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支架及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2889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支架,所述医用支架包括多个支架体和多个连接体,多个所述支架体沿所述医用支架的轴向间隔布置,且多个所述支架体通过所述连接体连接;所述支架体包括多根支架杆,多根所述支架杆依次首尾相连并形成波浪形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架体的至少部分所述支架杆的宽度不同。所述医用支架通过将至少一个支架体设计为包括不同宽度的支架杆的结构,可降低所述医用支架的径向支撑力,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发症的发生概率。发症的发生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支架及支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支架及支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习惯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疾病谱也相应地改变,卒中也不例外。研究表明,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以每年8.7%的速度增长,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且相较于其他病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有着更高的卒中复发风险。就世界范围而言,白种人以颅内动脉粥样性狭窄所引起的卒中占所有卒中的5%~10%,黑种人中该比例为15%~29%,亚洲人中该比例则高达30%~50%。
[0003]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方案包括血管成形术以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等。由于颅内血管行走迂曲,且漂浮在脑脊液中而非附着于脑组织上,同时颅内动脉内膜较薄,且有许多细小分支从主干发出,因此颅内动脉血管内治疗存在较高的风险,具体表现为围手术期卒中、血管破裂、过度灌注、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再狭窄等。血管成形术的手术损伤部位的血管壁收缩、断裂以及再狭窄是其潜在并发症,其再狭窄的发生率可达50%,因此目前更多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架体和多个连接体,多个所述支架体沿所述医用支架的轴向间隔布置,且多个所述支架体通过所述连接体连接;所述支架体包括多根支架杆,多根所述支架杆依次首尾相连并形成波浪形结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架体的至少部分所述支架杆的宽度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杆包括宽度不同的第一支架杆和第二支架杆,每n个第一支架杆和每m个第二支架杆沿周向交替设置,其中1≤n≤24,1≤m≤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架杆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支架杆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支架杆的宽度的比值为[0.5,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杆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支架杆的宽度,且在同一个所述支架体中,所述第一支架杆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支架杆的数量为[0.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支架体的至少部分所述支架杆的长度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两根所述支架杆连接成一个V型结构的基本单元;至少一个所述支架体的至少部分所述基本单元的高度不同。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单元包括第一基本单元和第二基本单元,所述第一基本单元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基本单元的高度,每p个第一基本单元和每q个第二基本单元沿周向交替设置,其中1≤p≤8,1≤q≤8。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候娟宋志浩田浩刘蒙霏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