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25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构,涉及鞋底领域,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底端一侧设有鞋跟,鞋跟包含上鞋跟,上鞋跟底端开设有倒凸形槽,倒凸形槽内设有下鞋跟,下鞋跟通过限位块卡接在倒凸形槽内,下鞋跟顶端设有若干层减震块,下鞋跟通过减震块与倒凸形槽底部连接,鞋底本体包含上鞋底,上鞋底顶端设有多个通气槽,上鞋底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与通气槽相互贯穿,上鞋底底端设有下鞋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当人在走路时,路面通过鞋对脚造成的冲击会加重脚部的疲劳,这种冲击累计会对脚部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鞋子相对于脚形成了一个密封的空间,气体流通不畅的问题。

A structure of ventilation and shock absorption for 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构
本技术涉及鞋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鞋底的构造相当复杂,就广义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与鞋跟等所有构成底部的材料。依狭义来说,则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应具备耐磨、耐水,耐油、耐热、耐压、耐冲击、弹性好、容易适合脚型、定型后不易变型、保温、易吸收湿气等,同时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换脚时有刹车作用不致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项条件。鞋底用料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天然类底料和合成类底料两种。天然类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类底料包括橡胶、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弹性硬纸板等。当人在走路时,路面通过鞋对脚造成的冲击会加重脚部的疲劳,尤其在长时间走路甚至跑步时,这种撞击累计会对脚部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鞋子相对于脚形成了一个密封的空间,由于气体流通不畅,造成脚部血气运行不畅,也更加速脚部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构,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底端一侧设有鞋跟,鞋跟包含上鞋跟,上鞋跟底端开设有倒凸形槽,倒凸形槽内设有下鞋跟,下鞋跟通过限位块卡接在倒凸形槽内,所述下鞋跟顶端设有若干层减震块,所述下鞋跟通过减震块与倒凸形槽底部连接,所述鞋底本体包含上鞋底,上鞋底顶端设有多个通气槽,所述上鞋底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通孔与通气槽相互贯穿,所述上鞋底底端设有下鞋底。优选的,所述减震块为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下鞋底底端横向设有多排减震垫,多排减震垫一端与下鞋底连接,所述每个减震垫倾斜设置且方向统一向前或统一向后,所述减震垫横截面呈长方形,每个所述减震垫侧壁通过缓冲垫与下鞋底连接。通过在鞋底底端横向设有多排减震垫,当行人在走路时,减震垫接触地面,减震垫受到地面给与的支持力,减震垫通过缓冲垫对支持力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防止长时间走路,路面通过鞋对脚造成的冲击加重脚部的疲劳。优选的,所述缓冲垫呈三角锥形。优选的,相邻所述减震块间通过多个减震柱连接,每个所述减震柱内部中空,所述减震柱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两端分别与相邻减震块连接。通过在相邻减震块间设有多个减震柱,进一步提高鞋跟的减震效果,同时在减震柱内设有压缩弹簧,当鞋跟受力下压后,当人们抬起脚时,下鞋跟在压缩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迅速恢复原样。优选的,所述下鞋底厚度为0.8-1.2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鞋跟分为上鞋跟和下鞋跟两层结构,下鞋跟和上鞋跟间通过减震块连接,进一步通过在将鞋底分为上鞋底和下鞋底两层结构,上鞋底上竖向设有多个通气槽,横向设有多个通孔,通气槽与通孔之间相通,鞋底具有透气功能,便于鞋内气体流通;进一步通过在鞋底底端横向设有多排减震垫,当行人在走路时,减震垫接触地面,减震垫受到地面给与的支持力,减震垫通过缓冲垫对支持力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防止长时间走路,路面通过鞋对脚造成的冲击加重脚部的疲劳。本技术解决了当人在走路时,路面通过鞋对脚造成的冲击会加重脚部的疲劳,这种冲击累计会对脚部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鞋子相对于脚形成了一个密封的空间,气体流通不畅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B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鞋底本体;1a-上鞋底;1b-下鞋底;2-鞋跟;2a-上鞋跟;2b-下鞋跟;3-倒凸形槽;4-压缩弹簧;5-减震块;6-通气槽;7-通孔;8-减震垫;9-缓冲垫;10-减震柱;11-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构,包括鞋底本体1,鞋底本体1底端一侧设有鞋跟2,鞋跟2包含上鞋跟2a,上鞋跟2a底端开设有倒凸形槽3,倒凸形槽3内设有下鞋跟2b,下鞋跟2b通过限位块11卡接在倒凸形槽3内,下鞋跟2b顶端设有若干层减震块5,下鞋跟2b通过减震块5与倒凸形槽3底部连接,鞋底本体1包含上鞋底1a,上鞋底1a顶端设有多个通气槽6,上鞋底1a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7,通孔7与通气槽6相互贯穿,上鞋底1a底端设有下鞋底1b。下鞋底1b底端横向设有多排减震垫8,多排减震垫8一端与下鞋底1b连接,每个减震垫8倾斜设置且方向统一向前或统一向后,减震垫8横截面呈长方形,每个减震垫8侧壁通过缓冲垫9与下鞋底1b连接。通过将鞋跟2分为上鞋跟2a和下鞋跟2b两层结构,下鞋跟2b和上鞋跟2a间通过减震块5连接,进一步通过在将鞋底分为上鞋底1a和下鞋底1b两层结构,上鞋底1a上竖向设有多个通气槽6,横向设有多个通孔7,通气槽6与通孔7之间相通,鞋底本体1具有透气功能,便于鞋内气体流通;进一步通过在鞋底底端横向设有多排减震垫8,当行人在走路时,减震垫8接触地面,减震垫8受到地面给与的支持力,减震垫8通过缓冲垫9对支持力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防止长时间走路,路面通过鞋对脚造成的冲击加重脚部的疲劳。实施例2如图1-4所示,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构,包括鞋底本体1,鞋底本体1底端一侧设有鞋跟2,鞋跟2包含上鞋跟2a,上鞋跟2a底端开设有倒凸形槽3,倒凸形槽3内设有下鞋跟2b,下鞋跟2b通过限位块11卡接在倒凸形槽3内,下鞋跟2b顶端设有若干层减震块5,下鞋跟2b通过减震块5与倒凸形槽3底部连接,鞋底本体1包含上鞋底1a,上鞋底1a顶端设有多个通气槽6,上鞋底1a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7,通孔7与通气槽6相互贯穿,上鞋底1a底端设有下鞋底1b。下鞋底1b底端横向设有多排减震垫8,多排减震垫8一端与下鞋底1b连接,每个减震垫8倾斜设置且方向统一向前或统一向后,减震垫8横截面呈长方形,每个减震垫8侧壁通过缓冲垫9与下鞋底1b连接。相邻减震块5间通过多个减震柱10连接,每个减震柱10内部中空,减震柱10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4,压缩弹簧11两端分别与相邻减震块5连接。通过将鞋跟2分为上鞋跟2a和下鞋跟2b两层结构,下鞋跟2b和上鞋跟2a间通过减震块5连接,进一步通过在将鞋底分为上鞋底1a和下鞋底1b两层结构,上鞋底1a上竖向设有多个通气槽6,横向设有多个通孔7,通气槽6与通孔7之间相通,鞋底本体1具有透气功能,便于鞋内气体流通;进一步通过在鞋底底端横向设有多排减震垫8,当行人在走路时,减震垫8接触地面,减震垫8受到地面给与的支持力,减震垫8通过缓冲垫9对支持力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防止长时间走路,路面通过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构,包括鞋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底端一侧设有鞋跟(2),鞋跟(2)包含上鞋跟(2a),上鞋跟(2a)底端开设有倒凸形槽(3),倒凸形槽(3)内设有下鞋跟(2b),下鞋跟(2b)通过限位块(11)卡接在倒凸形槽(3)内,所述下鞋跟(2b)顶端设有若干层减震块(5),所述下鞋跟(2b)通过减震块(5)与倒凸形槽(3)底部连接,所述鞋底本体(1)包含上鞋底(1a),上鞋底(1a)顶端设有多个通气槽(6),所述上鞋底(1a)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7),通孔(7)与通气槽(6)相互贯穿,所述上鞋底(1a)底端设有下鞋底(1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构,包括鞋底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底端一侧设有鞋跟(2),鞋跟(2)包含上鞋跟(2a),上鞋跟(2a)底端开设有倒凸形槽(3),倒凸形槽(3)内设有下鞋跟(2b),下鞋跟(2b)通过限位块(11)卡接在倒凸形槽(3)内,所述下鞋跟(2b)顶端设有若干层减震块(5),所述下鞋跟(2b)通过减震块(5)与倒凸形槽(3)底部连接,所述鞋底本体(1)包含上鞋底(1a),上鞋底(1a)顶端设有多个通气槽(6),所述上鞋底(1a)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7),通孔(7)与通气槽(6)相互贯穿,所述上鞋底(1a)底端设有下鞋底(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块(5)为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透气减震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杰魏国义林松黄佳佳季铸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奔达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