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321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涉及加氢反应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本体内侧底部转动设置有驱动转盘,驱动转盘呈圆环结构,本体内侧底部开设有驱动凹槽,驱动转盘与驱动凹槽转动配合,且驱动转盘上表面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实现物料充分接触反应的辅助装置;本体内部升降设置有控制圆环,控制圆环周侧设置有实现温度控制的控制组件,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保证了反应气体的充分反应,增加了反应效率的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应效率的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应效率的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氢反应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加氢反应釜由釜体、釜盖、夹套、搅拌器、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承等组成。加氢反应釜广泛应用于各种催化反应、高温高压合成、加氢反应、气液两相、液液两相、放热反应、组成测试、稳定性、腐蚀性测试、精细加工、超临界反映、催化剂评价和发展等应用、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化学、制药、高分子合成、冶金等领域。
[0003]传统的加氢反应釜在反应的过程中,当注入反应气体以后对物料进行搅拌融合时,存在着搅拌不充分的现象,导致气体没有办法进行充分反应,对生产效率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通过设置辅助装置和控制组件实现对于本体内物料的搅拌操作,保证了反应的充分进行,保证了反应气体的充分反应,增加了反应效率,增加了生产效率。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侧底部转动设置有驱动转盘,所述驱动转盘呈圆环结构,所述本体内侧底部开设有驱动凹槽,所述驱动转盘与驱动凹槽转动配合,且所述驱动转盘上表面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实现物料充分接触反应的辅助装置;所述本体内部升降设置有控制圆环,所述控制圆环周侧设置有实现温度控制的控制组件。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辅助装置和控制组件实现对于本体内物料的搅拌操作,保证了反应的充分进行,保证了反应气体的充分反应,增加了反应效率,增加了生产效率。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辅助装置包括辅助台,所述辅助台固定于驱动转盘的上表面,所述辅助台一侧设置有辅助压板,所述辅助台呈三棱柱结构,且所述辅助台朝向辅助压板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若干辅助辊,所述辅助辊之间张紧设置有辅助履带,所述辅助压板朝向辅助台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若干施压辊,所述施压辊之间张紧设置有施压履带。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辅助台,保证了在驱动转台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让辅助台将下方趁沉积的物料翻转到上方,帮助其与气体发生反应,让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保证了本体内的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加了工作效率,防止出现反应不充分的现象,保证了本体中边角处的物料均会充分的进行接触反应。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杆,所述控制杆转动设置于本体内部,所述控制管内开设有空腔,所述控制杆一侧开设有连通空腔的限位凹槽,所述控制圆环滑移设置于控制杆周侧,所述控制圆环内固定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限位凹槽滑移配合,
所述空腔内固定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对应的限位杆固接,所述控制圆环周侧固定有搅拌扇叶,所述搅拌扇叶内设置有电热丝。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杆和搅拌扇叶,保证了能够从进一步增加物料与气体之间的接触反应,防止出现由于物料过多而导致部分物料与气体接触不充分的情况,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进一步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电热丝,保证了如果需要进行加热操作,能够更加稳定的给物料提供均匀的加热,随着搅拌扇叶的升降运动,保证均匀受热。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内部升降设置有控制支架,所述控制支架内侧开设有搅拌凹槽,所述搅拌扇叶远离控制圆环的一侧与搅拌凹槽滑移配合。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控制支架和控制凹槽,实现了对于搅拌叶片边缘位置的阻挡操作,保证每一次搅拌叶片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对物料发生充分的搅拌作用和,不会有物料从边缘处遗漏,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进一步保证了物料与气体的充分反应。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压板两侧均固定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辅助压板呈夹角设置,且所述导向板一侧均转动设置有导向辊,同侧所述导向辊之间均张紧设置有导向履带。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板和导向履带,保证了本体内部下方的沉积物料能够更快的被翻转到上方进行反应,防止出现部分物料不能被充分反映的情况,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反映不充分的可能性,保证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履带与物料接触侧设置有若干辅助板。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辅助板进一步增加物料的控制能力,保证了能够将辅助履带上的物料进行翻动,防止物料发生滚落,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了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001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内侧底部开设有下料通道,所述下料通道呈n型结构,且所述本体内部开设有连通下料通道的连接通道,所述下料通道一侧滑移设置有阻挡杆,所述阻挡杆一侧与连接通道滑移配合,且所述阻挡杆一侧呈圆锥结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下料通道和阻挡杆保证了能够对内部物料的取出进行自动化设置,当需要取出物料的时候通过打开阻挡杆能够让物料从下料通道流出,当不需要取出物料时可通过阻挡杆对本体内部空间进行密封操作,通过将阻挡杆一端设置为圆锥形,保证了当阻挡杆进行阻挡操作的时候能够让其上方的物料有往周围滑落的趋势,防止出现部分的物料无法被辅助台翻转的情况。
[002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通道两侧均呈倾斜设置。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下料通道设置为倾斜状态,进一步保证了物料下料过程的顺利进行,防止在下料的过程中物料发生堵塞。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3](1)通过设置辅助装置和控制组件实现对于本体内物料的搅拌操作,保证了反应的充分进行,保证了反应气体的充分反应,增加了反应效率,增加了生产效率。
[0024](2)通过设置辅助台,保证了在驱动转台转动的过程中能够让辅助台将下方趁沉
积的物料翻转到上方,帮助其与气体发生反应,让设备的运行更加稳定,保证了本体内的反应物充分接触,增加了工作效率,防止出现反应不充分的现象,保证了本体中边角处的物料均会充分的进行接触反应。
[0025](3)通过设置控制杆和搅拌扇叶,保证了能够从进一步增加物料与气体之间的接触反应,防止出现由于物料过多而导致部分物料与气体接触不充分的情况,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进一步保证了设备运行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电热丝,保证了如果需要进行加热操作,能够更加稳定的给物料提供均匀的加热,随着搅拌扇叶的升降运动,保证均匀受热。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转盘的轴侧示意图;
[0028]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本体一个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本体另一个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杆和控制圆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包括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内侧底部转动设置有驱动转盘(8),所述驱动转盘(8)呈圆环结构,所述本体(1)内侧底部开设有驱动凹槽(9),所述驱动转盘(8)与驱动凹槽(9)转动配合,且所述驱动转盘(8)上表面等间距设置有若干实现物料充分接触反应的辅助装置;所述本体(1)内部升降设置有控制圆环(27),所述控制圆环(27)周侧设置有实现温度控制的控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装置包括辅助台(13),所述辅助台(13)固定于驱动转盘(8)的上表面,所述辅助台(13)一侧设置有辅助压板(14),所述辅助台(13)呈三棱柱结构,且所述辅助台(13)朝向辅助压板(14)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若干辅助辊(15),所述辅助辊(15)之间张紧设置有辅助履带(16),所述辅助压板(14)朝向辅助台(13)的一侧转动设置有若干施压辊(18),所述施压辊(18)之间张紧设置有施压履带(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加氢反应釜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杆(23),所述控制杆(23)转动设置于本体(1)内部,所述控制杆(23)内开设有空腔(25),所述控制杆(23)一侧开设有连通空腔(25)的限位凹槽(26),所述控制圆环(27)滑移设置于控制杆(23)周侧,所述控制圆环(27)内固定有限位杆(28),所述限位杆(28)与限位凹槽(26)滑移配合,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喜报闫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新宇华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