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木组合结构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329381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木组合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木梁、柱以及木楼板,柱包括上柱以及下柱,上柱、下柱之间设置有预制钢套筒;木梁包括第一木梁、第二木梁,第一木梁、第二木梁垂直交叉榫接,并与预制钢套筒连接;多根第一木梁之间以及多根第二木梁之间均通过梁梁连接件连接;第一木梁、第二木梁以及梁梁连接件上均设置有梁板预留卡槽;木楼板通过榫卯结构以及带T板的矩形钢管组合在一起,同时,组合后的木楼板还整体穿设有预应力锚杆;木楼板的边木板、中木板上也设置有梁板预留卡槽,用与和木梁上的梁板预留卡槽对应,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梁板连接件,从而将木楼板以及木梁连接在一起。木楼板以及木梁连接在一起。木楼板以及木梁连接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木组合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木组合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属于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国家大力引导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背景下,装配式组合结构在众多结构中脱颖而出,钢木组合结构作为一种较新颖的结构形式,不仅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缩短建造周期,还能充分发挥钢材、木材两种材料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但是,现有的木结构需要对梁柱节点部分进行复杂的加工处理,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时间长,加工后梁柱节点部分木材整体性和受力性能降低。节点局部小部件易损坏,无法更换部件,局部打孔容易造成应力集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装配式钢木组合结构及其装配方法,用于解决其整体稳定性、环保、受力性能等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装配式钢木组合结构,包括木梁、柱以及木楼板,所述柱包括上柱以及下柱,上柱、下柱之间设置有预制钢套筒;
[0007]所述木梁包括第一木梁、第二木梁,第一木梁、第二木梁伸入预制钢套筒内垂直交叉榫接,并与预制钢套筒连接;纵筋穿过第一木梁及第二木梁的榫接部,并在上柱、下柱内通长设置,从而形成一梁柱节点;
[0008]多根第一木梁之间以及多根第二木梁之间均通过梁梁连接件连接;
[0009]所述第一木梁、第二木梁以及梁梁连接件上均设置有梁板预留卡槽;
[0010]所述木楼板包括边木板、中木板、带T板的矩形钢管、木挡板以及预应力锚杆;中木板及其两侧的边木板通过榫卯结构以及带T板的矩形钢管组合在一起,同时,组合后的木楼板还整体穿设有预应力锚杆,且木楼板前后两侧还榫卯连接有木挡板;
[0011]所述木楼板的边木板、中木板上也设置有梁板预留卡槽,用与和木梁上的梁板预留卡槽对应,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梁板连接件,从而将木楼板以及木梁连接在一起。
[0012]进一步地,第一木梁的端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一加固部,所述第一端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面、第一水平面、第一垂直面、第一凹槽面、第二斜面以及第二垂直面;所述第一端部的第一垂直面、第一凹槽面、第二斜面中部还设置有内凹的榫槽;第一端部上还设置有纵筋孔,用以穿设纵筋;
[0013]第一木梁的第一连接部两侧面设置有第一钢板,顶面设置有凹槽,用于和预制钢套筒上的套筒角钢连接;
[0014]第一木梁的第一加固部两侧面设置有第二钢板,第一加固部的四个角部设置有凹槽,用以通过加固部角钢将第一加固部和第二钢板连接在一起,且第二钢板覆盖在第一钢板外表面,并与之锚固;
[0015]所述第一钢板上设置有竖向锚孔,所述第二钢板上设置有水平锚孔以及竖向锚孔;水平锚孔与加固部角钢上锚孔对应,竖向锚孔与第一钢板上的竖向锚孔对应。
[0016]进一步地,第二木梁的端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端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加固部,所述第二端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斜面、第二水平面、第三垂直面、第一凸起面、第四斜面;所述第二端部的第二水平面、第三垂直面、第一凸起面、第四斜面的中部还伸出有水平设置的L型榫头,用以配合插入所述榫槽内;此外,第三斜面、第二水平面、第三垂直面、第一凸起面、第四斜面分别与第一端部上的第一斜面、第一水平面、第一垂直面、第一凹槽面、第二斜面对应配合;第三斜面、第二水平面所在第二端部上还设置有纵筋孔,用以穿设纵筋,同时,L型榫头上也设置有纵筋孔,其与榫槽上的纵筋孔对应,用以穿设纵筋;
[0017]第二木梁的第二连接部、第二加固部分别和第一木梁的第一连接部、第一加固部结构相同。
[0018]进一步地,所述预制钢套筒四周相邻两面预开洞,并在洞的上下焊接有套筒角钢,而其余两面为实心钢板。
[0019]进一步地,所述中木板为工字型,其左右两侧的中间位置分别对应设置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内侧还对应开设有一T型槽;所述中木板左、右两侧还分别设置有木板榫槽以及与之对应的木板榫头,其分别位于所述矩形凹槽的上、下侧;
[0020]所述边木板为相对设置的凹字型结构,均包括中间位置设置的矩形凹槽以及与之贯通的T型槽,用于与中木板上的矩形凹槽以及T型槽对应,便于插入所述带T板的矩形钢管;所述边木板矩形凹槽的上下两侧设置的是木板榫头或木板榫槽,其分别与中木板上的木板榫槽或木板榫头对应榫卯连接;
[0021]所述带T板的矩形钢管包括中间的矩形钢管以及两侧焊接的T型钢板,矩形钢管、T型钢板分别对应插接在矩形凹槽以及T型槽内。
[0022]进一步地,所述边木板、中木板的前后两端还设置有不贯通的木板榫槽,用于和木挡板上的木板榫头对应榫接,起到支撑作用。
[0023]进一步地,所述边木板、中木板上均对应设置有上、下两排开孔,上、下两排开孔采用预应力锚杆锚固。
[0024]进一步地,所述边木板上设置有阴角,用于避开所述梁柱节点。
[0025]进一步地,所述梁板预留卡槽的深度为梁板连接件高度的一半。
[0026]上述装配式钢木组合结构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步骤一、梁柱节点的装配
[0028]1.1将预制钢套筒沿放置于下柱的预留卡槽;
[0029]1.2将第一钢板放置于第一木梁和第二木梁的第一连接部两侧预留槽位,随后将第一木梁先插入预制钢套筒,再将第二木梁插入预制钢套筒,第一木梁与第二木梁通过二者内部结构榫接;
[0030]1.3将第二钢板沿第一木梁和第二木梁两侧预留位置插入预制钢套筒;
[0031]1.4将加固部角钢放置于第一木梁和第二木梁上四个角部预留凹槽位置,并通过螺钉与第二钢板和第一木梁、第二木梁连接,同时在预制钢套筒上的4处套筒角钢位置通过螺钉与第一木梁和第二木梁连接;
[0032]1.5将纵筋自上而下穿过预制钢套筒中第一木梁和第二木梁上的纵筋孔;
[0033]1.6将上柱从上向下沿纵筋孔与纵筋相连。
[0034]步骤二、木楼板装配过程:
[0035]2.1将数个中木板通过矩形凹槽与带T板的矩形钢管相连;
[0036]2.2将边木板通过矩形凹槽与带T板的矩形钢管相连;
[0037]2.3将两端木挡板通过木板榫槽、木板榫头与边木板和中木板连接,将预应力锚杆穿过边木板和中木板,施加预应力后用锚具固定;
[0038]步骤三、钢木组合结构的装配
[0039]3.1将4个组合好的梁柱节点固定后,通过梁梁连接件将梁柱节点相连,再将数个梁板连接件插入梁板预留卡槽,预留深度恰好为梁板连接件的高度的一半;
[0040]3.2将木楼板沿预留位置向下安装,使木楼板底面梁板预留卡槽与梁板连接件相连;
[0041]3.3重复3.1、3.2过程,组成多层框架体系。
[004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3]本专利技术采用钢木组合结构,将钢木进行有机组合,发挥了二者各自的长处和优点,克服了彼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木组合结构,包括木梁(1)、柱(2)以及木楼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柱(2)包括上柱(21)以及下柱(22),上柱(21)、下柱(22)之间设置有预制钢套筒(4);所述木梁(1)包括第一木梁(11)、第二木梁(12),第一木梁(11)、第二木梁(12)伸入预制钢套筒(4)内垂直交叉榫接,并与预制钢套筒(4)连接;纵筋(5)穿过第一木梁(11)及第二木梁(12)的榫接部,并在上柱(21)、下柱(22)内通长设置,从而形成一梁柱节点;多根第一木梁(11)之间以及多根第二木梁(12)之间均通过梁梁连接件(10)连接;所述第一木梁(11)、第二木梁(12)以及梁梁连接件(10)上均设置有梁板预留卡槽(6);所述木楼板(3)包括边木板(31)、中木板(32)、带T板的矩形钢管(33)、木挡板(34)以及预应力锚杆(35);中木板(32)及其两侧的边木板(31)通过榫卯结构以及带T板的矩形钢管(33)组合在一起,同时,组合后的木楼板(3)还整体穿设有预应力锚杆(35),且木楼板(3)前后两侧还榫卯连接有木挡板(34);所述木楼板(3)的边木板(31)、中木板(32)上也设置有梁板预留卡槽(6),用与和木梁(1)上的梁板预留卡槽(6)对应,且二者之间设置有梁板连接件(7),从而将木楼板(3)以及木梁(1)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木梁(11)的端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端部(111)、第一连接部(112)以及第一加固部(113),所述第一端部(1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斜面(1111)、第一水平面(1112)、第一垂直面(1113)、第一凹槽面(1114)、第二斜面(1115)以及第二垂直面(1116);所述第一端部(111)的第一垂直面(1113)、第一凹槽面(1114)、第二斜面(1115)中部还设置有内凹的榫槽(1117);第一端部(111)上还设置有纵筋孔,用以穿设纵筋(5);第一木梁(11)的第一连接部(112)两侧面设置有第一钢板(1121),顶面设置有凹槽,用于和预制钢套筒(4)上的套筒角钢(41)连接;第一木梁(11)的第一加固部(113)两侧面设置有第二钢板(1131),第一加固部(113)的四个角部设置有凹槽,用以通过加固部角钢(1132)将第一加固部(113)和第二钢板(1131)连接在一起,且第二钢板(1131)覆盖在第一钢板(1121)外表面,并与之锚固;所述第一钢板(1121)上设置有竖向锚孔,所述第二钢板(1131)上设置有水平锚孔以及竖向锚孔;水平锚孔与加固部角钢(1132)上锚孔对应,竖向锚孔与第一钢板(1121)上的竖向锚孔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木梁(12)的端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端部(121)、第二连接部(122)以及第二加固部(123),所述第二端部(12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斜面(1211)、第二水平面(1212)、第三垂直面(1213)、第一凸起面(1214)、第四斜面(1215);所述第二端部(121)的第二水平面(1212)、第三垂直面(1213)、第一凸起面(1214)、第四斜面(1215)的中部还伸出有水平设置的L型榫头(1217),用以配合插入所述榫槽(1117)内;此外,第三斜面(1211)、第二水平面(1212)、第三垂直面(1213)、第一凸起面(1214)、第四斜面(1215)分别与第一端部(111)上的第一斜面(1111)、第一水平面(1112)、第一垂直面(1113)、第一凹槽面(1114)、第二斜面(1115)对应配合;第三斜面(1211)、第二水平面(1212)所在第二端部(121)上还设置有纵筋孔,用以穿设纵筋(5),同时,L型榫头(1217)上也设置有纵筋孔,其与榫槽(1117)上的纵筋孔对应,用以穿设纵筋
(5);第二木梁(12)的第二连接部(122)、第二加固部(123)分别和第一木梁(11)的第一连接部(112)、第一加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清清桂海伟张旺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铁道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