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90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面,并设有若干并列的端子收容槽,该端子收容槽于该对接面上形成相应的上开口,且其相对两侧壁上相对凸伸有一止挡凸台及一限位凸台。导电端子收容于相应的该端子收容槽内,分别具有一接触部、与该接触部连接的弹性部,及与该弹性部连接的焊接部,且该弹性部上设有相应的止挡部与限位部。该止挡凸台自上方止挡该止挡部而防止该导电端子自该上开口脱出,该限位凸台于下方限位该限位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连接器具有防止导电端子脱出及塑性变形的优点,可获得稳定的电连接。(*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池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导电端子具 有防脱出结构的电池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移动电子产品中,通常需要在移动电子产品中设置电池连接器 用以实现电池和电池板之间的电性连接,如图1所示为一种现有电池连接器7,其包含一绝缘本体70及若干导电端子71 。该绝缘本体70 上并列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701。各导电端子71收容于相应端子收容 槽701内,包含一接触部710、与该接触部710连接的弹性部711、 与该弹性部711连接的固持部712,及与该固持部712连接的焊接部 713。该弹性部711呈一U形,并与接触部710、固持部712之间弯 折连接,由图1可知该弹性部711部分为弯折延伸的U形,此种设计 延长了弹性臂长度增加了弹性变形,但是同时也会导致弹性部711在 对接推压力撤除时急剧回弹,容易使得导电端子71自端子收容槽701 内脱出,即接触部710可能退出端子收容槽701;同样由于此种设计 不存在防脱出结构,所以在受外力意外作用时,这种状况也易发生, 甚至可能导致弹性部711的永久变形。另一方面,在对接过程中,由 于缺少绝缘本体70的支撑,弹性部711会持续向下位移,将应力集中 于弹性部711的末端,即弹性部711与固持部712连接处,导致导电 端子71发生塑性变形。鉴于此,该现有电池连接器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连接器,其可稳定固持导电端子,防止 其自绝缘本体内脱出,且能避免对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面,并 设有若干并列的端子收容槽,该端子收容槽于该对接面上形成相应的上开口,且其相对两侧壁上相对凸伸有止挡凸台。导电端子收容于相 应的该端子收容槽内,分别具有一接触部、与该接触部连接的弹性部, 及与该弹性部连接的焊接部,且该弹性部上设有相应的止挡部。该止 挡凸台自上方止挡该止挡部而防止该导电端子自该上开口脱出。在一实施例中,该端子收容槽的相对两侧壁上进一步相对凸伸有 一限位凸台,该弹性部上设有相应的限位部;该限位凸台于下方限位该限位部。该接触部呈u形并凸伸于上开口外,其自由端所在的u形 支脚向内侧弯折。该弹性部也呈u形,具有靠近该接触部的第一支腿及相应的第二支腿;该止挡部位于第一支腿两侧;该限位部水平延伸 于该第二支腿的两侧。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进一步包含一固 持部,连接该接触部与弹性部的第一连接部,及连接该弹性部与固持 部的第二连接部。该固持部收容于限位凸台与端子收容槽的下壁之间, 该下壁与该上开口相对。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均呈弧形,且该 第二连接部的宽度较该两限位凸台之间的距离窄,而该弹性部具有限 位部处的宽度较该两限位凸台之间的距离宽。该电池连接器进一步包 含至少一固定件,该固定件包含一卡持部,及自该卡持部垂直弯折的 焊片;该绝缘本体上设有收容该卡持部的卡孔。该绝缘本体进一步包 含一安装面,该端子收容槽于该安装面上形成一后开口;该焊接部凸 伸于该后开口外。与现有电池连接器相比,本技术的电池连接器于导电端子的 弹性部上设置有止挡部,对应地于绝缘本体上设置有相应的止挡凸台, 即使在弹性部急剧回弹过程中也不会自端子收容槽内脱出。另外,该 电池连接器还在绝缘本体上设置有限位弹性部下移的限位凸台,将应 力分散至整个弹性部,从而避免导电端子发生塑性变形。因而本实用 新型具有导电端子稳固,电连接稳定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一现有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安装于一电路板上 的使用状态立体图3是图2中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及电路板的分解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的分解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安装至一电路板上时的侧视图7是沿图6中ZZ线截取的电池连接器在对接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方式为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精神,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 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如图2、 3、 4、 5所示,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连接器1 设置于一电路板10上,包含一绝缘本体2及若干导电端子3。此外,本实施例中,为便于稳定固持于电路板10上,该电池连接器1进一步包含一对固持件4。该绝缘本体2呈长方体形,具有一供对接的对接面20,及一面向 电路板10的安装面21 。沿该绝缘本体2的长度方向并列设有若干端 子收容槽22,分别收容相应的导电端子3。各端子收容槽22于该对接 面20与安装面21上分别形成有上开口 220与后开口 221,并具有一 与该上开口 220相对的下壁222及两相对的侧壁223。该两相对侧壁 223上分别相对凸设有一位于上方靠近上开口 220的止挡凸台224与 一位于下方的靠近下壁222的限位凸台225。该安装面21上凸伸有若 干固定柱24,对应电路板10上设置的固定孔100以将绝缘本体2定 位固定于电路板10上。自该安装面21上凹设有若干卡孔25,以收容 固持相应的固定件4。各导电端子3具有一接触部30、 一与该接触部30连接的弹性部 31、 一与该弹性部31连接的固持部32,及与该固持部32连接的焊接 部33。接触部30大致呈U形,其顶端凸伸于端子收容槽22的上开口 220外,用于电性连接对接器件(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接触部 30的一支脚301的自由末端经弯折倾斜向内侧,即端子收容槽22前 端延伸,使得接触部30的开口弧度较原来縮小;如此可便于对接器件 自多个不同方向插入对接。本实施例中,该弹性部31藉由一第一连接 部34、 一第二连接部35分别与接触部30、固持部32连接,该第一 与第二连接部34、 35均呈弧形设置。该弹性部31也呈一U形,包括 第一支腿313和与之连接的第二支腿314,并且在该第一支腿313和 第二支腿上分别设置有与该止挡凸台224与限位凸台225配合的止挡 部310与限位部311。具体地,止挡部310设于弹性部31与该第一连 接部34连接的第一支腿313上,于该第一支腿313靠近第一连接部 34处分别向两侧延伸而出;该限位部311形成于该弹性部31的第二 支腿314且由该第二支腿314的两侧水平延伸,使得该限位部311所 在部分的第二支腿314的宽度W1大于该第二连接部35的宽度W2。 即,该种设计使得第二连接部35的宽度W2较两限位凸台225之间的 距离W3窄,而两限位部311所在的第二支腿314部分的宽度W1较 两限位凸台225之间W3宽,以实现限位,有利于导电端子3的安装和固定。该固持部32两侧凸伸有若干凸块或凸刺320以与端子收容槽 22干涉而将导电端子3固持于内。该焊接部33自固持部32垂直弯折 而延伸于端子收容槽22的后开口 221夕卜,以进一步焊接至电路板10 上的相应焊垫101上。该固持件4包含卡持于绝缘本体2上卡孔25内的卡持部40,及 自该卡持部40垂直弯折的焊片41,从而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若干导电端子;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面,并设有若干并列的端子收容槽,该端子收容槽于该对接面上形成相应的上开口;该导电端子收容于相应的该端子收容槽内,分别具有一接触部、与该接触部连接的弹性部,及与该弹性部连接的焊接部;其特征在于该端子收容槽的相对两侧壁上相对凸伸有止挡凸台,该弹性部上设有相应的止挡部;该止挡凸台自上方止挡该止挡部而防止该导电端子自该上开口脱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永良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