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核汽车间接视野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304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校核汽车间接视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CATIA软件中建立汽车环境参数模型;绘制第一直接视野区域和第二直接视野区域;根据第一直接视野区域和第二直接视野区域,绘制第一间接视野区域、第二间接视野区域和第三间接视野区域;调整内后视镜、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的镜面驱动参数;根据光学反射原理绘制出驾驶员眼点观看内后视镜、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的镜片边界的视线路径,去除视线路径被车身和内饰遮挡的部分,生成驾驶员间接视野可视区域;校核驾驶员间接视野可视区域是否满足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从驾驶员实际需求出发来校核汽车间接视野是否满足要求。发来校核汽车间接视野是否满足要求。发来校核汽车间接视野是否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核汽车间接视野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校核汽车间接视野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研究表明车辆视野及视认性和驾驶安全有直接关系,车辆行进时接近90%的信息都是靠眼睛获取的,因此设计时确保良好的视野及视认性尤为重要。首先,汽车视野及视认性布置需满足国家法规标准。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强制法规,保证在本国生产销售的汽车满足基本的视野安全。现有技术中对视野校核均采用法规标准,未考虑驾驶员实际需求,除了满足国家法规标准要求,汽车视野及视认性布置设计还需从驾驶员舒适性、市场竞争、造型需求等方面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校核汽车间接视野的方法,该方法结合驾驶员实际驾乘环境,从驾驶员实际需求出发来校核汽车间接视野是否满足要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校核汽车间接视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CATIA软件中建立汽车环境参数模型,所述汽车环境参数模型包括:镜面造型参数、R点参数、整车内外CAS参数、一人载地面线参数、镜面曲率参数、镜面选择中心参数和镜面驱动参数;S2、基于汽车环境参数模型,绘制第一直接视野区域和第二直接视野区域,第一直接视野区域为驾驶员通过右外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时的直接视野范围,第二直接视野区域为驾驶员通过左外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时的直接视野范围;S3、根据第一直接视野区域和第二直接视野区域,绘制第一间接视野区域、第二间接视野区域和第三间接视野区域,第一间接视野区域为驾驶员通过间接视野装置需要观察到的右侧车辆尾灯区域,第二间接视野区域为驾驶员通过间接视野装置需要观察到的左侧车辆尾灯区域,第三间接视野区域为R点后方15240mm处车辆前灯位置;S4、调整内后视镜、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的镜面驱动参数,直到内后视镜、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的镜面位置位于法规规定状态;S5、根据光学反射原理绘制出驾驶员眼点观看内后视镜、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的镜片边界的视线路径,去除视线路径被车身和内饰遮挡的部分,生成驾驶员间接视野可视区域,驾驶员间接视野可视区域包括内后视镜间接视野可视区域、左外后视镜间接视野可视区域和右外后视镜间接视野可视区域;S6、若右外后视镜间接视野可视区域完全覆盖第一间接视野区域、左外后视镜间接视野可视区域完全覆盖第二间接视野区域以及驾驶员间接视野可视区域覆盖第三间接视野区域80%以上面积,则判定汽车间接视野符合要求,否则判定汽车间接视野不符合要求。
[0004]进一步,第一直接视野区域的绘制方法为:
根据SAEJ941

2010绘制出右外后视镜视野校核的第一眼点和第一颈点;确定第一平面,连接右外后视镜中心点与第一颈点得到第一直线,通过第一眼点且平行于第一直线的竖直面即为第一平面;确定第二平面,将第一平面绕着过第一眼点的竖直线向后旋转75.5
°
得到的平面即为第二平面;确定第三平面,位于基准平面右侧4250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平面即为第三平面;确定第四平面,通过第一点、第二点和第三点的平面即为第四平面;确定第五平面,通过第一点、第二点和第四点的平面即为第五平面;基准平面为汽车的中心面;第一点位于第一眼点正下方46mm;第二点位于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的交线上,第二点的离地高度与后视镜中心点的离地高度一致;在第二平面内、过第一点且平行于地平面的直线为第二直线,在第二平面内、过第一点、与第二直线的夹角为5
°
且从前至后向上倾斜的直线与第三平面的交点即为第三点;在第二平面内、过第一点、与第二直线的夹角为5
°
且从前至后向下倾斜的直线与第三平面的交点即为第四点;第一平面、第二平面、第三平面、第四平面和第五平面围成第一直接视野区域。
[0005]进一步,第二直接视野区域的绘制方法为:根据SAEJ941

2010绘制出右外后视镜视野校核的第二眼点和第二颈点;确定第六平面,连接左外后视镜中心点与第二颈点得到第三直线,通过第二眼点且平行于第三直线的竖直面即为第六平面;确定第七平面,将第六平面绕着过第二眼点的竖直线向后旋转75.5
°
得到的平面即为第七平面;确定第八平面,位于基准平面左侧4250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平面即为第八平面;确定第九平面,通过点第五点、第六点和第七点的平面即为第九平面;确定第十平面,通过第五点、第六点和第八点的平面即为第十平面;基准平面为汽车的中心面;第五点位于第二眼点正下方46mm;第六点位于第六平面与第八平面的交线上,第六点的离地高度与后视镜中心点的离地高度一致;在第七平面内、过第五点且平行于地平面的直线为第四直线,在第七平面内、过第五点、与第四直线的夹角为5
°
且从前至后向上倾斜的直线与第八平面的交点即为第七点;在第七平面内、过第五点、与第四直线的夹角为5
°
且从前至后向下倾斜的直线与第八平面的交点即为第八点;第六平面、第七平面、第八平面、第九平面和第十平面围成第二直接视野区域。
[0006]进一步,第一间接视野区域位于基准平面右侧3050mm处,第一间接视野区域平行于基准平面,第一间接视野区域由以下边界限制:
第一下边界为与地平面平行且距离地平面350mm的直线;第一上边界为与地平面平行且距离地平面1500mm的直线;第一前边界为通过第九点的竖直线;第一后边界为过R点后方15240mm的竖直线;第一前部上边界为连接第十点和第十一点的直线;第九点位于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的交线上;第十点为在第一间接视野区域内、位于第九点后方3200mm且离地高度为1062mm的点;第十一点为在第一间接视野区域内、位于第十点后方4394mm且离地高度为1500mm的点。
[0007]进一步,第二间接视野区域位于基准平面左侧3050mm处,第二间接视野区域平行于基准平面,第二间接视野区域由以下边界限制:第二下边界为与地平面平行且距离地平面350mm的直线;第二上边界为与地平面平行且距离地平面1500mm的直线;第二前边界为通过点的竖直线;第二后边界为过R点后方15240mm的竖直线;第二前部上边界:连接第十三点和第十四点的直线;第十二点位于平面DB与平面DC的交线上;第十三点为在第二间接视野区域内、位于第十二点后方3200mm且离地高度为1062mm的点;第十四点为在第二间接视野区域内、位于第十三点后方4394mm且离地高度为1500mm的点。
[0008]进一步,第三间接视野区域位于R点后方15240mm处,第三间接视野区域由以下边界限制:第三下边界为平行于地平面且距离地平面350mm的直线;第三上边界为平行于地平面且距离地平面1500mm的直线;第三左边界为位于基准平面左侧且距离基准平面6700mm的竖直线;第三右边界为位于基准平面右侧且距离基准平面6700mm的竖直线。
[0009]本专利技术结合驾驶员实际驾乘环境,从驾驶员实际需求出发,定义了需要通过间接视野装置观察的具体区域,再通过CATIA软件根据光学反射原理校核间接视野装置是否满足要求,能够从驾驶员实际需求出发来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核汽车间接视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CATIA软件中建立汽车环境参数模型,所述汽车环境参数模型包括:镜面造型参数、R点参数、整车内外CAS参数、一人载地面线参数、镜面曲率参数、镜面选择中心参数和镜面驱动参数;S2、基于汽车环境参数模型,绘制第一直接视野区域(101)和第二直接视野区域(102),第一直接视野区域(101)为驾驶员通过右外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时的直接视野范围,第二直接视野区域(102)为驾驶员通过左外后视镜观察后方车辆时的直接视野范围;S3、根据第一直接视野区域(101)和第二直接视野区域(102),绘制第一间接视野区域(103)、第二间接视野区域(104)和第三间接视野区域(105),第一间接视野区域(103)为驾驶员通过间接视野装置需要观察到的右侧车辆尾灯区域,第二间接视野区域(104)为驾驶员通过间接视野装置需要观察到的左侧车辆尾灯区域,第三间接视野区域(105)为R点后方15240mm处车辆前灯位置;S4、调整内后视镜、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的镜面驱动参数,直到内后视镜、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的镜面位置位于法规规定状态;S5、根据光学反射原理绘制出驾驶员眼点观看内后视镜、左外后视镜和右外后视镜的镜片边界的视线路径,去除视线路径被车身和内饰遮挡的部分,生成驾驶员间接视野可视区域,驾驶员间接视野可视区域包括内后视镜间接视野可视区域、左外后视镜间接视野可视区域和右外后视镜间接视野可视区域;S6、若右外后视镜间接视野可视区域完全覆盖第一间接视野区域(103)、左外后视镜间接视野可视区域完全覆盖第二间接视野区域(104)以及驾驶员间接视野可视区域覆盖第三间接视野区域(105)80%以上面积,则判定汽车间接视野符合要求,否则判定汽车间接视野不符合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核汽车间接视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直接视野区域(101)的绘制方法为:根据SAEJ941

2010绘制出右外后视镜视野校核的第一眼点(ER3)和第一颈点(P3);确定第一平面(CA),连接右外后视镜中心点与第一颈点(P3)得到第一直线(a),通过第一眼点(ER3)且平行于第一直线(a)的竖直面即为第一平面(CA);确定第二平面(CB),将第一平面(CA)绕着过第一眼点(ER3)的竖直线向后旋转75.5
°
得到的平面即为第二平面(CB);确定第三平面(CC),位于基准平面(Y0)右侧4250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Y0)的平面即为第三平面(CC);确定第四平面(CD),通过第一点(C1)、第二点(C2)和第三点(C3)的平面即为第四平面(CD);确定第五平面(CE),通过第一点(C1)、第二点(C2)和第四点(C4)的平面即为第五平面(CE);基准平面(Y0)为汽车的中心面;第一点(C1)位于第一眼点(ER3)正下方46mm;第二点(C2)位于第一平面(CA)与第三平面(CC)的交线上,第二点(C2)的离地高度与后视镜中心点的离地高度一致;
在第二平面(CB)内、过第一点(C1)且平行于地平面(110)的直线为第二直线(CS),在第二平面(CB)内、过第一点(C1)、与第二直线(CS)的夹角为5
°
且从前至后向上倾斜的直线与第三平面(CC)的交点即为第三点(C3);在第二平面(CB)内、过第一点(C1)、与第二直线(CS)的夹角为5
°
且从前至后向下倾斜的直线与第三平面(CC)的交点即为第四点(C4);第一平面(CA)、第二平面(CB)、第三平面(CC)、第四平面(CD)和第五平面(CE)围成第一直接视野区域(1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核汽车间接视野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直接视野区域(102)的绘制方法为:根据SAEJ941

2010绘制出右外后视镜视野校核的第二眼点(EL4)和第二颈点(P4);确定第六平面(DA),连接左外后视镜中心点与第二颈点(P4)得到第三直线(c),通过第二眼点(EL4)且平行于第三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