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743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波感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包括DC/DC降压恒流控制电路、微波感应模块和放大滤波电路,所述微波感应模块包括可拔插的芯片U4,在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若芯片U4被拔出或是芯片U4引脚的连接出现异常,引脚连接断开的瞬间,静电将产生庞大的能量,此时,放大滤波电路滤除静电能量的频谱中相应频带的能量,起到静电隔离的保护作用。隔离的保护作用。隔离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波感应
,尤其涉及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微波感应技术是通过微波检测感应区是否有人,然后再控制与之连接的灯具进行工作,微波感应灵敏度高,环境温度不会影响灵敏度,感应距离远,可靠性强,无需透镜,使用不影响灯具外观,随着微波半导体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微波技术的物理实现不仅十分简单、廉价,而且体积甚小;
[0003]但传统的微波电路使用中,微波感应模块的芯片通常与灯具控制部分直接连接,当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若将芯片拔出或是芯片引脚的接触出现异常,导致芯片引脚与电路的连接瞬间断开,此时,静电将产生庞大的能量,直接冲击芯片,造成芯片的损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通过增设放大滤波电路,进行静电防护,保护芯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包括DC/DC降压恒流控制电路、微波感应模块和放大滤波电路;
[0007]所述微波感应模块包括可插拔的芯片U4;
[0008]所述放大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38、电容C15、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
[0009]所述芯片U4的输出端VO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3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和DC/DC降压恒流电路电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接地。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放大滤波电路还包括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和电容C14;
[0011]所述芯片U4的输出端VO与电阻R3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3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4的一端和电阻R3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电阻R3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7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和电阻R3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和DC/DC降压恒流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37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均接地。
[0012]进一步的,所述DC/DC降压恒流电路包括芯片U2、电阻R20和电容C9;
[0013]所述电阻R20的一端与芯片U2的电压输入端VIN电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和芯片U2的定时电容接入端CT电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
[0014]进一步的,所述DC/DC降压恒流电路还包括续流二极管D5、电容C10和电阻R21;
[0015]所述续流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和芯片U2的电压输入端VIN电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和芯片U2的内置MOS管漏极端SW电连接。
[0016]进一步的,所述DC/DC降压恒流电路还包括电感L4、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极性电容CE3和电容C11;
[0017]所述电感L4的一端与芯片U2的内置MOS管漏极端SW电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2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电阻R25的一端和电阻R2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反向电流检测端CSN电连接,所述电阻R23的一端与芯片U2的正向电流检测端CSP电连接,所述电阻R2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4的另一端、电阻R25的另一端、电阻R26的另一端、电容C11的一端、极性电容CE3的负极和LED灯具的一端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E3的正极分别与电容C11的另一端和LED灯具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2的辉度控制端DIM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和电阻R38的另一端电连接。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微波模块供应电路;
[0019]所述微波模块供应电路包括芯片U3、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感L5、电容C13、极性电容CE4和极性电容CE5;
[0020]所述芯片U3的电压输入端VIN分别与电阻R28的一端和极性电容CE5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28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2的使能端EN和电阻R2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芯片U3的输出电压反馈端FB分别与电容C13的一端、电阻R30的一端和电阻R3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0的另一端分别与芯片U4的12V电压输入端、电感L5的一端和极性电容CE4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电感L5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内置MOS管漏极端SW电连接,所述极性电容CE4的负极、极性电容CE5的负极、电阻R29的另一端、电容C13的另一端和电阻R31的另一端均接地。
[0021]进一步的,还包括flyback电路;
[0022]所述flyback电路分别与微波模块供应电路和DC/DC降压恒流电路电连接。
[0023]进一步的,还包括EMC整流滤波电路;
[0024]所述EMC整流滤波电路与flyback电路电连接。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包括DC/DC降压恒流控制电路、微波感应模块和放大滤波电路,所述微波感应模块包括可拔插的芯片U4,在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时,若芯片U4被拔出或是芯片U4引脚的连接出现异常,引脚连接断开的瞬间,静电将产生庞大的能量,此时,放大滤波电路滤除静电能量的频谱中相应频带的能量,起到静电隔离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27]图1所示为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的流程框图;
[0028]图2所示为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的EMC整流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所示为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的flyback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所示为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的DC/DC降压恒流电路的结构示意
图;
[0031]图5所示为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的微波模块供应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所示为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的放大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34]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包括DC/DC降压恒流控制电路、微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DC/DC降压恒流控制电路、微波感应模块和放大滤波电路;所述微波感应模块包括可插拔的芯片U4;所述放大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38、电容C15、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所述芯片U4的输出端VO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3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和DC/DC降压恒流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三极管Q3的发射极均接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大滤波电路还包括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和电容C14;所述芯片U4的输出端VO与电阻R3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2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33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4的一端和电阻R35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4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3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35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电阻R3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7的一端、电容C14的一端和电阻R38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3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和DC/DC降压恒流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电阻R37的另一端、电容C14的另一端和电容C15的另一端均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降压恒流电路包括芯片U2、电阻R20和电容C9;所述电阻R20的一端与芯片U2的电压输入端VIN电连接,所述电阻R2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和芯片U2的定时电容接入端CT电连接,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波感应恒压恒流LED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降压恒流电路还包括续流二极管D5、电容C10和电阻R21;所述续流二极管D5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和芯片U2的电压输入端VIN电连接,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续流二极管D5的正极和芯片U2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凯郑榕龙黄建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亚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