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基泥浆岩屑旋流自转脱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3382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4
本方案属于环保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油基泥浆岩屑旋流自转脱油装置。包括脱油桶本体和用于盖合脱油桶本体的盖体;所述脱油桶本体内设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筒壁包含内层和外层,且内层和外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在内层和外层间的空间内还固定设有振动层;所述过滤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的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空心圆台层和滤帽,所述空心圆台层依次贯穿内层、振动层和外层并水平固定设置在过滤筒的筒壁上,所述滤帽与空心圆台层截面圆小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本方案提供一种防堵塞的油基泥浆岩屑旋流自转脱油装置。浆岩屑旋流自转脱油装置。浆岩屑旋流自转脱油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基泥浆岩屑旋流自转脱油装置


[0001]本方案属于环保处理
,具体涉及油基泥浆岩屑旋流自转脱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会经常使用、接触到钻井泥浆,钻井泥浆分为水基泥浆和油基泥浆。油基泥浆因有利于保护页岩气层、提高钻井速度、有效防止井壁坍塌等多种优势,在页岩气钻井中被广泛应用。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油基泥浆岩屑含油率约10%~30%,己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目录》(2016),属于原油和天然气开采“废弃泥浆处理产生的污泥”,废物类别为HW08废矿物油,废物代码为071

001

08,若不加以无害化处理,对环境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油基泥浆岩屑处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处理后废弃物中油的含量,其实质是油的脱除。
[0003]公开号为CN20754024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岩屑脱油处理装置,包括壳体、除油剂溶液输送管道、岩屑输送管道、竖直管道、旋转台、搅拌轴、过滤筒、第一动力装置和第二动力装置,竖直管道、旋转台、搅拌轴、过滤筒均设于壳体内部,壳体下端设有出料口,除油剂溶液输送管道、岩屑输送管道均穿过壳体上端与竖直管道上部连通,搅拌轴穿过竖直管道,搅拌轴表面设有搅拌叶片,搅拌轴上端与壳体上端旋转连接,搅拌轴下端与位于竖直管道下方的旋转台同轴连接,过滤筒位于旋转台外部且两者同轴,过滤筒与壳体侧壁旋转连接且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旋转台由第二动力装置驱动,旋转台沿其圆周表面设有导片。
[0004]上述方案的脱油处理装置能够对油基泥浆岩屑达到一定程度的脱油处理,但在使用中上述方案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过滤筒的高速旋转使岩屑发生固液分离;液体和少部分微小固相穿过滤网,如此实现将泥浆岩屑中的油脱出;而实际使用中,泥浆中的固体物经常容易出现堵塞在过滤筒的滤网上,过滤筒的滤网上堵塞固体杂质后,过滤筒的过滤效果大大降低,进而使得装置的脱油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方案提供一种防堵塞的油基泥浆岩屑旋流自转脱油装置。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供一种油基泥浆岩屑旋流自转脱油装置,包括脱油桶本体和用于盖合脱油桶本体的盖体;所述脱油桶本体内设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转动设置在脱油桶本体内;
[0007]所述过滤筒的筒壁包含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靠近过滤筒的内容积,且内层和外层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在内层和外层间的空间内还固定设有振动层;
[0008]所述过滤筒的筒壁上设有若干的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空心圆台层和滤帽,所述空心圆台层依次贯穿内层、振动层和外层并水平固定设置在过滤筒的筒壁上,且通过空心圆台层将过滤筒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0009]所述空心圆台层截面圆小的一端靠近内层;所述空心圆台层为柔性层;所述滤帽与空心圆台层截面圆小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0]本方案的原理在于:待脱油的油基泥浆岩屑放置在过滤筒内,过滤筒转动设置在脱油桶本体内,转动的过滤筒产生的离心力实现对油基泥浆岩屑的脱油处理。过滤筒在转动过程中,通过过滤筒上的过滤件实现将油基泥浆岩屑中的油脱出到过滤筒的筒外。本装置中的过滤件不仅能够有效的将油排出到过滤筒的筒外,而且过滤件的特殊设计,过滤件还能够防止岩屑中的固体杂质颗粒堵塞在过滤件上,对过滤筒整体达到防堵塞的技术效果。
[0011]具体为:过滤筒在对岩屑脱油的过程中,岩屑中的油液及一些微小的固相通过空心圆台层脱出到过滤筒的筒外。空心圆台层为柔性层,柔性层本身具有一定的防卡堵的效果,大的杂质堵塞在了柔性层上,圆台层的柔性特性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清除堵塞。在内层和外层之间设置的振动层,在有堵塞发生的时候,启动振动层作业,振动层振动,由于若干的过滤件中的空心圆台层贯穿振动层,空心圆台层和振动层之间是处于接触设置的,振动层振动效果相应的传递到空心圆台层,柔性的空心圆台层相应的发生振动,如此实现对空心圆台层的堵塞的清除处理。本装置中,滤帽实现对过滤筒内的岩屑初步的过滤,防止过滤筒内的较大的岩屑直接进入到空心圆台层中、堵塞在空心圆台层中。
[0012]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与传统脱油装置相比,本装置中的过滤筒上的过滤孔做了较大改进,本装置的过滤筒上的滤孔设计为过滤件,过滤件中柔性的空心圆台层自身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防堵塞处理,同时远离过滤筒内容积方向空心圆台层的内部空间是逐步变大的,即使空心圆台层中存在堵塞,离心力作业在柔性的空心圆台层上,空心圆台层内部的堵塞很容易被清除。同时在过滤筒筒壁的双层结构内还设有振动层,振动层在振动作业过程中,振动效果相应传递到和振动层接触设置的空心圆台层上,如此实现空心圆台层的振动作业,振动的空心圆台层实现清楚其内部的堵塞。本脱油装置通过从不同角度的相应改进,使得装置具有好的防堵塞效果,进而使得过滤筒的脱油效果好,从而使得装置整体的脱油作业效率高。
[0013]进一步,所述空心圆台层为软胶层,且空心圆台层的内壁固定紧贴有一层铁氟龙层。软胶层具有极好的柔软性,同时耐用。在软胶层的内部紧贴的铁氟龙层使得软胶的内壁上更加的光滑,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防止固体杂质等堵塞在空心圆台层内。
[0014]进一步,所述滤帽为橡胶制成的柔性滤帽。橡胶制成的滤帽使得滤帽具有一定的柔软性,这样在滤帽和过滤筒内的岩屑挤压、触碰的过程中,柔软性能还可以对滤帽起到一定程度的清洁堵塞效果。
[0015]进一步,所述盖体上设有两个导管,两个导管位于盖体的两侧,所述导管从上至下贯穿盖体。在使用过程中,盖体上的两个导管分别和清水管和清洗剂管相连,以方便向过滤筒内添加清洗溶液,并完成对岩屑充分的脱油清洁处理。
[0016]进一步,所述脱油桶本体底部的侧壁上还设有开口。在脱油桶本体的底部设置开口,方便将脱油桶本体内的油液等及时的排出。
[0017]进一步,所述脱油桶本体内壁上涂有一层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具有不沾油漆的特点,在脱油桶本体的内壁上设有聚四氟乙烯可以防止油污粘附到脱油桶本体的内壁上,造成脱油桶本体内部环境的污染。
[0018]进一步,所述振动层为电控振动板。电控振动板使用操作简便;同时振动作业时,振动频率可调、振动有序。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脱油桶本体1、盖体2、导管3、内层4、振动层5、外层6、空心圆台层7、滤帽8、过滤筒9、转盘10、转轴11、开口12。
[0022]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油基泥浆岩屑旋流自转脱油装置,包括脱油桶本体1和用于盖合脱油桶本体1的盖体2;脱油桶本体1内设有过滤筒9,过滤筒9转动设置在脱油桶本体1内。在脱油桶本体1的底部设有转盘10,转盘10转动设置在脱油桶本体1的底部的中间位置。在过滤筒9的底部设有转轴11,转轴11的上端与过滤筒9的底部焊接固定连接,转轴11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油基泥浆岩屑旋流自转脱油装置,包括脱油桶本体(1)和用于盖合脱油桶本体(1)的盖体(2);所述脱油桶本体(1)内设有过滤筒(9),所述过滤筒(9)转动设置在脱油桶本体(1)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9)的筒壁包含内层(4)和外层(6),所述内层(4)靠近过滤筒(9)的内容积,且内层(4)和外层(6)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在内层(4)和外层(6)间的空间内还固定设有振动层(5);所述过滤筒(9)的筒壁上设有若干的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空心圆台层(7)和滤帽(8),所述空心圆台层(7)依次贯穿内层(4)、振动层(5)和外层(6)并水平固定设置在过滤筒(9)的筒壁上,且通过空心圆台层(7)将过滤筒(9)的内部与外部连通;所述空心圆台层(7)截面圆小的一端靠近内层(4);所述空心圆台层(7)为柔性层;所述滤帽(8)与空心圆台层(7)截面圆小的一端可拆卸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世平何东林唐德全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森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