70的向外弹力。在推动杆20与电子机体之间,设有一弹簧元件60(不同于上述的弹出装置35),其一端固定在一制动元件61上,一端卡阻于推动杆20后侧一卡物24上,可使得推动杆20被推动后,产生一反作用力,使推动杆20又能回复到原来的位置上。本技术的卡结安装步骤如下所述一、将推动板10装于导槽(此导槽结构供推动板10滑动用,结构简单且长度较短,组装方便)中,再以一螺丝锁入固定座13上,即可完成动作且永不脱落。二、将弹簧元件60装入固定点22上,再将推动杆20放入固定点22上,再锁入一螺丝,使得推动杆20与弹簧元件60不脱落,而自成一模组。三、将弹出装置35的一端固定于推动板10的后端351上,另一端固定于电子机体的一点352上,使成一牢固状态,其固定的方法为习知技术,例如,可以螺丝钉固定、或是其它方法固定,在此不需冗述。再请参考图3所示的IC卡80插入插槽50内的示意图,此时,推动板10两前端的两顶点11会被IC卡80尾端的两凸出点81推顶而向后移,使得其背部凸出的被推部14恰与推动杆20的推动端21相接触,且弹出装置35会被推动板10背部凸出的推动端14紧压成一具弹出力的压缩状态,但是其弹出的力量仍然小于IC卡80插入插槽50的夹持力。至于图4,则为其动作示意图,在图中,施力装置30的按钮31被推动向左移动,而与其一体的杆体32就顶推推动杆20的施力端23,使推动端21推动推动板10向右移动,推动板10两前端的两顶点11,就会推动已插入上述连接座40的IC卡80,当推动至某一程度,使得IC卡80插入插槽50的夹持力小于弹出装置35的弹出力时,弹出装置35就会将IC卡80弹出,使其插接端82与连接座40分离,且被弹出后的IC卡80会露出在机体外部有较大部分的体积,以方便使用者以手抽取。以上是仅对拉板在左侧的状态时的较佳实例,在图5中,则是当拉板位于右侧(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IC卡装卡及退卡装置,装设使用在一般电子机体内的IC卡插槽内,此IC卡插槽内具有一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IC卡装卡及退卡装置包括:一推动板,嵌合于上述IC卡插槽内的连接座旁侧;一推动杆,其中央可转动地枢接于一点上,此推动杆靠近 所述推动板的一端为推动端,另一端为施力端;和一施力装置,位于所述电子机体的IC卡插槽旁侧,为一可滑动的装置,包括有推杆体,所述推杆体靠近所述推动杆的施力端。一弹出装置,由一个以上的弹性体组成,组装于上述推动板与电子机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恩忠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