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以及覆膜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67247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以及覆膜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特定的可降解聚酯与聚乙二醇的共聚物为原料制备超薄膜,且在制膜过程中进行拉伸取向,形成表面有取向沟槽结构的超薄膜,最后将超薄膜缠绕于血管支架表面。通过以上方式,覆膜良好的自黏附性使其能够牢固的粘合在血管支架上、不易脱落;覆膜良好的柔顺性,能够使覆膜支架顺利通过迂曲的血管;覆膜良好的韧性可以使其在支架撑开后不发生破裂。此外,覆膜表面的取向结构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并引导其取向生长,覆膜中的PEG组分能够在支架植入时起到润滑作用,并且提高支架的抗凝血性能,减缓支架内部血栓的形成。减缓支架内部血栓的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以及覆膜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以及覆膜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冠状动脉穿孔是指在经皮动脉介入治疗术中,血管发生撕裂,导致造影剂或血液从动脉撕裂处泄漏至血管外,致使患者短时间内发生心脏压塞、冠状动脉心室瘘、心肌梗死等,其常可危及患者生命。此外,动脉瘤、血管破裂和血管穿孔等常见的血管疾病,也会引起急性出血,引发患者生命危险。针对上述问题,临床上常采用血管内介入覆膜支架的治疗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等优势。其具体过程主要是将处于压缩状态的覆膜支架送达血管病变位置,准确定位后,将其释放,扩张后的覆膜支架会覆盖病变血管,隔绝血管病变部位并形成新的血流通道,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0003]覆膜支架是处理血管畸形性病变、急慢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器械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支架和膜结合的覆膜支架对血管病变部进行封堵。所采用的膜材料一般是自体血管、动物心包膜或不可降解聚合物,通过缝合、压握等方法将膜固定在支架表面。然而上述覆膜支架却存在一定问题,例如:(1)由于覆膜不可降解,作为异物长期存在并阻碍血管内皮化过程,从而造成远期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2)由于覆膜较厚,覆膜支架往往柔顺性较差,因此难以通过迂曲的血管或容易损伤血管;(3)覆膜与支架结合不牢,容易发生移位、脱落或内漏;(4)异种心包覆膜有疾病传播的风险等等。
[0004]因此,研究开发性能良好的覆膜支架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专利申请CN106937895A、CN104490502A、CN101627933B、CN106667621A公开了以聚乳酸、聚己内酯、胶原、多糖等可降解高分子为原料制备的可降解覆膜支架。然而在这些方案中,还存在以下问题:1、覆膜的厚度较厚,多为微米级(几十甚至上百微米),导致覆膜支架往往柔顺性较差,难以通过迂曲的血管或容易损伤血管。2、覆膜多采用线缝或胶粘的方式与支架结合;而工艺上难以缝合小尺寸规格的支架,而小直径血管恰恰最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穿孔等突发疾病。胶粘方式又容易存在覆膜与支架结合不牢,发生移位、脱落或内漏。
[0005]因此这些覆膜支架仍存在制备工艺复杂、柔顺性差、外径尺寸大、覆膜结合牢固性欠佳(需额外固定)、对覆膜抗撕裂性能要求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以及覆膜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能够有效提升覆膜支架柔顺性、结合牢度及使用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a)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溶于溶剂中,得到前体溶液;
[0009]b)将所述前体溶液制膜,得到基膜;
[0010]c)对所述基膜进行拉伸取向,得到可降解覆膜。
[0011]优选的,所述拉伸取向的条件为:以1~100cm/s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取向,环境温度为10~75℃。
[0012]优选的,所述可降解高分子为可降解聚酯与聚乙二醇的共聚物。
[0013]优选的,所述可降解聚酯与聚乙二醇的共聚物中,聚酯选自聚乳酸、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和聚对二氧环己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或选自聚乳酸、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和聚对二氧环己酮中至少两种物质的共聚物。
[0014]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所述制膜的方式为旋涂法、刮膜法或流延法;
[0015]所述旋涂的操作为:将所述前体溶液滴加于平面衬底上,于100~15000rpm旋转5~2000s,5~100℃下去除溶剂,得到基膜;
[0016]所述步骤a)中:
[0017]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四氢呋喃、丙酮、乙酸乙酯、1,4

二氧六环、苯、甲苯、N,N

二甲基甲酰胺和N

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8]所述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溶剂中的浓度为1~1500mg/mL。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a)中,加料时还加入抗凝/调控血管内皮生长的药物或活性因子;
[0020]所述抗凝/调控血管内皮生长的药物或活性因子选自肝素、水蛭素、紫杉醇、雷帕霉素、西罗莫司及其衍生物、多肽、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抑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作为覆膜血管支架中覆膜的应用,所述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覆膜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4]将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缠绕在血管支架上,得到覆膜血管支架;
[0025]所述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为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
[0026]优选的,所述覆膜血管支架中,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在血管支架上的缠绕层数为1~1000层,总厚度为0.01~100μm。
[0027]本专利技术采用可降解聚酯与聚乙二醇的共聚物为原料制备超薄膜,且在制膜过程中进行拉伸取向,形成表面有取向沟槽结构的超薄膜,并且将超薄膜以简单的缠绕方式复合于血管支架表面。通过以上方式,覆膜良好的自黏附性使其能够牢固的粘合在血管支架上、不易脱落;覆膜良好的柔顺性,能够使覆膜支架顺利通过迂曲的血管;覆膜良好的韧性可以使其在支架撑开后不发生破裂。此外,覆膜表面的取向结构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并引导其取向生长,覆膜中的亲水性PEG组分能够在支架植入时起到润滑作用,并提高支架的抗凝血性能,减缓支架内部血栓的形成。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基于PLA

PEG超薄膜样品的光学显微镜观测图;
[0030]图2为基于拉伸PLA

PEG超薄膜样品的光学显微镜观测图;
[0031]图3为基于PLA

PEG超薄膜样品的荧光显微镜观测图;
[0032]图4为基于拉伸PLA

PEG超薄膜样品的荧光显微镜观测图;
[0033]图5为实施例1中APTT测试的效果图;
[0034]图6为实施例6中APTT测试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6]a)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溶于溶剂中,得到前体溶液;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高分子超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溶于溶剂中,得到前体溶液;b)将所述前体溶液制膜,得到基膜;c)对所述基膜进行拉伸取向,得到可降解覆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取向的条件为:以1~100cm/s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取向,环境温度为10~7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高分子为可降解聚酯与聚乙二醇的共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聚酯与聚乙二醇的共聚物中,聚酯选自聚乳酸、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和聚对二氧环己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或选自聚乳酸、聚乙交酯、聚己内酯和聚对二氧环己酮中至少两种物质的共聚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所述制膜的方式为旋涂法、刮膜法或流延法;所述旋涂的操作为:将所述前体溶液滴加于平面衬底上,于100~15000rpm旋转5~2000s,5~100℃下去除溶剂,得到基膜;所述步骤a)中: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氯仿、四氢呋喃、丙酮、乙酸乙酯、1,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旭东孙海许午崔毅崔立国庄秀丽陈学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