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河道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366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7
本申请涉及一种生态河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其包括若干个布置于河道上用于种植植被的浮床,多个浮床之间通过绳索连接形成一组浮床单元,多组浮床单元沿河道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在河道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浮床数量一一对应的安装槽,浮床分别放置于安装槽内,在浮床的下表面均连接有重力锚,在安装槽的槽底均开设有定位孔,重力锚安装于定位孔内;在安装槽的一侧开设有铰接槽,浮床远离河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安装于铰接槽内。本申请具有结构整体性好、适应性和透水能力强,防洪防冲效果好,施工简单、快捷,不影响植物生长,可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实现对堤坝表面进行防护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河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生态河道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河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中,为了防止边坡或河床受水流冲刷,在河堤斜坡的坡面和坡脚上做的各种铺砌或栽植,来确保河堤的安全,现有的护坡技术可分为格构梁分区栽植护坡、石笼护坡、浆砌石护坡和铺设混凝土预制块护坡等。
[0003]随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工程建设和山体开采,形成了大量无法恢复植被的坡体,绿色植被的破坏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而堤岸、边坡、河岸的侵蚀是导致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水土保持、边坡防护已成为当下中国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其一提供一种生态河道结构,具有结构整体性好、适应性和透水能力强,防洪防冲效果好,施工简单、快捷,不影响植物生长,可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实现对堤坝表面进行防护的效果。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生态河道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河道结构,包括若干个布置于河道上用于种植植被的浮床,多个所述浮床之间通过绳索连接形成一组浮床单元,多组所述浮床单元沿河道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在河道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浮床数量一一对应的安装槽,所述浮床分别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在所述浮床的下表面均连接有重力锚,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重力锚安装于所述定位孔内;在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开设有铰接槽,所述浮床远离河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安装于所述铰接槽内。
[0006]优选的,远离河床的末端浮床通过所述绳索固定于河道上。
[0007]优选的,浮床单元中相邻所述浮床之间间距为10

50cm。
[0008]优选的,所述重力锚由多段依次铰接的配重杆组成。
[0009]优选的,在所述浮床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种植植被的种植槽,在所述种植槽的底部连接有吸水棉绳,所述吸水棉绳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定位孔内。
[0010]优选的,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与所述定位孔相通布置。
[0011]优选的,同一组所述浮床单元中、从河道至河床方向的浮床内依次分为根系种植区、耐淹性草本植物区以及水质净化区,所述根系种植区、耐淹性草本植物区位于河道常水位以上,所述水质净化区位于河道常水位以下且漂浮于水面上;在所述根系种植区的浮床内充填有植生土壤层、用于种植种植小型灌木植物;在所述耐淹性草本植物区的浮床内填充有活性炭或人工烧结培养土、用于种植对氮、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且根系发达的多年生耐淹性草本植物;在所述水质净化区的浮床内种植对氮、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水生植物。
[0012]本申请其二提供一种生态河道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河道:修整河道的斜坡、河床,使其达到设计的斜度和平整度;S2、预留构件:在河道的斜坡上分别预留安装槽、定位孔以及铰接槽;S3、铺设浮床:将多个浮床依次放置于安装槽内,且重力锚放置于定位孔内,固定轴放置于铰接槽内,通过绳索将多个浮床连接形成一组浮床单元,多组浮床单元沿河道长度方向依次布置,浮床单元远离河床的末端浮床通过伸缩固定于河道上;S4、在同一组浮床单元中从河道至河床方向的浮床内依次分为根系种植区、耐淹性草本植物区以及水质净化区,在根系种植区的浮床内充填有植生土壤层、用于种植种植小型灌木植物;在耐淹性草本植物区的浮床内填充有活性炭或人工烧结培养土、用于种植对氮、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且根系发达的多年生耐淹性草本植物;在水质净化区的浮床内种植对氮、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水生植物。
[001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将浮床依次通过绳索连接,且安装于河道的安装槽内,提高浮床单元整体的稳定性;通过将浮床上的重力锚放置于河道的定位孔内,当河床内水位上涨时,浮床靠近河床的一端优先浮于水面上,且固定轴处于铰接槽内转动,使水面上浮床在涨水时处于水平状态,通过重力锚的牵制作用,使浮床随河床内水位的涨浮始终处于该位置的上方,便于河床水位退去时浮床的自动复位,具有结构整体性好、适应性和透水能力强,防洪防冲效果好,施工简单、快捷,不影响植物生长,可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实现对堤坝表面进行防护的效果;2.通过在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集水槽,集水槽与定位孔相通布置,吸水棉绳的自由端延伸至定位孔内,通过集水槽集水于定位孔内,再通过吸水棉绳将水分传递给种植槽内,提高对浮床内植被的供水;3.通过将同一组浮床单元中从河道至河床方向的浮床内依次分为根系种植区、耐淹性草本植物区以及水质净化区,根系种植区、耐淹性草本植物区位于河道常水位以上,水质净化区位于河道常水位以下且漂浮于水面上,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可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实现对堤坝表面进行防护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生态河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生态河道结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生态河道结构中河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生态河道结构中浮床的结构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说明:1、浮床单元;11、浮床;111、种植槽;112、固定轴;113、吸水棉绳;12、根系种植区;13、耐淹性草本植物区;14、水质净化区;2、绳索;31、安装槽;32、定位孔;33、铰接槽;34、集水槽;4、重力锚。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生态河道结构。
[0018]参照图1、图2,生态河道结构包括若干个布置于河道上用于种植植被的浮床11,多个浮床11之间通过绳索2连接形成一组浮床单元1,浮床单元1中相邻浮床11之间间距为10

50cm,多组浮床单元1沿河道长度方向依次布置,远离河床的末端浮床11通过绳索2固定于河道上。
[0019]参照图1、图2,其中,同一组浮床单元1中、从河道至河床方向的浮床11内依次分为根系种植区12、耐淹性草本植物区13以及水质净化区14,根系种植区12、耐淹性草本植物区13位于河道常水位以上,水质净化区14位于河道常水位以下且漂浮于水面上;在浮床1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用于种植植被的种植槽111,在根系种植区12的浮床11种植槽111内充填有植生土壤层、用于种植种植小型灌木植物;在耐淹性草本植物区13的浮床11种植槽111内填充有活性炭或人工烧结培养土、用于种植对氮、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且根系发达的多年生耐淹性草本植物;在水质净化区14的浮床11种植槽111内种植对氮、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水生植物。
[0020]参照图2至图4,在河道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浮床11数量一一对应的安装槽31,浮床11分别放置于安装槽31内;在安装槽31的槽底均开设有定位孔32,在浮床11的下表面均连接有重力锚4,重力锚4由多段依次铰接的配重杆组成,配重杆安装于定位孔32内;通过重力锚4的牵制作用,使浮床11随河床内水位的涨浮始终处于该位置的上方,便于河床水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布置于河道上用于种植植被的浮床(11),多个所述浮床(11)之间通过绳索(2)连接形成一组浮床单元(1),多组所述浮床单元(1)沿河道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在河道上开设有若干个与浮床(11)数量一一对应的安装槽(31),所述浮床(11)分别放置于所述安装槽(31)内,在所述浮床(11)的下表面均连接有重力锚(4),在所述安装槽(31)的槽底均开设有定位孔(32),所述重力锚(4)安装于所述定位孔(32)内;在所述安装槽(31)的一侧开设有铰接槽(33),所述浮床(11)远离河床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轴(112),所述固定轴(112)安装于所述铰接槽(3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远离河床的末端浮床(11)通过所述绳索(2)固定于河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浮床单元(1)中相邻所述浮床(11)之间间距为10

5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锚(4)由多段依次铰接的配重杆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浮床(11)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种植植被的种植槽(111),在所述种植槽(111)的底部连接有吸水棉绳(113),所述吸水棉绳(113)的自由端延伸至所述定位孔(32)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槽(31)的槽底开设有集水槽(34),所述集水槽(34)与所述定位孔(32)相通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河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同一组所述浮床单元(1)中、从河道至河床方向的浮床(11)内依次分为根系种植区(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如球蒋燕东王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富江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