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鞋底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61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7
本申请涉及鞋底材料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耐磨鞋底及其生产工艺。一种耐磨鞋底,所述鞋底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天然橡胶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鞋底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耐磨鞋底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鞋子是用于保护足部、便于行走的穿着物,通常由皮革、布帛和胶皮等材料制成。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鞋子的性能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0003]市面上的橡胶发泡鞋底耐磨性不高,穿着鞋子一段时间后鞋底会被磨损,尤其是人脚脚后跟位置磨损最快,导致穿着者行走不适,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鞋底的耐磨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耐磨鞋底及其生产工艺。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耐磨鞋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鞋底,所述鞋底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天然橡胶30

40份;溴化丁基橡胶30

40份;环氧树脂10

20份;填料30

40份;硫化剂1

2份;氧化锌3

5份;硬脂酸1

2份;促进剂1

3份;防老剂1

2份;吡啶

2,6

二甲酸3

5份。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溴化丁基橡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原料体系中加入溴化丁基橡胶有利于提高鞋底的耐磨性能。环氧树脂能够提高体系的相容性,同时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一部分会和溴化丁基橡胶发生加成反应、另一部分与吡啶

2,6<br/>‑
二甲酸中两个羧基发生加成反应,使得橡胶分子形成一定的交联网状结构,提高鞋底材料的机械强度,从而提高鞋底的耐磨性能。
[0007]可选的,按重量份计,所述原料体系中还包括苯并咪唑1

2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苯并咪唑对环氧树脂和吡啶

2,6

二甲酸的加成反应起到催化的作用,因为吡啶

2,6

二甲酸会和苯并咪唑形成羧基咪唑鎓盐,此时羧基与环氧基团的开环加成反应活性更高,从而提高鞋底材料的耐磨性能。
[0008]可选的,所述填料包括钛酸钾晶须。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钛酸钾晶须是一类微型外观为针状晶体的无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填充在原料体系中使得鞋底材料的不易发生断裂,提高鞋底材料的耐磨性能。此外钛酸钾晶须能够在鞋底材料表面形成一些微小凸起,能够提高鞋底材料的防滑性能。
[0010]可选的,所述钛酸钾晶须经过如下表面处理:将钛酸钾晶须浸入油酸溶液中,通过超声分散,并保持5

6h,然后过滤干燥得到改性钛酸钾晶须。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钛酸钾晶须结构细小,表面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原料体系中容易发生团聚。钛酸钾晶须表面通过油酸进行处理后,能够减少钛酸钾晶须的团聚现象,提高钛酸钾晶须在原料体系中分散能力。
[0012]可选的,所述改性钛酸钾晶须表面包覆一层异氰酸酯。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改性钛酸钾晶须经过异氰酸酯表面喷涂处理后,在改性
钛酸钾晶须表面引入活性较高的异氰酸酯,异氰酸酯能够与溴化丁基橡胶表面的溴原子发生取代反应,使得异氰酸酯与原料体系中的橡胶分子发生交联反应,从而提高改性钛酸钾与原料中橡胶体系的界面结合力。
[0014]可选的,所述填料还包括白炭黑,所述白炭黑与钛酸钾晶须的质量比为1:1。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钛酸钾晶须在原料橡胶体系中的分散能力较差,且钛酸钾晶须为一维结构,在原料体系中填充过多会时鞋底材料表面较为粗糙,而白炭黑在橡胶分子中的分散性较好,能够弥补钛酸钾晶须的不足,钛酸钾晶须与白炭黑具有协同作用,既能保持钛酸钾晶须的耐磨作用,又能提高钛酸钾晶须与原料体系的相容性。
[0016]可选的,所述白炭黑经过如下表面改性处理:将白炭黑浸入乙二醇液体中,加热至50

60℃,保持1

2h,然后将白炭黑过滤后干燥,得到改性白炭黑。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过乙二醇表面改性处理后,白炭黑表面羟基与乙二醇表面发生化学键合,在白炭黑分子中引入疏水基团,进一步提高白炭黑和橡胶体系之间的界面结合能力。
[0018]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耐磨鞋底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鞋底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塑炼:按配方所需重量份,将天然橡胶、溴化丁基橡胶投入开炼机中,升温至65

75℃,塑炼15

20min,得到塑炼胶;S2混炼:将上述塑炼胶、环氧树脂、吡啶

2,6

二甲酸、填料、氧化锌、硬脂酸和防老剂混合,升温至75

80℃,继续混炼15

20min,得到混炼胶;S3硫化:将上述混炼胶、硫化剂、促进剂混合均匀,进行硫化,温度为150

180℃,硫化时间为15

20min,得到鞋底材料;S4压模成型:将上述鞋底材料经模压成型,得到鞋底。
[0019]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溴化丁基橡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原料体系中加入溴化丁基橡胶有利于提高鞋底的耐磨性能。环氧树脂能够提高体系的相容性,同时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团一部分会和溴化丁基橡胶发生加成反应、另一部分与吡啶

2,6

二甲酸中两个羧基发生加成反应,使得橡胶分子形成一定的交联网状结构,提高鞋底材料的机械强度,从而提高鞋底的耐磨性能;2.钛酸钾晶须是一类微型外观为针状晶体的无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填充在原料体系中使得鞋底材料的不易发生断裂,提高鞋底材料的耐磨性能。此外钛酸钾晶须能够在鞋底材料表面形成一些微小凸起,能够提高鞋底材料的防滑性能;3.填料为钛酸钾晶须和白炭黑的混合物,白炭黑分子在橡胶分子中的分散性较好,能够弥补钛酸钾晶须的不足,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既能保持钛酸钾晶须的耐磨作用,又能提高钛酸钾晶须与原料体系的相容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予以特别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原料除特殊说明外均可来源于普通市售。
[0021]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原料:天然橡胶的型号为3L,购买自东莞市富豪橡胶贸易有限公司。
[0022]溴化丁基橡胶的CAS号为112

27

6,购买自上海英婷实业有限公司。
[0023]六钛酸钾晶须的型号为NP

TW2,购买自上海峰竺复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0024]环氧树脂的型号为FR

EP

S,购买自南通泽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天然橡胶30

40份;溴化丁基橡胶30

40份;环氧树脂10

20份;填料30

40份;硫化剂1

2份;氧化锌3

5份;硬脂酸1

2份;促进剂1

3份;防老剂1

2份;吡啶

2,6

二甲酸3

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鞋底,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原料体系中还包括苯并咪唑1

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包括钛酸钾晶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钛酸钾晶须经过如下表面处理:将钛酸钾晶须浸入油酸溶液中,通过超声分散,并保持5

6h,然后过滤干燥得到改性钛酸钾晶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钛酸钾晶须表面包覆一层异氰酸酯。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杰林松黄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奔达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