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雅平专利>正文

一种医疗介入放射用分流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6701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介入放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疗介入放射用分流支架。技术包括支管,所述支管呈波纹管状,且不可折叠;支管的管口端向内设置有倒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支管的端口处开设有倒角,减少支管端口处的血液聚集,减少血小板粘附在支管上,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通过波纹管状的结构降低支管的壁厚,增加支管的内部空间,使流经支管内的血液增多,减少血液在支管前的堆积,使血小板粘附在支管上,从而可能形成血栓,通过波纹管状,使血管壁与支管的波峰和波谷贴合,使支管在血管内部不易移位,从而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其结构简单。简单。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介入放射用分流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介入放射
,尤其是涉及一种医疗介入放射用分流支架。

技术介绍

[0002]介入放射学它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介入放射学特色医疗中常用到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血管管腔内支架是指在管腔球囊扩张成形的基础上,在病变段置入内支架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内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支架应用在临床治疗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疗效。
[0003]在血管病变段置入内支架,虽然使血液流通,但是置入支架后还是比其他地方的血管要窄一些,容易使血液聚结在支架的前端,其中的血小板可能会粘附在支架是,形成血栓,再狭窄率高;并且要保证支架在血管内不被压缩,从而使血液流通,就要使支架的厚度达到一定的厚度,才能满足要求,支架厚一些,支架内部就小,经过的血液也少,其血液就可能会聚结在支架的前端和支架内,增加血小板粘附的可能,也有可能形成血栓;支架容易发生移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疗介入放射用分流支架,减少血液聚结在支架的端口;提高支架的强度,使支架的厚度变薄,支架不易发生移位。
[0005]所述的医疗介入放射用分流支架,包括支管,所述支管呈波纹管状,且不可折叠;支管的管口端向内设置有倒角。
[0006]进一步的,所述支管端口倒有圆角。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管上设置有副管,副管与支管连接相通。
[0008]进一步的,所述支管的波谷处均开设有通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本技术通过在支管的端口处开设有倒角,减少支管端口处的血液聚集,减少血小板粘附在支管上,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通过波纹管状的结构降低支管的壁厚,增加支管的内部空间,使流经支管内的血液增多,减少血液在支管前的堆积,使血小板粘附在支管上,从而可能形成血栓,通过波纹管状,使血管壁与支管的波峰和波谷贴合,使支管在血管内部不易移位,从而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其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13]图3为支管和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各部件名称:1、支管 1.1、波峰 1.2、波谷 1.3、圆角 1.4、倒角 2、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6]实施例1
[0017]本实施例所述的医疗介入放射用分流支架,包括支管1,所述支管1呈波纹管状,且不可折叠;支管1的管口端向内设置有倒角1.4。
[0018]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0019]在使用中,通过支管1的端口内开设有倒角1.4,扩大了支管1端口处的直径,使血液更快的进入到支管1内,通过倒角1.4降低支管1端口处的壁厚,减少血液在支管1端口处的聚集,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血小板粘附在支管1上,降低血栓形成的几率;因为支管1呈波纹管状,使得其能承受的压力更大,可以降低支管1的壁厚,也能够保证其能承受以前一样的压力,还可以有一定的弯曲度,与血管更加贴合;通过降低支管1的壁厚,增加支管1的内部空间,使流经支管1内的血液增多,减少血液在支管1前和支管1内的堆积,使血小板粘附在支管1上,从而可能形成血栓;通过波纹管状,使血管壁与支管1外侧的波峰1.1和波谷1.2贴合,使支管1与血管壁更加贴合,不容易使支管1在血管内发生移位,减少因支管1在血管内移动而造成对血管壁的损伤,其结构简单。
[0020]本实施列,如图1和图2所示,支管1的两端均向内开设有倒角1.4,可以使更多的血液进入到支管1内,减少血液在支管1端口处聚集,也使支管1内的血液在端口处更快的向外流出去,减少血液在支管1内的停留时间;当然也可以只在支管1的一端向内开设有倒角1.4,使倒角1.4的一端为血液进口端。
[0021]在使用过程中,将支管1放置在血管病变段内,使支管1支撑起病变段的血管壁,让血液从支管1内流过,完成血液的循环;通过波纹管状的支管1,可以降低支管1的壁厚,因为波纹管比直管的承受力更强,就加大支管1的内部通道,可以流过更多的血液;降低支管1的壁厚,也减少血液在支管1前的堆积,降低血栓的形成;支管1的壁厚降低,可以使支管1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在血管内可以有一定的弯曲,使之与血管更加贴合,不容易损伤血管壁;因为血管具有弹性,所以血管可以和支管1外侧的波峰1.1和波谷1.2贴合,波峰1.1和波谷1.2对支管1在血管内有一定的限位,不容易使支管1在血管内发生移位,从而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支管1端口处的倒角1.4,可以加大血液进入到支管1内,也减少血液在支管1端口前的聚集,减少血液在支管1前的停留时间,也可以加快血液从支管1内流出,减少血液在支管1内的停留时间,减少血液的聚集,从而降低血栓的形成。
[0022]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在支管1上设置有药物涂层,因为接受心脏血管扩张术的病人,30%的人在半年内还是会面临血管变窄的问题。这些病人在做完血管扩张手术后,由于无法正常恢复,产生很多细胞,将血管阻塞,而导致他们须要再做多一次绕道手术或血管成形术。药物涂层上药物释放的抗生素能抑制不正常细胞的生长。这样一来,血管就
不会被细胞阻塞,也不会变窄了。
[0023]实施例2
[0024]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支管1端口倒有圆角1.3。
[0025]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0026]在使用中,降低支管1端口对血管壁的损伤,其结构简单。
[0027]在使用过程中,如图2所示,端口处倒的圆角1.3,是将支管1端口处的倒角1.4与支管1的外侧壁倒了圆角,使得端口处比较圆滑;在将支管1放置进血管内时,可以减少支管1端口处对血管壁的损伤,提高其安全性,也减少后期支管1可能因在血管内发生移动,从而对血管造成损伤,其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0028]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可以是在支管1的端口处设置有保护套,将支管1的端口密封。
[0029]实施例3
[0030]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所述支管1上设置有副管2,副管2与支管1连接相通。
[0031]本实施例具有的技术效果为:
[0032]在使用中,当病变位置位于血管分叉处时,更好的对其进行支撑,其结构简单。
[0033]在使用过程中,如图3所示,副管2与支管1整体呈“Y”字形,可以很好的将血管分叉处支撑起来,使血液可以畅通的进行分流;将副管2和支管1的右端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介入放射用分流支架,包括支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呈波纹管状,且不可折叠;支管(1)的管口端向内设置有倒角(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介入放射用分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1)端口倒有圆角(1.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雅平杨熙园吕哲宇
申请(专利权)人:沈雅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